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138句(关于孔子的成语)

关于孔子的成语

1、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20字

(1)、(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2)、一天一个成语27——乘风破浪(南北朝)因为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而出名的成语,原来是有雄才大略的古人的一句豪言壮语

(3)、孔子的弟子中,子贡才华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在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也都十分突出。孔子对子贡讲的这席话,很有针对性,是提醒子贡不要恃才傲物。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4)、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

(5)、(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6)、(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7)、(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8)、(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9)、《论语·乡d》:“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10)、(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1)、学而不厌xuéérbùyàn(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12)、(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3)、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1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5)、(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16)、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17)、(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8)、这个成语有一个小故事:孔子有一天给自己的学生讲课说,如果我给你们讲了一个知识。你们不能灵活地想到其他三个相关的知识。我就不会教你们了。后来这个故事就变成了“举一反三”。孔子是要告诫我们学习和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19)、(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2、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1)、(译文):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彬彬有礼 ( bīn bīn yǒu lǐ )

(2)、(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重要。 

(3)、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4)、(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5)、(成语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6)、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7)、(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8)、(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9)、孔子第三次问礼老子是在老子免官归乡后,地点在老子家乡苦县,此时孔子40岁。孔子向老子请教六经当中的道理,孔子说:“六经的根本在于仁义。我就是以仁义为标准来衡量一切的。”

(10)、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11)、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12)、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13)、(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14)、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15)、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16)、这个词也有一个有意思的典故:孔子游历期间在路边休息,看到两个小孩在打闹,另一个小孩在一边玩沙土。孔子问站在一边的小孩:“你为什么不去一起玩呢?”小孩回答说:“打闹有可能受伤,就算不受伤也可能撕坏衣服,我当然不跟他们一起玩”过了一会儿,孔子要离开了,却发现小孩用沙土筑起了一座城堡,挡在了路上。孔子让小孩让开。小孩却说:从来只有马车绕城走,哪有城躲着马车呢?孔子就称赞说“我现在才知道如今小孩子都这么厉害了。”孔子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再有能力,也可能遇到某个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不要轻视别人,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提高。

(17)、一天一个成语你喜欢一个人,这个人也喜欢你,可是面对你的靠近,ta却会表现的忽冷忽热、若即若离?

(18)、一天一个成语25——弹冠相庆冠读一声,多为贬义,以后用成语可不敢乱用哦

(19)、(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0)、(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关于孟子的故事

(1)、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

(2)、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呢?

(3)、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4)、见贤思齐、举一反巧言令色、后生可畏、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韦编三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见贤思齐)读音jiànxiánsī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高境界。)

(6)、(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9)、新一期趣味互动主题——猜字谜已上线,大家开动脑筋,在留言区留言吧。您的留言可以丰富多样,不止局限于答案哦!

(10)、孔子说:“我从制度名数来寻求而没有得到。”老子问:“你又怎样去寻求呢?”

(11)、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12)、(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4)、面对君王时,孟子总是快言快语,从不卑躬屈膝。齐宣王曾经问他亲贵大臣应做的本分,孟子回答说:“如果国君犯了大错,臣子就应该反复劝谏;如果反复劝说了不听,臣子就可以废掉他另立新君。”齐宣王听了,脸色都变了。这样尖锐的话,没有非凡胆识与魄力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说出口的。

(15)、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16)、(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17)、(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8)、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之小心。

(19)、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

(20)、出自《论语·子罕》|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有教无类)读音yǒujiàowúlèi。解释是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另一种解释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4、关于孔子的名言

(1)、(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2)、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3)、    倡导教育之本质,让读经变化人生    

(4)、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5)、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6)、他虽然还是个学生,但在诗学上的造诣已足以和着名学者分庭抗礼。

(7)、(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8)、(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9)、(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10)、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11)、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光里117号劲松大厦A座707室

(12)、(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13)、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4)、既然已经数完了《论语》里这么多成语,而喜爱、熟读《论语》的你,是否还能发现这部经典里成语的“漏网之鱼”?欢迎补缺~

(15)、(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6)、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17)、(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8)、(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19)、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释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20)、(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09年第12期。原题目:《中的成语》;作者:练鸿翔)

5、关于孟子的成语典故

(1)、(成语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翻译:子贡走到哪里,哪里的国君都会与他相对行礼。

(2)、如今孩子大了,如果在言语、行为上不注意,他就会和我们分庭抗礼。

(3)、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4)、(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5)、(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6)、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7)、(例句)周律师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一定能胜任这件案子的辩护工作。

(8)、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9)、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美妙的音乐((韶))。

(10)、(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1)、(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12)、(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3)、一天一个成语26——倾国倾城(西汉)美人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才可描述其美貌

(14)、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15)、(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到没有一点缺点。

(16)、一天一个成语17——运筹帷幄(西汉)刘邦的”攻心计“

(17)、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18)、(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19)、(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0)、 “师”即子张,“商”指子夏,两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成语“过犹不及”就出自此处。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上,过于冷漠不行,过于亲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便在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留。无论对待朋友还是对待亲人,都应该把握好分寸,适度好。

(1)、孔子对子贡的教导,意思并不是说把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说要充分吸取他们的优点,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现在我们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往往是说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老子便对孔子说:“日食的时候,天很黑,如同夜晚,对于懂礼仪的君子来说,是不应该把别人刚去世的亲人置于这样一种星夜出奔的不吉利的境地之中的。

(3)、(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4)、孔子Kǒng(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5)、(例句)一旦这道菜被学校提供,学生将满腹经纶并拥有用灿烂的未来。

(6)、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丨鲍鹏山:一本《论语》抵得了十万大军!

(7)、(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8)、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队分庭抗礼,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9)、两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四次向老子请教学问,包括了礼、仁、道、乐等中国文化元素。

(10)、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11)、(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12)、(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书中讲了很多能启发人的道理。其中有一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踌躇满志: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满足。

(1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16)、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从朋友身上往往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如果交到好的朋友,获益匪浅;但如果交友不慎的话,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人总有“贤”与“不贤”之分,那么在交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17)、(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18)、(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9)、(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2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2)、(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3)、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4)、(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6)、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7)、一天一个成语处世之手段?古时候赞颂的高尚品德,在如今竟然完全朝着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

(8)、(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9)、(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0)、(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1)、(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12)、孔子第二次向老子求教是在公元前526年。当时,老子重回守藏史之位,此时的孔子已经小有名气,鲁国有不少少年拜他为师。

(13)、此时老子已与周礼决裂,走向探索新的治世方法,并进而探索宇宙本源,形成道法自然,以无为本,有无统一的天道观。

(14)、(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5)、(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16)、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17)、(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8)、(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138句(关于孔子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