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拼音版
1、鱼我所欲也拼音版朗读
(1)、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欲”“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5)、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
(6)、生11:不会觉得孟子是在讲道理,感觉是在和自己闲话家常,不知不觉中就被洗脑了。
(7)、2)提问:孟子曾有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8)、 师:王蒙为什么会认为孟子是“帝王师”呢?我们今天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研究其中的奥妙。
(9)、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10)、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1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1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13)、 师:“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这段话中孟子提到了哪些不足?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15)、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7)、(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18)、3)提问: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19)、本文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后列举两个事例强调了“义”高于生命,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
(20)、(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孟子告子上原文
(1)、(4)贤者能勿丧耳 遗失、丢掉。
(2)、讨论并归纳: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3)、B.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地”的要求,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
(4)、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5)、2021-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新版汇总)
(6)、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7)、(5)蹴(cù)尔而与之cù 动词 用脚踢。
(8)、A、本文说理充分,富于雄辩。开篇,便以人们要舍鱼而取熊掌的普通事例为喻,将人们引到自己的论题上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9)、解析: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D.手指/不可屈伸。
(10)、可孟子却看了齐宣王一眼,用嘲笑的语调说:“如果您心怀这样远大的梦想,就以您如今的所作所为去衡量,若想实现那个理想,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齐宣王一听,羞臊得脸顿时红了。
(1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12)、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1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5)、A.本文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生命。
(16)、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17)、解析:正确的划分应是“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8)、 (4)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9)、(2)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 )
(20)、万种于我何加焉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3、鱼我所欲也注音版 全篇
(1)、引申为⑴想要,希望:~盖弥彰。~罢不能。~速不达。
(2)、(4)选出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 )
(3)、1)提问:传说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后宁可饿死。课文第2段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请用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4)、七—九年级名著篇目+读书笔记汇总(共36篇)
(5)、解析:描写富家子弟的富有,是为了与自己作比较,说明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口体之奉”的品格。
(6)、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7)、(教师小结)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8)、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认为,对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对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他还说:“夫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就是说,“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9)、 中考作文 |课内外阅读 | 诗词歌赋| 名著导读 |古文阅读
(10)、 师:关注它的构字法,我们会发现更多的信息。
(11)、(1)“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上》)
(12)、C.王僚(liáo)韩傀(guī)缟素(gǎo)
(13)、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14)、师:有“欲”,才出现“舍”和“取”。舍鱼——
(15)、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16)、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了。
(17)、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18)、丙生: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19)、《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师:如果你是帝王,听了这样的论述,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4、鱼我所欲也古诗原文
(1)、阅读全文,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人物的一个特征。
(2)、(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4)、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7)、解析:A.都是“好像”的意思。B.在腰间佩戴/腰里。C.气味,这里指香气/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D.两次/又。
(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9)、(2)若士必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是也。
(10)、生13:“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孟子用厌恶喝醉酒但强迫自己喝酒比喻厌恶死亡喜欢不仁义的事
(11)、分析本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12)、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13)、D、后孟子以行道之人、乞讨之人弗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生活中人们是常常能做到舍生取义的,说明义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
(14)、(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
(1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介词,后面带三个并列短语.
(16)、师:我们再读文章第一段,感受比附逻辑比喻论证的魅力。
(17)、B、在文章中部作者逐层分析。首先阐明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从反面说明义重于生。既而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18)、(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19)、解析:以“鱼”比喻生命,以“熊掌”比喻正义。
(20)、D.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鱼我所欲也拼音版
(1)、解析:A项,“仓”同“苍”;B项,“错”同“措”;D项,“与”同“欤”。
(2)、2022统编七八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汇总
(3)、示例一:(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感悟)在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4)、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6)、(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使,假如。
(7)、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仁人志士的影响。
(8)、生14:“今也欲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是说现在既想天下但是又不行仁道,就像既热得受不了但又不愿意洗澡一样。
(9)、请三位学生上台书写,完成《鱼我所欲也》论证思路的填写。其他同学在台下校对,并提出建议。
(10)、(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可以活,得不到就会死。(然而)如果盛气凌人喊叫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将食物)踩踏过才给人家,乞丐也不屑于接受。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接受这些俸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从前为了(礼义)舍身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舍身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舍身死亡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那些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的恩德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自己的天性。
(1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2)、“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及省级精品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优秀课例获得者。多次获得地市级业务比赛奖项。多篇论文在、省级、地级、市级等论文比赛中获奖。多篇文章在刊物中发表。
(13)、
(14)、生乙:这个说法没有道理。第一段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第二段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先讲道理,再摆事实,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道理和事实分做两段,比较合适。
(15)、解析:A.没有排比;C.反问;D.“象征”不是修辞手法。
(16)、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17)、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18)、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19)、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
(20)、生16:“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用带着野兽来吃人来比喻当时贫富悬殊的现状,来提醒王要实施仁政。
(1)、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 “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就是“羞恶之心”,就是“义”。
(3)、(交流点拨)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先举正面事例,再举反面事例,告诉人们“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4)、师:很了不起啊!“若”在这里翻译为“你”,大家翻译对了吗?齐宣王想通过战争来称霸诸侯,但是孟子就用“缘木求鱼”的故事来比喻论证他的手段和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终只能一无所获。
(5)、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6)、由是:由于这个原因。是,指代上文反问的结果。
(7)、话说有一天,孟子去王宫里拜见齐宣王。寒暄数句后,孟子问齐宣王:“大王,您心中大的愿望是什么呢?”齐宣王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8)、生12:通过对比论证能使所阐述的事例更加深刻,比如在《鱼我所欲也》里,他将“所欲者有甚于生”和“所欲者莫甚于生”,“所恶者有甚于死者”和“所恶者莫甚于死者”进行对比,证明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这个观点,这样就更能说服别人。
(9)、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10)、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11)、师: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四篇《孟子》,咱们读读那些对比论证的语句,想想孟子应用对比论证的妙处。
(1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3)、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15)、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了解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16)、背诵首先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知道文言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知道文章的结构,知道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17)、(拓展诵读)《三字经》朗读、注音、释义、点评
(18)、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有“亚圣”之称。有《孟子》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9)、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时代的“舍生取义”是指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20)、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1)、师:.我们过去经常讲孔孟之道,以为孔子和孟子应该都差不多。实际上,他们是个性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王蒙在《樊登读书》中就说孟子是自古以来第一位的帝王师。
(2)、(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生12:孟子喜欢用对比论证是因为这种论证方法能使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4)、(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介词。第二个“为”,wei动
(5)、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福利,为了国家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6)、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9)、(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0)、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1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3)、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14)、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15)、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孟子告子上原文135句(鱼我所欲也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