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名言名句
1、孔子说的名言名句
(1)、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2)、1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名言名句
(3)、1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4)、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荀子
(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6)、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暗主则必危其所爱。——荀子
(7)、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8)、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9)、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0)、1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名言名句
(11)、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12)、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13)、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名言名句
(14)、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荀子名言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6)、先义打山心并这起家上风年者荣,先荣打山心并这起义者辱。荣者物要通,辱者物要穷。
(17)、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
(18)、5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9)、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20)、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
2、荀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六年级
(1)、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出自:《荀子·修身》培养个人的品德,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荀子·修身》
(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9)、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0)、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11)、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12)、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14)、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15)、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16)、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
(17)、2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18)、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19)、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20)、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3、荀子的劝学原文和译文
(1)、10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的荀子名言大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3)、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荀子名言
(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7)、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穷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修身》
(10)、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11)、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荀子《荀子·天论》
(12)、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1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4)、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15)、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16)、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8)、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19)、14)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荀子
(20)、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
4、荀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与人善言
(1)、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2)、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4)、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荀子-天论》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穷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修身》
(5)、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6)、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9)、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10)、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11)、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2)、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13)、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14)、10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5)、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荀子名言
(16)、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17)、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
(18)、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9)、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2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荀子劝学(节选)
(1)、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2)、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3)、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4)、17)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6)、1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荀子
(7)、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8)、1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修身》——荀子名言
(9)、见《荀子·儒效》。知之:知道道理。行:行动,实践。敦:厚。这两句大意是: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这名句体现了荀子的“知行”观。在社会生活中,“知”很重要,无“知”就没有人类文明,但“知”并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这种强调知行统学以致用的观点,现在看也是正确的。
(10)、(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译文):快乐的人,圣人所喜欢的,而可以善民心,他深深地感动人,他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教导他们,百姓和睦。
(11)、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12)、战国·荀况《荀子·成相》。戒:警惕,戒除。有(yíu右):通“又”,指重犯错误。这两句大意是:犯了错误以后不知道警戒,以后必然重犯。可引用以警告那些犯了错误而不思悔改的人。
(13)、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4)、君子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比“诚”更重要的,达到了“诚”的要求也就到了修身养性的高境界了。
(15)、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1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7)、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荀子
(18)、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大众的力量是决定性的。唐朝时,魏征用此观点来劝谏唐太宗,荀子的这句话是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时刻铭记的。
(19)、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通过实践才能得知。荀子强调实际行动,而非“坐而论道”。在自强不息的行动中,才能获得真知,发掘自己未知的潜能。
(20)、垂事养誉,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奸道也。——荀子
(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荀子的名言名句有哪些六年级101句(荀子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