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简短故事50字72句(程门立雪的故事简写)

程门立雪的故事简写

1、程门立雪的故事简写50字

(1)、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程门立雪”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诚心求学。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含褒义。

(3)、突然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一直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4)、程门立雪这则故事早记录在《二程语录·侯子雅言》和《宋史》中的《杨时传》中,在《二程语录·侯子雅言》中记载:“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5)、等到小书僮把门打开,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原来外面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而杨时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连脚都没有动一下。

(6)、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程门立雪的故事6“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7)、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8)、程颐一听此事,马上问:“这个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吗?”

(9)、—天,杨时同—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10)、(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杨时,淡薄名利,放弃做官的机会,拜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颢与程颐兄弟为师学习理学,学成后回南方讲学。程颢病故后,杨时去拜访程颐,见程颐正在休息,便恭恭敬敬站在院外的雪地里等恩师的醒来

(11)、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12)、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3)、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为了便于著书传道,程颐上书宰相文彦博,希望将洛阳城南10公里处龙门山胜德庵上方寺附近的“荒芜无用之地”,拨给他作为学田,以供著书讲学资用。文彦博满足了程颐的要求,把自己在伊川鸣皋镇一处庄园赠给了他。程颐就在文彦博所赠的庄园上建立了书院,正房五间为讲堂,东西厢房各三间是弟子居住的地方,门厅一间,匾书“伊皋书院”。另有宅地10亩,粮田10顷,以赡生徒。

(14)、《如果这是宋史》一书的作者曾说“别人努力一生,是想成为圣人,而程氏兄弟的职业,是教别人怎样成为圣人”。“以程颐为例,他当年曾自豪地说,自从当了周先生的弟子,每日钻研大道,科场名利之心再也没有了。不过科场还是要下的,不然怎样去教化大臣和皇帝呢?”

(15)、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程门立雪的故事7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16)、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17)、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18)、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19)、等到程颐坐禅结束,小书僮立即把杨时在门外冒雪静侯先生的情形向程颐禀报。

(20)、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2、程门立雪的简短故事50字

(1)、两兄弟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的高祖程羽,是宋太祖赵匡胤手下一员将领,也是赵光义的幕僚之以后又做过宋真宗的老师,官至兵部侍郎,死后赠封少卿。

(2)、现在,河南嵩县的程村,就是二程故里。村东还遗存有石碑一座,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村中遗存有二程祠一座,祠中有道学堂大殿和两座讲堂,“程门立雪”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3)、(出处)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宋史·道学传杨时》

(4)、(亲子共读)好听的秋天的儿歌,快快收藏吧!

(5)、按照北宋的规矩,程颐属于官宦子弟,享有优先做官的特权,但他却将此机会让给了其他族人,自己则甘于清苦,长期在民间授徒讲学,数十年如一日。这种对待学问的真诚,让他成为天下学子心目中的贤师,俊杰才子纷纷从四方慕名来投。

(6)、待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程颐醒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和他们讨论张载之学。经过一番研究,杨时便豁然明白了。

(7)、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教导他们,把他们都培养成了难得的人才。

(8)、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9)、(示例)程门立雪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尊师重教。程门立雪的故事3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10)、明·詹同《送朱允升还徽州乃浔阳楚望黄先生之门人也》:“匡庐看云我舒啸,程门立雪君从游。”

(11)、杨时(1044-1130)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明溪县龙湖)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12)、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13)、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14)、杨时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八岁便能作诗。但他从无骄傲得意之气,在学问上一直追求精进。他曾在程颐兄长程颢门下学习,后来到多地为官。为了精进学问,又毅然在四十余岁时放弃高官厚禄,投到程颐门下继续深造。

(15)、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16)、杨时那时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刻苦钻研,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17)、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18)、程颐来自官宦世家,先辈多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且为官清廉,素有好评,家风颇正。而从北宋王朝选拔人才以科举为主来看,程家的家学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所以也可以说程颐来自书香门第。

(19)、两个人走到程颐家的时候,恰巧程颐在家里面睡觉。很懂礼貌的杨时就建议不要惊醒老师的睡觉,于是两个人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变得很冷。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在睡觉。

(20)、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3、程门立雪 概括20字

(1)、如杨时,从程颐门下出师之后,他曾到浙江为官,遇上奸臣蔡京的爪牙在当地胡作非为。他没有学其他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自欺欺人,而是根据真实情况,向朝廷举报。对于蔡京等人搞出来的“花石纲”,他更是深恶痛绝,直言这是朝廷的“恶政”。在调入中央之后,他又根据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连连上书,要求减轻百姓负担,打击贪官污吏。在金国大举入侵之时,他又是坚定的抗战派。

(2)、如果你喜欢讲故事、喜欢朗读,想成为我们的“七彩小主播”,可以录一段音频投稿到邮箱1494186791@qq.com,在邮件中注明“七彩小主播”,我们将会与您联系。

(3)、杨时是宋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理学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年二十四)登进士榜。

(4)、“快,快,快开门。不知他是不是冻坏了。待老夫亲自出门去接这个年轻人进来。”程颐吩咐小书僮赶快搀扶他出去看杨时。

(5)、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6)、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故事里讲了古时候特别有名的大学问家杨时向老师诚心求教的事情。杨时来到老师程颐家的时候,老师正在午休,此时下起了大雪,杨时不想打扰老师午休,就一直站在门外的雪地里等待老师醒来。小伙伴们,杨时这么尊重老师,你能做到吗?先来听听故事吧!

(7)、王培燕是来自宝岗小学六年级四班的一名同学。喜欢阅读、篮球,钟爱播音主持,爱好艺术。信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格言。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用声音去温暖更多的人。

(8)、后来,孝感百姓为了纪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县张擢士重建于东岳庙侧,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台夜月”。可惜该楼毁于1968年,今仅存遗址。

(9)、在如此纯良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程颐,对仕途倒没有太大兴趣,与其兄程颢一样,他的兴趣在于学问。为了培养他们兄弟,程家特意请来当时的著名学者周敦颐进行教导。写有千古名文《爱莲说》的周敦颐,在儒家思想发展上有重要贡献。在他的学术思想中,“诚”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主张人只有克服品性上的种种缺陷,达到“至诚”的境界,才能实现修养上的至高至善,成为“至圣人”。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程氏兄弟。

(10)、宋代的杨时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在颍昌(地名)拜理学家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程颢死后,四十多岁的杨时又和同学游酢一起到洛阳请教另一位有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弟弟)。

(11)、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12)、(基本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褒义词

(13)、“禀先生,这个叫杨时的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小书僮回答说。

(14)、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15)、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16)、王培燕同学座右铭是“虽然我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是通过自己刻苦的努力,我相信,我想要的一切都会来到我的身边!有勇气,不放弃!争取做好的自己。”

(17)、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于是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杨时却还立在雪中。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雪人。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18)、《宋史》中的《杨时传》中记载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两者记录可见程门立雪故事的真实性。

(19)、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20)、小伙伴们,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师长是一种美德,我们从小就要尊重老师、尊重长辈。我们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程门立雪的精神,一定会帮助我们学有所成。哎,你发现了吗?我已经学会使用这个成语了,你呢?

4、程门立雪的故事简写30字

(1)、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2)、游酢也是一位少年神童,也曾在程颢门下学习,也是为了精进学问,与杨时一同投到程颐门下继续深造,二者的主要差别只在于游酢稍微年轻几岁而已。

(3)、(大意)游酢和杨时去洛阳拜见程颐,当时杨时大约四十岁。去拜见那天,大雪纷飞,碰上程颐正在静坐休息,他们二人没有叫醒程颐,而是静静守在一旁。等到程颐醒来时,雪已经下了一尺深。

(4)、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5)、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6)、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7)、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8)、后来,孝感百姓为了纪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县张擢士重建于东岳庙侧,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台夜月”。可惜该楼毁于1968年,今仅存遗址。

(9)、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冻得浑身发抖,却还一声不响、恭恭敬敬地立在雪中。

(10)、程颐大为感动,将二人收入门下,倾力教导,并终使其成为门下高徒。

(11)、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12)、番茄妈小时候对成语也不感兴趣,觉得有些无聊。但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发现成语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这些成语有的寓意深刻,有的背后还有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故事。现在番茄妈也发现,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有趣,还能给我们许多的启发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程门立雪的简短故事50字72句(程门立雪的故事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