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诗
1、元稹的诗茶
(1)、有一次出去玩,玩得高兴了,又想起了他亲爱的元稹,于是提笔写下《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2)、当时的舆论都认为,元稹这个人从来没有操守,做这些事情仍然是有所图。所以后来他抓住了一个机会当宰相,朝中依然人心不服,当不到一年就下台了。
(3)、结果因为这件事,让一直嫉恨白居易的宦官和官僚们终于找到了机会,他们指斥白居易不是一个谏官,却越位对朝廷大事乱做主张。
(4)、当时的元稹病得很重,已经卧床好多天了,但听到白居易蒙难,却惊得“坐起”了。
(5)、这首诗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6)、世间难得的是情有独钟,元稹说: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7)、那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8)、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9)、开始一段时间,元稹还是“青鸾有信频频寄”,薛涛当然激动,两个著名诗人的过招都能挠到对方的痒处。薛涛为了方便写情诗,还改造了造纸工艺,发明了一种情诗定制彩色信笺,后世人称薛涛笺。薛涛造纸所用的那口井被后世称为“薛涛井”,整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依托这口“薛涛井”而打造出来的,所以薛涛在文化史上的名气也不是浪得的。
(10)、人到中午的薛涛,爱情之火一经点燃,显得比少女还要炽烈。想见后第二天,她就天真地写下了《池上双鸟》:
(11)、白乐天与元九有三年同朝为官的时间,说起来并不长。见了面多半随意至兴、不拘小节,白乐天从不担心元九嫌弃他家简屋陋室,“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赠元稹》),披头散发就去相迎,这番熟悉亲切跃然纸上。
(12)、元稹对白居易的的感情并不是“单相思”,白居易也珍惜这个朋友。这首诗的背景是白居易梦到元稹,写了一首诗给他,元稹知道后,写了这首酬答诗。
(13)、韦氏去世后,元稹这样诉说内心的悲伤: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14)、注:本文为西西妹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改:微之。欢迎指正。
(15)、二十四岁的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季女韦丛;三十岁时韦丛卒,元稹写下“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诗句。
(16)、据说,这是元稹回忆起二十年前在普救寺救下双文(崔莺莺原型)后,怀念和怅惘交织,有感而作此诗。
(17)、元稹8岁之时父亲就去世了,教育抚养他的重任落在了柔弱的母亲身上,元稹不负母亲的重望,他从小就天资聪颖,15岁参加科举就中了及第,可谓是年少成名。沉寂几年后,21岁的元稹获得了第一份职位,出任河中府。元稹不甘于现状,他几年后又参加了科室,获得第四等,成为了校书郎,其后,元稹结识了他的挚友白居易和他的妻子。
(18)、元和十一年,元稹和白居易分别任通州和江州司马,他们常常有书信往来。一天,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
(19)、“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为了怕睹物思人,我把你的衣服都布施送给别人了。虽然衣服已经快送完了,但你做衣裳的针线盒我还是舍不得打开。
(20)、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2、元稹的诗歌风格
(1)、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2)、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3)、元稹和白居易在一次久别重逢又将分别之时写下这首赠别之作。
(4)、元稹被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当他听到好友白居易也蒙冤被贬后,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5)、自你走后,我再也没有遇见比你更好的人了。许多诗友会说,元稹在韦氏去世后,也曾流连花丛,可此刻伤心也是真实的。
(6)、元稹对白居易是“春草绿茸云色白,想君骑马好仪容。”
(7)、元稹后来还娶过两任老婆,可惜再也找不到当年韦氏那么既贤惠,又有背景的女人了,因此也只能是“曾经沧海”渴了凑合喝点水吧!
(8)、元稹去世后,还主动留给了白居易六七十万钱,但白居易根本不在乎钱,人都走了,钱拿来干嘛?于是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9)、译文: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10)、公元831年,白乐天正赋闲于东都洛阳,惊闻元九病逝于武昌。后来入夜他做过一个梦,梦中他回忆起与挚友元九并游的盛时时光,第二天晨起回过神来时已是“盈巾泪莫收”。夜中忽梦元对白乐天来讲不止一次,八月二十日夜,“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梦徽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所有惆怅也只徒留第二天临风望通川湓水断相闻,逝者不可归。
(11)、两个青年人,人生得意,也十分欣赏对方的文采和政治理念,于是每天一同流连花前月下,“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12)、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3)、春天长安城百花盛开时,两人常相约并游“花下鞍马游”;秋风起而满月当空时,他们“秋风拂琴匣”,边赏月边论诗谈政;冬天大雪至,寒夜点灯围炉而坐时则会同饮同醉同读,“雪中杯酒欢”“夜雪卷书帷”(《代书诗一百韵寄徽之》);他们的确称得上热爱黏在一起的典范了,自称“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深究起来不难理解,与志趣相投的伙伴相处,你不会闷,还会发现万事万物总有可以点亮的乐趣。
(14)、《妖猫传》中白龙为了杨玉环的恩情,燃尽无我,念念不忘;而白乐天心系三十年前一段缥缈的往事,因着对诗与美纯粹之爱,而疯狂而追寻。这其中动人心魄有一种古道柔肠,士为知己者,可以死,可以痴,一人知己足平生。
(15)、当他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
(16)、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1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语言清新隽永,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
(18)、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京城。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19)、唐宪宗心想,你个白眼狼,朕是怎么一手把你提拔上来,现在居然跑来说朕的不是?于是就把他调到别处去了,眼不见心不烦。
(20)、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3、元稹的诗代表作
(1)、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分隔两地。
(2)、他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他和唐代两大女诗人刘采春与薛涛都有过一段未了情。他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
(3)、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城南,八岁那年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元稹上学的担子。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实现两经擢第;23岁登吏部科,授校书郎;28岁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授左拾遗,职位为从8品。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后人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4)、《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5)、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6)、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两人的基本大意都是,肿么办,我好想你好想你好想你。
(8)、“行看尽”,就是眼看快要完了。这两句太煽情了,令读者感同身受,催人泪下啊!
(9)、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10)、元九被诬陷遭贬谪,白乐天同样深受触动,“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代书诗一百韵寄徽之》)道尽同情、愤懑与思念。有一天,他行舟于河海之上,在夜间拿起元九的诗读,不知不觉读完时,发现残灯无焰,天已经亮了。那时白乐天悲从中来,“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况味里是一颗忧惧之心。
(11)、我们语文课本增加厚度的原因之就是因为白居易遇到了元稹。
(12)、答案是很多很多,贯穿一生,数量庞大,有触景生情、午夜梦回也有千载名句。
(13)、千古名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4)、“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昔日开玩笑设想的一些谁先走就怎样怎样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在了眼前。
(15)、元稹与妻子韦丛是患难夫妻,那么艰苦的日子,韦丛陪他一起度过。后来,韦丛不幸早逝,想起曾经那些共患难的日子,元稹说: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16)、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7)、大意就是,元稹同学,你是如此地安静恬淡,就像无波的井水,你又是如此地清高,就像修正谦虚的竹子。哎呀,好喜欢白天和你一起骑马在外面游玩,晚上和你一起在外面蹦迪啊。
(18)、元稹也喜欢菊花。他说: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19)、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20)、宋朝女诗人朱淑真在《黄花》一诗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可见菊花与别的花的确不一样,即使是枯萎之后,也会紧紧地抱在一起;另外还有宋朝诗人郑思肖也有同样诗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高贵的气节,当所有的花都开败了,可是菊花会姗姗来迟,而且开出来的花与众不同。
4、温庭筠十首有名的诗
(1)、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2)、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3)、第二句中的“绕”字,则主要表现了诗人专注看花的情形。想来只有真正喜欢菊花的人,才会赏菊赏到不知时间的流逝。寥寥十余字,便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态描绘的淋漓尽致,也充满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看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元稹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美好画面。
(4)、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似乎元稹在诗中没有赞美菊花的品格啊?其实元稹所说的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晚这一自然现象,本来就说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所以元稹这首诗只是没有正面描写而已,从侧面其实已经烘托出它的优秀品格了。
(5)、此后,元稹被唐宪宗罚到通州,开启了他十年的二次被贬生活,此阶段,他做了多首诗词,《连昌宫词》就是这个阶段的作品。平淮西后,元稹再次受到提拔,他的官位达到了宰相,但因为陷入朝廷内部斗争,他又被贬到同州。唐文宗时期,元稹又身居要职,成为尚书左丞。但元稹又因得罪重臣而被贬到武昌,其后,元稹暴病而亡,时年53岁。
(6)、这话乍听有点粗俗,但用来形容他们的关系却十分的恰当。今天,给大家分享六首元稹写给白居易的深情诗词,不是爱情,胜似爱情。
(7)、只要官场上有他看不过去的不良现象,统统都要戳出来。
(8)、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9)、话题讨论:古往今来,有那些惺惺相惜的文人墨客?
(10)、《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据说,这是元稹回忆起二十年前在普救寺救下双文(崔莺莺原型)后,怀念和怅惘交织,有感而作此诗。
(12)、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13)、回朝之后,元稹屡屡升迁,甚至做到了宰相,但他素来举止轻浮,缺乏威信,大臣和百姓们都不服他,因此没过多久他就卸任改做节度使了,后死于节度使的任上。
(14)、同时,另外一批官员也趁机污蔑白居易是一个大不孝之人。因为白居易的母亲是在看花掉到井里淹死的,但白居易竟然还写了《赏花》和《新井》这样的诗,简直有辱中华文化传统美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元稹的诗歌风格74句(元稹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