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诗歌自己编的72句(描写雨的诗歌)

描写雨的诗歌

1、描写雨的诗歌自创小学生

(1)、架起通往天庭的道路描写雨的诗歌1《雨天寄语》

(2)、看尽四时流年,读遍白云夕阳,人间相思难忘。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5)、跟大家分享十首写雨的诗词,或许会让你想起一场雨,一个人。

(6)、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一作:闲着)

(7)、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8)、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春雨小雨)

(10)、恢复我们的自由篇四:描写夏天的雨现代诗歌一场雨突然的降落大地

(11)、(注释):白门:今江苏省南京市。(简析):这是一首情诗。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12)、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13)、对母亲的思念,明天是否轮回到,清明时节再次的延续

(14)、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1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6)、“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来,并让读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该有多称心。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跟前。这是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溪沟不大,原不必张扬,而从美的角度看,这一座板桥设在竹溪村路间,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桥,却是天然和谐的景致。

(1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宋释志南(春雨小雨)

(18)、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19)、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20)、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春雨暴雨)

2、雨的诗歌自己编的

(1)、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宋陈与义(春雨小雨)

(2)、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五首有关于雨的诗春夜喜雨

(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4)、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描写雨的唯美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现在无论如何也要把繁忙典当给过去只留下心,来细数雨里雨与雨的柔情。

(7)、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8)、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

(9)、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求关于雨的格言5句,或诗5首(整首,短一点)路上行人欲断魂。

(10)、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1)、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云罗一雁飞。

(12)、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13)、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春,在成都作。  好雨知时节①,当春乃发生②。随风潜入夜③,润物细无声④。野径云俱黑⑤,江船火独明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⑥。  (潜入、细润,正状好雨发生。云黑、火明,雨中夜景。红湿、花重,雨后晓景。应时而雨,如知时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为密切。三四属闻,五六属见。)  ①申涵光曰:“好雨知时节”,此《毛诗》所谓灵雨也。周王褒诗:“时节无春冬。”②《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③《易》:“随风巽。”《盐铁论》:周公太平之时,旬而一雨,雨必以夜。④《吴志》:臧均曰:“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细无声,即《盐铁论》所谓雨不破块也。⑤沈约诗:“野径既盘纡。”⑥何逊诗;“澄江照远火。”⑦梁简文帝诗:“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重字无人能下。”-----------仇兆鳌《杜诗详注》-----------

(1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

(15)、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光如流水,莫负春光啊。

(16)、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17)、送走了春日点缀的绿色,也早已送走了夏的狂热

(1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描写雨的古诗20首

(1)、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3)、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6)、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7)、亲吻了,我的脸篇三:描写夏天的`雨现代诗歌夏天的雨

(8)、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9)、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10)、灯影浆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

(11)、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1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3)、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14)、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1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16)、花开又花落,不由人不惜花,而那多情善感的赏花人、惜花人,也就在这花飞花谢、春去春来中白了少年头。

(17)、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北斋雨后》

(18)、“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19)、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20)、天空中隐约可见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恰当的引用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彩虹外层是红色、黄色、绿色、青色……,里层是紫色,七彩之间衔接和谐,浓淡变化相宜,真像仙女从空中抛下的彩练一样绚丽多彩。带雨字的诗5首春夜喜雨(杜甫)

4、描写雨的诗歌歌赋

(1)、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周汝昌)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唐杜牧

(3)、两三盏渍酒,听江山清风,观山间明长,柳绿花红,莺飞草长,造物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是这样的美妙。

(4)、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6)、带我去畅游梦的天堂描写雨的诗歌《雨天寄语》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冬雨大雨)

(8)、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9)、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10)、低矮的茅檐下,蓬窗孤灯暗,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

(1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秋雨小雨)

(12)、回首间,站在桥上抬眼看,只看见,桃花漫天尽飞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雨的诗歌自己编的72句(描写雨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