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十句经典名句
1、老子的10大名句
(1)、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以,因为。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跟他争。这话乍一听不好理解,实则蕴含着极深的哲理与极大的人生智慧。世人对于权势、利益往往都是争得你死我活、寸步不让的,但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那些坐观壁上、不参加争夺的人,往往却能坐收其利。这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有些相似。
(4)、译文:柔弱弯曲则可以保全,屈枉则可以直伸,有低凹的地方才能装满,敝去旧的才能有新的,拥有的少取的才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5)、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7)、天”的大道,是利用万事万物,但是不要伤害它们的根基,跟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跟人争名夺利,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经典语录道可道,道;名可名,名。
(1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6)、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第二十五章
(1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9)、(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2、老子十大经典名句
(1)、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6)、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宽厚仁慈,人民就会变得纯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会恐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18)、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1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20)、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3、《老子》中的经典名句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关于老子名言名句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道可道,道;名可名,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9)、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1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1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7)、译文:天下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1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4、老子的经典句子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3)、感悟:事物达到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老子的名言警句大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7)、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名句
(9)、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10)、注: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1)、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5)、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崇尚勇武;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争一时高低;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表示谦卑。
(16)、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17)、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9)、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老子的名言警句篇4《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老子经典的一句话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4)、·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6)、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为用。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12)、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3)、(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1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1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遂,成功。天,指天然。道,指规律。所要努力实现的功业已经成功,便急流勇退,这是自然规律。做人要懂得见好就收,在人生的路途上作一个优美的转身比什么都好。其意是在劝勉世人千万不要贪恋富贵权位,大功告成之日就应该当机立断,从权势富贵的世俗圈内退出,回归自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之所以要立功做大事,那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不是为了权位或富贵。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来源:壹号收藏(www1shoucangcom)。
(2)、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5)、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8)、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3)、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1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6)、感悟: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生活得更长久。
(17)、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18)、道是的,道本身赋有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天下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中产生的。
(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0)、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3)、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
(14)、“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15)、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的名言警句篇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7)、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18)、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19)、译文:福依偎在祸枕边,祸潜伏在福床下。福与祸并不是的,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互相转化。人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倘若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
(20)、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老子十大经典名句140句(老子的十句经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