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歌
1、二十节气24节口诀
(1)、如今,部分谚语依然在坊间流传,岁月如歌,客家谚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客家人的成长,成为客家人的“精神花园”。客家农谚是农民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指导农事活动上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客家农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2)、夏谚语:立夏小满雨水相赶。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廿六海水开目。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六月彭祖忌,无风也雨意。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
(3)、葱怕雨淋,韭怕晒,伏里有雨多种麦。重茬谷守着哭,重茬瓜没钱花,头年芝麻,二年瓜,三年玉米长的大。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
(4)、中国古代农业灌溉依托于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5)、处暑在阳历八月中旬,犁田耙田的农事一定要在此节气做完。此农谚在于提醒农民晚造插秧要抓紧在处暑结束,不要耽误农时。
(6)、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7)、三伏之中逢酷热,五俗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8)、二十四节气衍生出了很多谚语、歌谣、诗文,对文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脍炙人口,雅俗共赏。
(9)、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10)、 (忙打甸):立秋把草甸子的草割了,开出平地搭晒烟架。
(11)、周公庙山门为明代建筑风格,两侧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星台留古制会合阴阳交雨风。”这是对庙内的周公测影台和观星台作用和价值的高度概括。山门对面有一座照壁,中嵌一石刻“千古中传”,是对两台的形象歌颂。
(12)、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下半年是八廿三。
(13)、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14)、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15)、立冬之日怕逢壬④,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④指立冬这天正好是“壬日”,预示有灾。)
(16)、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了人们须臾不可分离的生产生活坐标和参照体系。在当代生活中,它具有多元的价值,对农业生产、文学、民俗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7)、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18)、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中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19)、做为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的中国,我们聪明的老祖宗们早就将一些种地种菜的窍门编成朗朗上口的农谚。
(20)、(biáo)方言,不要。如:嫑着急;农谚:“天旱~望圪?云,女穷~望娘家人。”
2、农谚歌
(1)、上海: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2)、进戟门之后,迎面立有一座下台上柱的石表,南面刻“周公测景台”五字。登封市文物局观星台文管所所长安丽介绍:“古代景与影字相通,这就是周公测影台。现存石表,是唐开元年间太史监南宫说仿周公旧制改建。周公初使用的是木表、土圭,立竿见影,垒土为圭。”安丽说:“古人的宇宙观认为天圆地方,南北地广3。周公立8尺木表,测得日影长时为一尺五寸,‘影差一寸,地差千里’,恰巧是3的一半。这就证明了登封就是‘地心’,是天下之中。”
(3)、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4)、因此,几千年来有关“二十四节气”农谚民谣,在民众中间耳熟能详,广为流传。今天有的地方,仍有相关节气的活动,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有的地方仍把冬至等当作节日一般度过。
(5)、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是植树的好季节,连树干插进泥土都能生长。
(6)、吕宏军说:“郭守敬在观星台的观测,把二十四节气推向了科学的顶峰。”
(7)、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8)、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9)、秋:立秋,秋天的开始;处:处暑,炎热开始结束;露:白露,天气转凉;秋:秋分,这天昼夜等长;寒:寒露,露水即将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0)、其实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登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吕宏军告诉记者:“西周初期,周公测影后有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4个节气。战国晚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又增记了立冬、立夏、立春、立秋4个节气,成了8个节气。西汉时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完整记载了24个节气。因此,秦汉时期是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之时。”
(11)、周公在“天地之中”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把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又称“日短至”),长的一天定为冬至(又称“日长至”),把两个日中日影长相等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这是早确定的4个节气。登封周公测影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直接文物史证。
(12)、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13)、二十四节气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它通过农谚民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节气的依赖与寄托。
(14)、正月松,二月杉,三月种竹尾艳艳(客家语音,指摇摆)。
(15)、秧苗培育得好,犹如给水稻打下了一半的基础,强调培育壮秧的重要性。
(16)、春社①日两年定丰,秋社②日两年丰稔。(①②按照天干地支的排法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日”,古人祭祀土地神。)
(17)、形象地说,将石圭上的长日影和短日影24等分,每一份就是一个节气。
(18)、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19)、 注: (沿河边):到了雨水节气,河边的冰开始融化为水,但不流动。
(20)、秋谚云: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乌云飞上山,棕簑提来披。
3、农谚歌谣三年级上册
(1)、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2)、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3)、苗族赶秋节时,人们在“秋场”表演迁徙舞。中国农业博物馆提供
(4)、重茬谷守着哭,重茬瓜没钱花,头年芝麻,二年瓜,三年玉米长的大。
(5)、六月初一雷,一雷压九台⑦。(⑦形容六月初一打雷,气候很恶劣。“九台”为当地农作物的俗称。)
(6)、冬谚曰: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落霜有日照,乌寒著无药。大寒不寒,人畜不安。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7)、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8)、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9)、二十四节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劳动人民也总结出了便于记住的节气农谚民谣。如“四立”,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一年四季每个节气的开始,还有“二分二至”、“三暑二寒”、“二露一霜”、“二雨二雪”以及“惊、清、满、芒”,它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以及转换规律的科学总结。在阴晴雨雪的天气变化中,同样总结出“早上火烧云,今天莫出门”、“晚上云接日,等不到半夜鸡叫唤”、“下了初一雨,半月没好天”、“秋分钟平川、白鹭种高山”等,是祖先“察言悦色”,观天阅地留给人们的一份宝贵遗产。
(10)、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11)、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何尊铭文,印证了这段历史。文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段话的大意是成王到新建成的陪都洛邑举行祭祀,向武王之灵禀告,已实现了“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就是在天地之中的中原地区建立国都,更好地统治民众。何尊中的铭文,是“中国”一词早的记载。
(12)、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二十四节气”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niǎo)纠缠,搅扰:“汝能为歌,吾辈即去,不复~。”;戏弄:“弟妹乘羊车,堂前走相~。”
(14)、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15)、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16)、(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百度,尚未找到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7)、(本文章由“老家山西”原创,如转载,请登录新榜网站版权频道(http://cc.newrank.cn))
(18)、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19)、据记载,元朝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任用郭守敬进行历法改革。郭守敬将过去的8尺表改为4丈高表,又以登封观星台为中心,在全国27个地方建立了观测点。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终于在1280年编制出《授时历》。《授时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与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俗称阳历)一秒不差,但要早302年。
(20)、春己卯风⑥树大空,夏己卯风禾大空,秋己卯风禾里空,冬己卯风油里空。(⑥指“己卯日”刮风。)
4、农谚歌谣带拼音
(1)、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2)、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
(3)、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4)、●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将取消?国家医保局回复...
(5)、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6)、上空云层顶部透出亮光,预示着将要下雨;天空周边现出亮光,预示着不会下雨。
(7)、“周公测影台不仅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祥地,也关系着‘中国’名字的由来。”登封市文广新局局长王彩红自豪地告诉记者。
(8)、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9)、黑豆茬种谷发,芝麻瓜一定发,豆茬种谷,必定有福。
(10)、农历正月适宜种松树,二月适宜种杉树,三月种竹子,定会长得粗壮以至竹尾下垂。
(11)、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12)、“二十四节气”在几千年的延续过程中,孕育出不胜枚举的农谚民谣,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至今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13)、立罢秋万事休,什么庄稼都不能种的,但是葱蒜绿豆还行。如果在立秋前20天左右,有在苗床育苗的秧苗还会有收成。“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立秋之后不能种什么很多,但能种的我感觉除了菜蔬没有别的可种的了,就等着收获后种小麦了。
(14)、二十四节气,这首源自“天地之中”的歌,已经传唱了三千年。它的精神,已经融进我们的呼吸里;它的神韵,充盈在我们的血液里。这一文化瑰宝孕育于四季分明的嵩山地区,普遍适应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如今,申遗成功,世界瞩目。二十四节气将以中国国粹的身份重新走向世界,研究和了解二十四节气,就能找到打开中华传统文化大门的金钥匙。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二十四节气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15)、岁朝蒙里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16)、早在宋代,就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民谣的记载。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内容如下:“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这些花对应时节,时节对应花,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所以古人有“风不信,则花不成”之说。
(17)、春天吹南风,预示着天气晴好;夏天吹南风,预示着将要下雨。
(18)、东边出现彩虹,预示着天气晴好;西边出现彩虹,预示着第二天下雨。
(19)、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20)、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5、农谚歌拼音
(1)、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2)、今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起源地之就在有“天地之中”之称的河南登封。
(3)、 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4)、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5)、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6)、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7)、夏:立夏,每年的5月5日,这是夏天的开始;满:小满,每年的5月21日,农作物颗粒开始饱满;芒:芒种,每年的6月6日,麦子开始收获;夏:夏至,每年的6月21日,炎热的夏天开始,这天昼长夜短;暑相连:是指小暑(7月7日)与大暑(7月22日),气候开始愈来愈热;
(8)、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9)、春谚说: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
(10)、“在登封周公庙,有每年春分秋分两次隆重的祭祀活动。”闫松涛说。
(11)、农历正月雷鸣不已,预示着天气严寒,以致秧苗冻死,须播谷种多次。
(12)、“周公测影台就在告成镇的周公庙内。”随行的登封文化馆馆长闫松涛告诉记者:“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他是西周初期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精通堪舆占卜。”
(13)、禾苗倒伏,只有七成收成;小麦倒伏,就只有一成收成了。此农谚在于提醒农民刮大风时要注意做好预防作物倒伏的工作。
(14)、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15)、 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16)、 刘邵尧,杏园小学二十四节气霜降代言人,二十四节气微课程研究主要成员之一。
(17)、“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
(18)、“二十四节气”发端于黄河流域的秦、晋、豫等地,这里四季分明,其农谚民谣多有北方的地域语言特色,如老幼皆会背诵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有的地方还把每个节气与气候相对应编出对仗节令歌,琅琅上口,如:“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还有一种节气七言诗,把农历和公历巧妙融为一体,且听:“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19)、春栽早,雨栽巧,刺槐芽栽成活好。春接海棠,夏接桂,秋接菊花,冬接梅。枣树发芽种棉花,杨叶钱大快种甜瓜。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黑豆茬种谷发,芝麻瓜一定发,豆茬种谷,必定有福。
(20)、“二十四节气”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几千年来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民谣,在民众中间广为流传,今天有的地方仍有与节气相关的活动。例如,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再如,有的地方仍把冬至等当作节日一般度过。注重养生的人多看重节气,如“三月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衍生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谚语。
(1)、耕田侪,指种田人。此农谚在于提醒农民关注春寒,做好人畜的防寒保暖。
(2)、黄豆、花生种下后除草松土多次,豆荚定会长得饱满,意在强调豆科作物除草松土的重要性。
(3)、译文:春:立春,每年的2月4日,是春天的开始;雨:雨水每年的2月8日,降雨开始,雨量增加;惊:惊蛰每年的3月5日左右,春雷乍动,蛰伏在土中冬眠的生物被惊醒。;春:春分每年的3月21日,这一天昼夜等长,从这天以后昼变长夜变短;清:清明,每年的四月五日,气温开始回升;谷:谷雨,每年的4月20日,农作物开始生长;
(4)、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5)、桃三李四梨五年,核桃柿子六七年,桑树七年能喂蚕,枣树栽上能卖钱。
(6)、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7)、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8)、“二十四节气”在几千年的延续过程中,孕育出不胜枚举的农谚民谣,在农业生产上至今还遵循着很多农谚来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
(9)、旱地有条件改造成水田,一年的收益可以抵得上旱地三年的收益。
(10)、入冬以后,只有一个早上有霜,晴天时间不会很久;若是一连三个早上有霜,很长时间都会放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农谚歌110句(农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