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核心的一句话71句(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

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

1、《道德经》精髓的一句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2)、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6)、老子说,名可名,名。曾国藩再有本事,总结的都是他主观的认知和判断而已,他会根据对方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来揣测对方的脾气秉性,人品境界。

(7)、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9)、大意: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10)、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宽容的道理,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明代杨翥有德量。邻居丢了鸡便骂是姓杨的偷的,杨翥听到后劝家人说:“街坊中又不只有我一家姓杨。”另一个邻居每逢雨天都会将院子里的积水排到杨翥的院子中来,杨翥又说“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渐渐的乡亲们被杨翥感动,后在有贼侵入时,自发到杨家门口守夜防贼。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2)、知:知道,明白。 足:满足。 常:经常。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才会时常感到快乐。

(13)、(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14)、(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6)、(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17)、致虚,极;守静为。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18)、(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1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道德经核心的一句话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但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发现,他知道孩子不是自己亲生,马上就变样了,怎么看这孩子怎么不顺眼,甚至厌恶的不行,再也没心思接送他,更不要说给他讲故事了,根本没那个心情了。

(4)、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来描述道的特殊性与深奥性,虽然但老子所言之道并不远人,这里只是老子用“玄”来强调他所言之道与当时社会所言之道的差异性,并且阐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与根基性。

(5)、(译文)大的祸害是不知足,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6)、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7)、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8)、(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

(9)、(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1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1)、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2)、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4)、再能说,赶得上苏秦口才好吗?再长袖善舞,比得上李斯的才智吗?这两位的结局不说都知道,虽风云一时,却凄惨无比,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有术而无道。

(15)、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17)、大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18)、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19)、大意:善良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跟万物相争。

(20)、大意:天下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坚硬的东西中。

3、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及解释

(1)、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二十二章》

(3)、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4)、而一旦受到冷落,受到非议、讥讽,也会的敏感,反应强烈,坐立不安,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好像在意自己得大病一样。

(5)、老子说,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到别人的恩惠,赞扬,或者追捧,就会感到诚惶诚恐,无形之中感到大的压力,很怕自己做不到位,而令对方失望。

(6)、道可道,道;名可名,名。——老子《道德经》

(7)、想高人一等,脚跟离地,用脚尖站立的人,是站立不稳的;想迈开步子再大一点,把胯部打开的人,是无法走路的。人生可以有梦想,但是不能超越现实,好高骛远,否则贻害终身,寸步难行。

(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9)、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10)、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1)、曾国藩顿时瞠目结舌。看来,经验是死的,人是活的,太相信自己的感觉,注定要吃大亏啊,凡事还是不要掺杂太多个人的主观判断,多站在客观角度,多方调查了解之后,再做出决定,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12)、译:德行要像天地一样覆载万物,圣明要像日月一样普照大地,行动要像四季交替一样规律有序;吉凶要同鬼神一样灵验。

(1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14)、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第九章》

(16)、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

(18)、人真正爱的人其实是自己,真正在意的也是自己,正因为人的本性如此,为了自己可以不惜一切,所以,老子接着说,——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如果能像爱自己一样爱天下人,那么天下都可以托付给他。

(19)、(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20)、(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4、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析

(1)、(译文)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

(2)、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六十七章》

(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4)、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5)、第42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6)、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7)、看过一篇新闻报道——有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视如生命,孩子冷了,热了,疼了,无不让他牵肠挂肚,每天重要的事,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然后再忙也要陪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故事,在他眼里,孩子就是天使。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10)、(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1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核心的一句话71句(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