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资料
1、巴金简介介绍
(1)、我从小就爱读小说,第一部是《说岳全传》,接下去读的是《施公案》,后来是《彭公案》。《彭公案》我只读了半部,像《杨香武三盗九龙杯》之类的故事当时十分吸引我,可是我只借到半部,后面的找不到了。我记得两三年中间几次梦见我借到全本《彭公案》,高兴得不得了,正要翻看,就醒了。照有些人说,我一定会大中其毒,做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了。十多年前人们批斗我的时候的确这样说过,但那是“童言无忌”。倘使我一生就只读这一部书,而且反复地读,可能大中其毒。“不幸”我有见书就读的毛病,而且习惯了为消遣而读各种各样的书,各种人物、各种思想在我的脑子里打架,大家放毒、彼此消毒。我既然活到七十五岁,不曾中毒死去,那么今天也不妨吹一吹牛说:我身上有了防毒性、抗毒性,用不着躲在温室里度余年了。
(2)、一部现实主义杰出作品,以典型环境来塑造典型人物。《家》的不同在于巴金激越流畅、浪漫抒情的语言,是激越的“灵魂的呼号”的单纯情思,极具“青春型”特点。巴金长于剖析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心理史又是思想史,便也映射出特定时代下社会的状况。除典型人物外,还有其他生动鲜明的形象,尤以女性居多,且大多为悲剧命运,体现了巴金对女性这一群体境况特别的关注。《家》鼓荡着当时社会上青年群体的心,是坦率热情、以情动人的冲击力能够穿透读者的血液,引起青年的共鸣。
(3)、丑闻与疯癫|揭露肯尼迪家族被隐藏数十年的秘密
(4)、在《家》中高老太爷作为封建家长制的代表,控制着全家的经济大权,掌握着每一个人的自由,他的话便是。其实,高老太爷只是封建礼教的发言者,巴金借助高老太爷所统治的“家”这一基本单位的特写来反映整个专制制度,从而借助对高老太爷的决然态度来抨击整个社会的封建腐朽与残忍,是对“家”的正面解构。
(5)、俄国文学史家德·斯·米尔斯基认为《文学写照》和《日记摘抄》比三部自传“更有说服力地表明,其作者是一位伟大作家”;同时,他认为书中关于托尔斯泰的回忆录,是“关于伟人托尔斯泰有价值的文字”。
(6)、“En La Malluma Nokto”和“Mia Frateto”,是巴金用世界语创作的两篇文学作品。前一篇是短剧,初刊1928年10月—12月《绿光》杂志第五卷第十—、十二期合刊,现存《巴金全集》第十八卷,中译文存第十九卷“附录”;后一篇是小说,初刊1933年7月《绿光》杂志新一号,未存《巴金全集》,中译文为全集遗漏。
(7)、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迎合、攀附任何人。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可能,世上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8)、简介:《狱中记》是一部“人类心灵之记录”。1892年,无政府主义者柏克曼在一次政治刺杀活动中失败,为此他被判以谋杀未遂罪,并被判处22年有期徒刑。1906年5月18日,柏克曼在狱中服刑14年后获释,随后他根据自己的监狱经历写下了监狱文学的经典之作——《狱中记》。
(9)、图:巴金保存的一帧现代文学馆(万寿寺)正门照片
(10)、巴金 柏林一星期——第四届德国作家大会 1956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11)、《我们》写于1931年“一八事变”十天后的9月29日深夜,是较早出现的一篇抗战小说,描写了一个13岁的孩子由于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恐惧,恳求哥哥杀死他的故事。巴金作于同一时间的新诗《我说这是后一次的流泪了》与《我们》刊于同期,则是一首较早的抗战诗,至今还有人在纪念抗战胜利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诵。
(12)、在艺术构思上,《寒夜》有独到之处。整个作品紧扣“寒夜”,开始写文宣寒夜中寻找树生,结尾是树生在寒夜中回到旧居。首尾贯穿,意境悲凉,使“寒夜”具有了象征性。同时,作者有意将文宣的死安排在锣鼓喧天的欢声中,就像将林黛玉的死安排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之夜,秦可卿之死安排在庆祝贾敬生日之时,同一时的两种生命状态的对比,更觉人生之繁华落寞无常,人间百态辛酸。结尾处的处理也留下了空白,树生面对物是人非的眼前景该如何?是去是留,容读者思考。
(13)、简介:《木木集》收录屠格涅夫两部中篇小说《木木》《普宁与巴布林》,皆取材于现实。“木木”是一条小狗的名字,小说展示了聋哑农奴的悲剧性命运,小说的人物原型就是作者的母亲和她的看门人。《普宁与巴布林》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
(14)、说到深入生活,我又想起了一些事情。我缺乏写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的本领。解放后我想歌颂新的时代,写新人新事,我想熟悉新的生活,自己也作了一些努力。但是努力不够,经常浮在面上,也谈不到熟悉,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不能深入,因此也写不出多少作品,更谈不上好作品了。前年暑假前复旦大学中文系,有一些外国留学生找我去参加座谈会,有人就问我:“为什么不写你自己熟悉的生活?”我回答:“问题就在于我想写新的人。”结果由于自己不能充分做到“深入”与“熟悉”,虽然有真挚的感情,也只能写些短短的散文。我现在准备写的长篇就是关于十多年来像我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遭遇。我熟悉这种生活,用不着再去“深人”。我只从侧面写,用不着出去调查研究。
(15)、点击标题下方(文汇读书周报)字样,关注我们的动态
(16)、在上述变化下,《憩园》自然体现出巴金不惑之年的转变。作品中开始让温情的“爱”弥漫,万昭华是一位善良,知书达理的继母,对继子十分疼爱。她对姚小虎的教育很是担心,可碍于继母的身份不能过多干预。姚小虎的溺毙令她十分伤心。在作品叙事技巧上巴金安排了三条线索:显在的是姚家现在的繁华,隐着杨家过去的光耀,中间是黎作家家族浮沉。前两个故事相互对照,黎作家家族辅助和强化着,使主题更鲜明。显然姚家的现在正是杨家的过去。姚小虎与寒儿的对比尤为鲜明,一个骄纵无极,目中无人,一个对父亲充满敬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使姚小虎的结局有一层“因果论”的色彩。三个故事的构思很是精心,叙事也娓娓道来,多了平静而沉郁之感。
(17)、文人爱书,傅雷很珍惜这样的印本,在给儿子的信中也曾叮嘱:“新出的巴尔扎克,收到后来信提一笔——这是特印非卖本,勿随便借出去,搞丢了!”“特印非卖本”这并不是多么难以做到的事情,然而,在计划经济中,国营大社怎么会有这种例外,反倒是私营出版社有这种灵活性。还有一层不能忽视,巴金本身就是一个文人,他懂文人的情趣和需要。
(18)、1980年8月15日,巴金访问瑞典归来在北京居停期间又见到姜德明,他再次提起文学馆的事情:“‘原来我也想过,是不是由作家们出一点稿费支持一下,这也是作家们都很关心的事。后来周扬同志说,还是由公家来办吧。’巴老以为只要有了房子就好办了,馆内的书刊杂志,谁若需要提供的话,请出一点手续费就好了。他又说,有个朋友准备写文章要为文学馆呼吁了,让我也考虑写文章。”(3)巴金已与周扬等领导沟通过,此时创办文学馆的想法已趋成熟。
(19)、《金城》月刊在“天一影片公司特刊”出版以后即停刊了。关于停刊的原因,当时的报刊上有所报道。1934年上海乐华图书公司发行的《出版消息》第三十五期合刊,在《文坛消息》栏目刊有一则“《金城》将停刊”的消息:“刘家麒与何嘉合编之《金城》月刊,近有将停刊消息,闻系内部意见不一之故。”何嘉是该刊的特约编辑,另有杜衡、黎锦明、赵景深和施蛰存等。其中,至少赵景深、施蛰存是巴金友人,他们相识于1932年朱雯和罗洪的婚礼上,巴金的《我的弟弟》应该是友人所约。
(20)、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曹禺
2、巴金简介资料
(1)、我建议中国作家协会负起责任来创办一所中国现代文学馆,让作家们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完成和发展。倘使我能够在北京看到这样一所资料馆,这将是我晚年的莫大幸福,我愿意尽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出现,这个工作比写五本、十本《创作回忆录》更有意义。(4)
(2)、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贤妻良母,为自己所爱的男人付出一切,后难产而死。
(3)、显而易见,限于条件,平明社的精装本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平明社的工作作风却给傅雷留下深刻印象,以致他对人文社的领导说:“将来倘重印《约翰·克利斯朵夫》而印精装本的话,希望注意一点:就是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我们国营的出版社成绩,决不能低于几年以前的私营出版社。这是有关原则性的问题,务盼赐予注意为幸。”他对重印《约翰·克利斯朵夫》直接提出硬性要求,第一条就是要保留平明社印本的“旧样式”:“封面装帧、题字、排印字体、书脊题字式样、各册颜色,希望全部维持原样,只改动出版社名称一项理由:倘没有充分理由肯定旧样式不美观,即无改头换面之必要;同时也可节约人力物力。”他甚至放出狠话,倘若达不到要求,宁可不印精装本,“希望郑重考虑承装工厂的技术水平;希望不要花了钱得不到效果,我们更不能忘了原来是私营出版社做过的工作,国营机构不能做得比他们差。倘无适当技术水平的装订,宁可不印精装本,以求节约。”
(4)、(32) 罗荪1983年4月22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7—278页。
(5)、本书是斯托姆的小说选集,其中《马尔特和她的钟》(1848)是他发表的长篇小说,《蜂湖》(1850)则代表了斯托姆的创作经典,此外还有短篇小说《迟开的蔷薇》(1860),本书即以此篇命名。小说《在厅子里》(1849)则在附录中补入。
(6)、那么“我的感情”和“我的爱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不用说,它们都是从我的生活里来的,从我的见闻里来的。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惟一的源泉。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严肃的作家都是从这惟一的源泉里吸取养料,找寻材料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理解的反映。尽管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分析有对有错,但是离开了生活总不会有好作品。作家经常把自己的亲身见闻写进作品里面,不一定每个人物都是他自己,但也不能说作品里就没有作者自己。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爱玛·包瓦利(今通译包法利。编者注)是他自己;郭老说蔡文姬是他。这种说法是值得深思的。《激流》里也有我自己,有时在觉慧身上,有时在觉民身上,有时在剑云身上,或者其他的人身上。去年或前年有一位朋友要我谈谈对《红楼梦》的看法。他是红学家,我却什么也不是,谈不出来,我只给他写了两三句话寄去。我没有留底稿,不过大意我可能不曾忘记。我说:“《红楼梦》虽然不是作者的自传,但总有自传的成分。倘使曹雪芹不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接触过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他怎么写得出这样的小说?他到哪里去体验生活,怎样深入生活?”
(7)、(37) 黄裳:《二十年后再说“珠还”——写在新版《珠还记幸》重印之前》,《珠还记幸》修订本第8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
(8)、本套巴金译著推出后得到全国各地媒体,包括《文汇报》、《每日新报》、《劳动报》等的广泛关注。
(9)、(31) 罗荪1983年2月27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6页。
(10)、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
(11)、巴金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作家,更像是理论实践家,在当时的年代便享有很高的威望,这全归于他的“真”,他浑身流淌的“爱”。巴金有着夸父逐日般的生命哲学,他将生命的意义寄于对他人的“放散”,是一颗赤裸裸的真心,巴金的品格至今动人全在表里如一的“真”!
(12)、得来信后,我曾与光年、周扬同志讲到这事,他们十分赞成还自告奋勇,必要时他将去活动一所房屋,以作馆址,需要先搞一个缘起和方案,征集一些同志参加……我想总要促成此事。(19)
(13)、傅雷的这种认真、细致,有时候未必得到出版社及时呼应,对此他只有焦急地一遍遍写信强调、呼吁,也有伤心地慨叹。“巴尔扎克各书移转人文后,先出精装本;但北京印刷条件甚差,公家办事亦欠周到,故样本寄到上海,本本皆有污迹,或装订,或印刷上的毛病。”“‘人文’新印的巴尔扎克精装本,已有三部寄来,可怜得很,印刷与装订都糟透,社内办事又外行,寄书只用一张牛皮纸,到上海,没有一本书脊不是上下端碰伤了的。封面格式也乱来,早替他们安排好了,他们都莫名其妙。插图铜板还是我在上海监督,做好了寄去的;否则更不像样了。”
(14)、无政府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极端表现,无政府主义者崇尚自由反对,他们企图消灭政府和国家,希望建设无国界、无政权、无压迫的大同世界。而对于巴金来说则是以饱满的热情致力于社会改革,期望一个无禁锢与压抑的社会,对于“无政府主义”的信仰化为对封建旧制度腐朽罪恶统治的竭力与急切反抗,但巴金并未走入极端,加之在法国吸收的民主主义思想和自身的爱国主义,与从克鲁泡特金而来的无政府主义共同熔铸了巴金批判和抵制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充溢着巴金青春躁动的激情与无畏的抗争精神,因而“无政府主义”在前期作品中表现明显。
(15)、 梅,喜欢觉新,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后因伤心而病故。
(16)、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
(17)、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是高老太爷的继承人,但具有不同的性格。克明的作风比较正派,克安、克定是地主阶级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典型,在父亲的荫庇下,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挥金如土, 把父亲的那种淫秽的行径完全继承、效法了下来,平时对高老太爷敬重的唯恐不周,但高老太爷刚刚 去世,这些人就为财权族权争闹不休,演出了一幕幕的丑剧。
(18)、巴金回信中再次明确自己的想法,并要带头捐款:
(19)、《信号》讲述了谢明和邻人瓦西里的故事。邻人为了反抗和宣泄不满,撬了火车车轨,而谢明发现后为了及时补救,用鲜血染红布料来警示即将前来的火车。在小说的后,谢明躺在血泊之中,而瓦西里接过了红旗,避免了灾难的发生,自陈罪行。同《红花》一样,《信号》中的主人公也完成了自我牺牲,是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
(20)、话说回来,文学著作并不等于宣传品。文学著作也并不是像“四人帮”炮制的那种朝生暮死的东西。几百年、千把年以前的作品我们有的是。我们这一代也得有雄心壮志,让我们自己的作品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3、巴金简介资料及作品
(1)、《草原故事》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色彩浓艳,笔触醒目,极具民间风格,令人过目不忘,收入了高尔基的11个短篇。所选篇目均为高尔基的早期创作阶段(1892~1899)的作品,表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显著特点。高尔基认为,时代要求文艺创作的使命是唤醒和推动人们追求光明和理想,其作品表现出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2)、1982年5月,筹建中的文学馆总算有了落脚之处。巴金在给罗荪的信上说:“乔木同志也有信来。房子问题解决,文学馆可以开办了。”(28)亲自致信巴金,是为巴金释忧,大家都知道巴金在为此事挂心。筹委会成立一年后,198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于北京万寿寺西院正式挂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往祝贺,亲自为它挂牌,前往祝贺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成立的还有:周扬、贺敬之、华楠、王政柱、刘导生、张大中、刘白羽、艾青、曹禺等。(29)这个临时馆址是在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等各方面协调下才解决的,然而,它并非理想的保存资料的地方。有人曾描述当时的状况:“万寿寺西院是明清时代的遗物,曾为慈禧的驻跸之地,园林式的多重院落,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五千,而使用面积又递减一半。房屋是砖木结构,刚经历了一场焚去三座大殿的大火,断壁残垣,枯树荒草,令人触目惊心。院内有几处用房尚被占住,麻烦层出不穷。文学馆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在各方面的支援下挺身去应付面临的重重困难和考验了。”(30)
(3)、我喜欢施托姆的文笔。对于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字,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吧——巴金
(4)、(9)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5)、总的来说,我处理任何事情,都顾到各个方面。校样从头至尾要亲自看,为的是求文字更少毛病,也为的是求书版形式更合理美观,要在上海排,为的是求手续简便,节省时间,也免除与排字房的隔膜。
(6)、 1973年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县。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2007年进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出版有巴金研究专著和传记《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巴金画传》、《巴金论稿》、《似水流年说巴金》《版本摭谈》等;文学评论集《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闲花有声》等,散文、学术随笔集《翻阅时光》、《五味子》、《简边絮语》、《槐香入梦》、《文人》、《甘棠之华》《微风拂书》《躺着读书》等,编有各类文献资料多种。
(7)、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
(8)、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
(9)、巴金在远离祖国的时候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篇章一直伴随着他并带给他力量。巴金虽谦称本书是他的“试译”,然而被视为精品得到几代屠格涅夫迷的喜爱。巴普罗夫斯基的《回忆屠格涅夫》也是巴金的译作,巴金认为:“他让我们知道屠格涅夫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家,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屠格涅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10)、外面是熊熊的火,大炮与来福枪的杂声,恐怖的狂呼,大哭以及痛苦的呻吟。(巴金)
(11)、巴金在少年时代就喜欢斯托姆的小说,学习世界语时曾背诵过世界语译本,外出旅行时常带着斯托姆的书,“有空就拿出来念几段,我还可以背出一些”。在抗战期间,他翻译了这些作品,并表明:“我不会写斯托姆的文章,不过我喜欢他的文笔。”
(12)、迦尔洵(1855—1888),俄国作家。迦尔洵以短篇小说见长,其小说情节并不复杂,鲜明的主题、生动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角度是其创作的特色。主要作品有《四天》《胆小鬼》《艺术家》《棕榈》《红花》《偶然事件》等。
(1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对真、善、美的体现,代表着一个民族艺术、思想的高度。文学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20世纪是中国波澜壮阔的时代,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呈现出复杂、惊心动魄的时代图景,文学家的创作也是时代的发言。《百年巨匠·文学篇》通过现代影像手段,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生平和创作重新梳理和表现。
(14)、遗憾的是,平明出版社只在出版史上存留了短短的五六年,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也提到了它的结束,虽未置一词,但我隐约能读出几分惋惜:“平明出版社年底归并公家,与‘新文艺’合。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与《嘉尔曼》则移交‘人文’,楼伯伯来信,说钱伯母,必姨的两本小书也要向平明讨过去。”
(15)、即使是布面精装,如适夷兄译的《高尔基选集》:甲、封面凹凸不平;乙、胶水污点不少;丙、烫金有缺笔,或一字之内部分笔划发黑;丁、书角也有瘪皱情事。总结起来,仍是浪费。以国内现有技术水平,并非精装本不能做得更好;但在现行制度之下及装订人才极度分散的现状之下,的确是不容易做好的。一九五三年平明出《约翰·克利斯朵夫》精装本,我与出版社都集中精力,才有那么一点儿成绩,虽距世界水平尚远,但到了国内水平(以技术及材料而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今在大里头,像那样细致的工作在短时期内恐怕没有希望办到。——装订也是一门高度的工艺美术,只能由一二人从头至尾抓紧了做才作得好。
(16)、这本书(《文学写照》)是一个宝库,充满了给人启示的逸事,不但有大文豪如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本人,还有没那么出名但值得一读的俄罗斯作家,更有一众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理想主义,绝望,怪诞,疯狂——来自俄罗斯生活的各个层面,高尔基都用精确的笔触写得栩栩如生。——戴维·洛奇
(17)、本次推出的《巴金译文集》共十册,精选巴金先生翻译的已成经典的译本,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这些译著的单行本1950年代以前曾多次重印,影响甚广。
(18)、中国是典型的家国同构社会,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家族制度,在国家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人情色彩逐渐淡化,束缚与专制色彩日渐浓厚,这也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矛头所指。反对封建礼教束缚,批判家族本位主义,提倡个人解放和自由成为主流。巴金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加上自己在旧家庭中的真实生命体验与情感积累,对封建专制制度积累生“憎”。
(19)、日前,煌煌十卷本的《巴金译文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套书收入了巴金先生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巴金译文集》选取的有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木木集》,赫尔岑的《家庭戏剧》,迦尔洵的《红花集》,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抗夫与克鲁泡特金的《夜未央》,柏克曼的《狱中记》,斯托姆的《迟开的蔷薇》,巴基的《秋天里的春天》,共分为10册。这些译著的单行本1950年代以前曾多次重印,影响甚广。译文集根据巴金生前亲自校订的后版本排印。每册文末“附录”汇集了巴金与译文相关的注述,以使读者深入理解作品,扩宽了读者对巴金的认识。
(20)、《鹰之歌》,作者刻画了两类截然不同的形象:革命者的英雄形象(鹰的形象)和自私保守的市侩形象(黄颔蛇的形象)。他们代表了两种人生哲学:黄颔蛇在生活中只求个人享乐,卑微、庸俗,充分地享受目前的“又暖和又滋润”的生活,它不需要生活有任何的变革,更不需要什么斗争。与蛇相反,鹰却是积极向往行动,渴望改变现状的革命者,他认为生活就是战斗,为自由而战,就是大的幸福。
4、巴金简介资料50字
(1)、移到人文社中,傅雷降低要求但是也力争自己的权利,关于校对,他致信出版社强调:
(2)、冬日的阳光斑驳地跳跃在枝干上,好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色的小花。
(3)、(2)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第7—8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版。
(4)、《迟开的蔷薇》:离家多年的我在返乡后借助在朋友家中,一日我和朋友在阳台交谈时,我发现朋友看他已结婚的爱人的表情仿佛他新近才赢得他的爱人似的。于是朋友同我讲起了他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他和妻子刚结婚时也有过忙碌而感情不够深刻的时候,直到后来,他从古诗人哥特弗利特的作品中找到了“爱的药酒”,重新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妻子的爱。
(5)、傅雷的要求处处以平明社的书和做法为标准,由此返观,可以想象,他和巴金的合作之默契和满意度。至于他一再提到的“一九五三年平明出《约翰·克利斯朵夫》精装本,我与出版社都集中精力,才有那么一点儿成绩,虽距世界水平尚远,但到了国内水平(以技术及材料而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的确,这套书的印装在今天看来也是难得的精品。四大卷,开本近乎方型,书封有外函套,封面简洁、经典。在普通本之外,平明社还有给作者加印特装本的传统,让作者送人,也体现书的尊贵。黄裳、穆旦、萧珊的书,都见过这种特装本。傅雷在另外的信中称这算是开风气之举:“又《约翰·克利斯朵夫》,北京有指示要上海印精装本二千部,平明自己另外加印了一百本圣经纸本的,算是替中国出版界开开风气。但成绩因条件限制,不能完全合乎理想。”我在1955年12月编印的《平明出版社图书目录》中看到:《约翰·克利斯朵夫》(重译本)有四卷本的书籍纸精装本,定价是50元;另有上下两册的字典纸精装本,定价是16元。这种两卷本的字典纸精装本,我未见过,大概就是傅雷所说的“平明自己另外加印了一百本圣经纸本的”。
(6)、还有一个问题。巴金完成翻译的时间是文末署的“二二七”,即1934年4月27日。按此推算,这期《金城》早也要在5月初出版,与以上介绍的该期于4月1日出版不合。该如何解释?笔者以为,排除刊印错误外,也可解释,那就是这期的出版时间“脱期”了。具体原因是:集稿时间较晚,加上内部意见不“特刊”出版后将停刊,导致延时出版。同期刊有署名“子谦”的诗作《金钱和髑髅》,文后署“廿于浦东”,即1934年4月11日作于浦东,就是佐证。
(7)、外面是大火,枪炮的声响,恐怖的叫喊,哀号和痛苦的呻吟。(汤恩泽)
(8)、《癞虾蟆和玫瑰花》被认为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朵玫瑰逃过了癞虾蟆的捕食,被姐姐摘下献给早夭的弟弟的故事。这朵玫瑰虽然在凋谢前被摘了下来,但它却觉得这是充满意义的,因为它的采摘,凝聚着姐姐对弟弟深沉的爱意。
(9)、杨绛的《小癞子》初版印3000册,两年后已经一册难求了。在傅雷的建议下,平明社重新排版重印,于1953年10月出了重排一版,印4000册;1954年5月又印重排第二版,增印2000册。傅雷对杨氏姐妹的译笔很是推崇,也曾感叹自己的文字“太死板”,不如杨氏姐妹那么灵活:“这几日开始看服尔德的作品,他的故事性不强,全靠文章内若有若无的讽喻。我看了真是栗栗危惧,觉得没能力表达出来。那种风格好要必姨、钱伯母那一套。我的文字太死板太‘实’,不够俏皮,不够轻灵。”傅雷曾对杨绛说过“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看来他是真心喜欢杨氏姐妹的译文。
(10)、专题研讨||文研青年深度解析范本之鲁迅专辑
(11)、巴金的批判姿态也不似从前高踞云端,而是慢慢下降,开始近民。因而作品体现的烟火气与人间俗味较前期作品更浓。《憩园》中颠覆了民间所谓“后母歹毒”的固执观点,这是司空见惯且大众早已默认坚信的民间价值观,巴金却将批判笔锋转向这里。可见他已从思想的高塔走下,步入满眼世俗的人间。
(12)、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13)、至于弟坚持要各章节另起一面的理由,是因为古典名著不能与通俗文艺同样看待;《查第格》全书不到一八〇面,薄薄的本,很像小册子,不能单从节省纸张着眼。《于絮尔·弥罗埃》也要每章另起一面,是因为巴尔扎克的作品都很复杂,有时还相当沉闷,每章另起一面可使读者精神上松动些。
(14)、去年五月下旬我在一个会上的发言中说过:“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这句话并不是我的“创作”,这是好些人的意见。作家下去生活,是极其寻常的事。不过去什么地方,就不简单了。我建议让作家自己去选择生活基地。一个地方不适当,可以换一个。据我看倘使基地不适合本人,再“待”多少年,也写不出什么来。替作家指定和安排去什么地方,这种做法不一定妥当。至于根据题材的需要而要求创作人员去这里那里,这也值得慎重考虑。
(15)、罗荪对巴金说:“我将尽可能摆脱其他工作,全力抓文学馆的事。”(33)“承您的信赖,我总尽一切力量促其成”。(34)1983年,罗荪,虚岁七十二岁;巴金,虚岁他们都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暮年,在这个年纪,在身体都相当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一南一北共同为一个事业的开拓而殚精竭虑,想来不能不令人感动。文学馆,从一个梦想到短时间里落地生根,是一大批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奋斗的结果,开拓者们的奉献精神,不容忘记。文学馆的第一任馆长杨犁就曾以“创业难,但亦乐在其中”谈文学馆创建的不易:“文学馆从无到有,由小及大,是由于文学家的响应,由于多方的支援,也有同仁的努力。所进驻时还不过五六个人,从清除院场、瓦楞上的蒿草做起,以零为起点的资料汇集就更为艰难了,他们捕捉每一个信息,从报刊杂志上,也到旧书店收购站去,甚至打算到造纸厂寻找线索。那是一点一滴的积累。”(35)黄裳1983年去北京特地去了万寿寺,他看到的是这个样子:“我们就在废墟后面的一进大殿里受到接待。听负责同志介绍万寿寺拨交现代文学馆后的工作进展情形。李枫同志后来也赶了来给以指导、说明。工作是艰难的。地处西郊,交通不便;生活设施几乎全无。因为是古文物建筑按规定在寺的周围若干米之内不得建造取暖的锅炉房,殿里更不能生火。北京的冬天,在这四面透风的大殿里办公就先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殿里的佛像早已没有了。改为练功房后,方砖铺地也改成了水泥地平,大殿里疏落地堆放着一些新购置的书架、铁床和零碎的办公用具,此外就是一捆捆新出版的文学书。有的还没有解开、上架。每种书大抵都有两套复本。报纸杂志也有一些,一切都呈现着草创的样子。”(36)二十多年后,黄裳还深有感触地说:“一九八三年秋赴京之前,去看巴老。他嘱咐我一定要抽空到现代文学馆去看看,回沪后把见闻告诉他。那时是文学馆的草创初期,暂时借住在万寿寺。我设法借了一部车子去了一趟,见闻就写在《东单日记续篇》里。设备简陋,困难重重,那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工作之艰辛,看了使人感动。”(37)
(16)、(25) 罗荪1981年7月14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17)、我常常这样想:文学有宣传的作用,但宣传不能代替文学;文学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学。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但这二者都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环境、教育等等都是读者身上、心上的积累,它们能抵抗作品的影响,也能充当开门揖“盗”的内应。读者对每一本书都是“各取所需”。塑造灵魂也好,腐蚀心灵也好,都不是一本书就办得到的。只有日积月累、不断接触,才能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18)、(22) 新华社北京电讯:《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主席团会议,决定恢复胡风的中国作家协会会籍》,《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4日第4版。
(19)、本书收录了《乡村》《对话》《老妇》《乞丐》《处世的方法》《世界的末日》《一个东方的传说》《后的会晤》等散文诗。52首短短的散文诗,有的哲理无穷,有的文思巧妙,《门槛》《鸽》等名篇脍炙人口。
(20)、基于前两期研讨大家都很重视在文学史上对该作家的评价,因而整理了些许对巴金评价的话语。从他人评价中大体可以把握生活和事业中巴金的为人。
5、巴金的资料简介
(1)、《金城》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刊发《我的弟弟》。
(2)、柯灵将巴金先生的生平归结于两个字:一个是真字,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笃实坦荡,表里如一;一个是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
(3)、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巴金”是发表《灭亡》时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王文慧等笔名。1940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年幼的巴金受到封建大家庭的排挤,使他对封建专制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因而对旧的传统的封建制度的批判与暴露贯穿了巴金几乎所有作品。
(4)、A、通过梅、凤鸣、瑞钰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
(5)、《草原故事》这本小书唤起我对俄罗斯草原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每当我受到现实生活折磨的时候,我就想到俄罗斯草原沁人心脾的香气……——巴金
(6)、 读了您的信深受感动,多次提到文学馆能早日实现,我在作协的书记处会上也一再提出,现在是领导上十分重视,除了同志、同志、乔木同志外,冯文彬同志也很重视……
(7)、赫尔岑(1812—1870),俄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革命家。赫尔岑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青年时代誓言要为社会的平等和正义奉献一生,后遭受流放,又流亡欧洲进行革命宣传活动。英国学者以塞亚•伯林认为赫尔岑也许是当时“伟大的欧洲政论家”。赫尔岑在欧洲创立的第一家自由出版社。主要作品有《谁之罪》《克鲁波夫医生》《偷东西的喜鹊》等。
(8)、《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9)、《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文学绝唱,是真诚的人生告白。有人说,“他的这些散文诗乃是俄罗斯文学中这一困难而独特的体裁的”的典范”。写作它们时,作者已经进入暮年,身受病痛折磨;远离故土,心含悲伤情绪.屠格涅夫在诗篇里回忆往事,谈论宏观的宇宙和自然,探究幽微的爱情与友谊,思考生死别离,感怀人情美丑。这些都化作忧郁的文字散布在每一篇的散文诗中。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歌唱,虽然他们都是短章,然而真诚、自然、饱含深情。
(10)、刊有巴金《我的弟弟》的《金城》月刊第四期,是“天一影片公司特刊”,专事介绍天一影片公司的概况和发展动态,刊有全体演职员肖像、公司简介、出品列表和电影剧照等内容,并对“天一”即将公映的多部新片进行了介绍。
(11)、傅雷对于精装本的质量有着自己的要求,“五四年十一月所印前五种巴尔扎克的精装本,成绩反不及平装本。”他不厌其烦地指出毛病,确定标准,等于是手把手在教出版社怎么印书:“精装书外面加的彩色包皮纸,折进书里的一段纸往往太狭,拿在手里容易脱出,不久就破碎。原来是为了节约纸张,但到读者手里用了几天就破碎,岂不因小节约而造成大浪费?这也是我说的‘只打小算盘,忘了大算盘’的一例。光从降低成本着想而不替读者用的时间长短着想,就是我说的‘只顾眼前’的一例,而且是极端片面的。真要节约,就干脆取消那张彩色包皮纸!”从文字中,能够看出他的焦虑乃至恼火:
(12)、许善述编《巴金与世界语》,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
(13)、据“Mia Frateto”中译文,很容易找到这篇“散文”,就是刊于1931年11月10日《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十一期的《我们》。短篇集《光明》(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版)确也收有《我们》。辜也平在《关于巴金〈Mia Frateto〉相关情况的补正》(《点滴》2015年第六期)一文中说自己“发现”了“Mia Frateto”的“原初形态”为小说《我们》,其实巴金早已说清楚。
(14)、简介:《家庭的戏剧》是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中的一个独立部分。作品从1848年法国革命的失败及其对作者信仰和信念上的沉重打击开始,追忆了在阴郁沉闷的时代氛围中发生在他自己家庭的“戏剧”。屠格涅夫称:“这是用血和泪写成的。”
(15)、巴金的设想能成功落地,跟在北京的老友罗荪积极奔走、大力推进分不开。那段时间,在他们通信中“文学馆”是主题词:
(16)、《蜂湖》:(斯托姆的《茵梦湖》,本书译作《蜂湖》)伊丽莎白和来因哈德是一对儿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他们从小便在一起玩耍,在野餐会时结伴去找草莓……后来来因哈德要出门去上学,伊丽莎白还会给他寄去信和圣诞甜饼。来因哈德在求学时曾经回家一次,临走前同伊丽莎白做出了等他回来的约定。可后来伊丽莎白还是嫁给了别人。多年后,伊丽莎白的丈夫邀请来因哈德去他的庄园做客,来因哈德才知道伊丽莎白是在母亲的要求下才另嫁他人。可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永远的错过了。
(17)、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8)、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
(19)、(21) 巴金1981年2月15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5页。
(20)、以小见大,多维多向(“家”是历史的特写镜头,历史是“家”的广角镜头);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同时,把梦境、幻觉、回忆交叉其中,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也增强人物形象性。作者也依靠梦境与幻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与叙事自然结合。
(1)、几十年过去,这张冰冷又沉重的通知在那一刻出现,仿佛是天意?在我的书房中,有一尊青年雕塑家高旷寓送给我的傅雷雕像,傅雷围着围巾,手执一卷书,身材颀长,飘逸,我想到人们对他的评价“孤傲如云间鹤”。我也想起1987年巴金写给苏叔阳的一封信,是回答苏叔阳关于老舍之死提问的,由老舍,巴金谈到傅雷:
(2)、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3)、书法篇: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赵朴初、启功;
(4)、校样本人需看初校二校两遍(过去前后四校均由本人亲自,今在北京排,为节省时间起计,减为二遍),但有数点声明:
(5)、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6)、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代表单宇红,《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共同为《百年巨匠》文学篇开机揭幕
(7)、《憩园》描绘的内容还是家庭文化,但批判的指向发生了变化,由封建传统的礼教开始转向民俗文化。作品中姚国栋的岳母对姚小虎的控制,与其说是溺爱,不如说是担心外孙安全,因为万昭华是继母,继母在中国民间社会有“晚娘”之称,人们大都认为继母歹毒,会虐待继子。因而姚小虎的外祖母时时护着他,生怕他受伤害。在巴金前期的作品中,批判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而这种黑暗是抽象的,飘渺的,难于把握的,相比之下民俗文化更具体,也更亲民。巴金的事业开始下放并且扩大,试图解构民间民俗中的毒瘤。
(8)、(19) 罗荪1981年1月29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4—26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5月版。
(9)、WENHUI BOOKREVIEWSINCE1985
(10)、(14) 臧克家:《建个文学馆,好!》,《人民日报》1981年3月26日第8版。
(11)、《百年巨匠》项目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扶持。2016年,《百年巨匠》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并获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
(12)、(7)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13)、文学篇: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14)、(29) 郑荣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正式成立,前往祝贺,巴金赠巨款和大量藏书》,《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7日第1版。
(15)、《百年巨匠》系列丛书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材,连续两年被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发放到全国近300所承接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演出的高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也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部纪录片和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
(16)、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调节,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
(17)、亚历山大·柏克曼(1870—1936),著名的安那其主义者。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维尔纽斯,1888年移居美国,居住在纽约。1891年柏克曼谋划暗杀亨利·克雷·弗里克,借以作为行动宣传。但弗里克从这次行动中幸存,而贝克曼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之后,他根据自己的服刑经历写下了监狱文学的经典之作《狱中记》。
(18)、(5) 巴金:《后记》,《巴金全集》第20卷第703页。
(19)、简介:《草原故事》是一部与草原有关的小说选集,所选篇目均为高尔基的早期创作阶段的作品,表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显著特点。这些故事充满东方暮色的丰富和神秘,渴望中不时迸发出炽热的预言,它们是高尔基美妙的幻想。
(20)、出版社和时间空白,预留使用时填写,这是巴金在1980年代初写给出版社的通用信函。巴金一生不曾领过国家的工资,靠稿费生活,这份短简自断“财路”,等于把自己的生活保障都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尽管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是这足以证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他心中的分量。
(1)、(30) 刘麟:《巴金的后一件工作》,《文学的怀旧》第134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9月版。
(2)、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高统治者,是封建大家族的高统治者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是一个可憎的、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制独裁的家庭暴君,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专横、衰老和腐朽的具象化。他反对一切新事物,以风雅自命,他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3)、从树生的形象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福楼拜笔下包法利夫人和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树生和卡列尼娜一样充满活力和热情,为自己的幸福竭力追寻,又像包法利夫人般沾染享乐的风气,但她并未像包法利夫人一样纵欲无度。娜拉走后如何?易卜生未给出答案,而树生出走后选择回来,不过早已人去景换。曾树生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她爱自己的丈夫,却为了自己能够舒服一些而选择做“花瓶”;她眷恋着家,却又决然奔向兰州,到兰州后又割舍不下,写信问候丈夫。在她的心灵深处,灵与肉发生着碰撞与矛盾。树生不是革命的女战士,不是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而是城市中的新派女性,处在时代浪潮的过渡中,是“五四”以来的女性形象群中独有的,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浸透着巴金对凡人小市民人性被异化和摧残的同情,极具悲剧含义。
(4)、俱往矣,距离此信六十年后的2014年,在傅雷夫妇忌日(9月3日)的前一夜,外面下着大雨,我在武康路巴金故居中整理资料,突然发现一个印着黑字的信封,打开看,里面是“举行傅雷先生骨灰安放仪式通告”,里面,还夹了一张代办花圈的通知。通告的内容简单,又冰冷:
(5)、《激流三部曲》内容、家族小说特点(与左拉《卢贡—卡家马尔家族的命运》及《红楼梦》相结合比较);《家》的思想成就、小说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如觉新、觉慧性格特征等)及其之间的不同、艺术特点;《寒夜》的思想、艺术特点;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金简介资料125句(巴金简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