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俗语和歇后语古诗词141句(关于马的俗语和歇后语)

关于马的俗语和歇后语

1、关于马的俗语和歇后语古诗句

(1)、央马二头有很多谚语、俗语、歇后语,大部分都是在生活中自己独创出来滴。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有的传了几百年,也有的近几十年几年才流传开来。这些各种语有的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的则是反应或者预报天气,而且预报的相当准。

(2)、翻译: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3)、人奔家乡马奔草。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4)、投稿邮箱:凤翔县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5)、赤脚绊驴蹄。(23回)这里的“绊”作伴解。月娘等众妻妾轮流做东喝酒,孙雪娥不参加,她说:“你每有钱的,都吃十轮酒儿,没的俺们去赤脚绊驴蹄。”她把自己喻为光脚的,是穷人;别人是骑驴的,是富人;两者不是伴。这是俚语。

(6)、《金瓶梅》一书读来跌宕起伏,生动流畅。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歇后语、谚语(包括成语)以及各地俚语,致使该小说的文学语言显得分外精彩。

(7)、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8)、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9)、1天塌了还有撑天大汉哩。(85回)春梅这样安慰潘金莲,张竹坡批:“此大汉为谁?”的确,我们到现在也不明白春梅当时这撑天大汉指的是谁。这是俚语。

(10)、1盐也是这般咸,醋也是这般酸,秃子包网巾──饶这一抿子儿也罢了。(61回)潘金莲嘲笑西门庆的话。“抿子”是古代妇女刷发抹油的小刷子。这段话总的意思是:你说了也白说,盐总是咸的、醋总是酸的,秃子头上再包网巾,还要抿子干什么?这是俚语与歇后语连用。

(11)、1当家人是个恶水缸儿,好的也放在心里,歹的也放在心里。(51回)受潘金莲挑拨,月娘发怒,吴大妗子劝月娘:“看孩儿份上吧,自古宰相肚里好撑船”,接着这样说。“恶水缸”就是泔水缸,据说只有扬州人才这样称呼,因此估计这是流传于扬州地区的歇后语。

(12)、1人面咫尺,心隔千里。(81回)即“知人知面不知心”。韩道国拐财远遁,来保也起恶意了。这是谚语。

(1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4)、机儿不快梭儿快,打着羊驹驴战。(17回)京中杨提督下狱,西门庆心急如焚,月娘安慰他,他这样回答月娘,说月娘是妇人之见。“机儿”指织机,“梭儿”指织梭,“驹驴”指幼驴,“战”指颤栗。全句说织梭比织机快,难料后果;打了羊,幼驴害怕,似“敲山震虎”之意。这是俚语。(有人把羊与驹组合成“羊驹”,说是打着幼羊驴颤。误了,音节也不合。)

(1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6)、1里言不出,外言不入。(83回)春梅教训秋菊的话。语出《礼记》:“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里言不出,外言不入。”这是谚语。

(1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8)、(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19)、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20)、●“正尚杯”民国时期周家大院征文选登:王小勃|扬光彰懿留风范,大义周氏美名播

2、关于马的俗语和歇后语古诗词

(1)、鬼打更。(第2回)王婆如此自嘲:“我家卖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日下大雪,那一日卖了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意指她的卖茶生意就像六月雪一样“见鬼”了。这是俚语。

(2)、他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刺屎,出门教獭象绊了一交,原来觑远不觑近。(第8回)潘金莲责怪西门庆瞒着她娶了孟玉楼,王婆在旁这样调侃西门庆。前面两句说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后是结论。这是俚语式的歇后语。

(3)、大风刮了颊耳去──嘴也赶不上。(37回)李瓶儿怀疑冯妈妈在别处赚钱,冯妈妈急忙辩解说真是有嘴说不清啊!这是歇后语。

(4)、贾瞎子传操──干起了个五更!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了!(39回)官哥寄名这天正值潘金莲生日,潘金莲等到天晚也没见西门庆回来,不由得怒火中烧,便这样恶毒诅咒官哥并嘲笑西门庆和李瓶儿。这是三个歇后语连用,而且层层叠进。第一个是说起个绝早、瞎忙乎了,“干”是“白白的”意思。第二个用“隔墙掠肝肠”比喻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死了心了。第三个“没得绊了”是用“绊”谐音“盼”,说断了念想、没得盼头了。

(5)、(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6)、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

(7)、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8)、(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9)、 寿星老儿骑狗 —— 没路老太婆坐牛车 —— 稳稳当当

(10)、翻译:马掌应该放在蹄子上,钉错了地方自然不合乎标准。

(11)、一知半解 以卵击石  以身作则  以牙还牙

(12)、1为驴扭棍不打紧,倒没的伤了紫荆树。(58回)潘金莲打狗又打秋菊,惊吓了隔壁的官哥,潘姥姥夺下潘金莲的鞭子这样说,显然是在保护官哥,因此潘金莲对她娘很不满。“驴扭棍”指安在驴屁股后的一根短棍,以防止货架滑落,通常用不值钱的树条制作,这里比喻秋菊与狗。紫荆树的木材较好,不会派这个用场,这里比喻官哥。这是俚语。

(13)、1妻儿赵迎春,各自寻投奔。腌韭菜--已是入不的畦。(86回)陈敬济来薛嫂家看春梅,春梅埋怨陈敬济把她们主仆两人都弄的不上不下的,陈敬济对春梅说:“我的姐姐,你既出了他家门,我在他家也不久了。‘妻儿赵迎春,各自寻投奔’。你教薛妈妈替你寻个好人家去罢,我‘腌韭菜--已是入不的畦’了。”其中“赵迎春”疑为假托之名,无考。“畦”在山东话中与“席”谐音:韭菜割下了,不在畦上了;韭菜被腌了,不能入席了;陈敬济如今没有自己的位置了。这是俚语与歇后语连用。

(14)、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15)、清朝民国时期的凤翔周家,是方园百里无人不知的大财东。周家的生意红极一方,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经营佳话。其中为人熟知的歇后语也不少,笔者记忆深的就是这两则:一则为“长春林药铺——各包另号",另一则为″周家请匠人——做细活"。

(16)、2黑头虫儿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99回)张胜杀陈敬济时说的话,当初是张胜找到落难的陈敬济的,所以他说陈敬济忘恩负义。据说“黑头虫”是一种专食父母肉身的恶虫,所以不可救。这是俚语。

(17)、    我有一观点,读佛经不如读家训,读家训不如读谚语。曾翻一本谚语词典,其所选谚语出处以《金瓶梅》为多。在网上找到一篇读者的整理,很细致,跟大家分享一下。

(18)、2腊月里罗卜--动了心?世间海水知深浅,惟有人心难忖量。(91回)月娘见媒婆上门,便意识到:莫非是孟玉楼有了嫁入的念头?正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前是谐音歇后语,取“动”与“冻”谐音;后是谚语。

(19)、(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20)、2自古嗔拳不打笑面。(96回)陈敬济被杨大郎打,亏得侯林儿救了他,这是侯林儿当时对杨大郎说的话。这是谚语。

3、关于马的谚语和歇后语

(1)、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2)、1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83回)西门大姐也对陈敬济产生怀疑,陈敬济这样辩解。这是谚语。

(3)、20一尺水十丈波。(88回)孙雪娥说薛嫂:“可又来!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表示不真实、夸大其词。这是俚语。

(4)、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5)、1正是割股的也不知,烯香的也不知。自古信人调,丢了瓢。(81回)来保标榜自己如何正派、如何帮助月娘,而别人却不相信,反而去信人家的话。“烯香”似为“烧香”之误;“信人调”意指相信别人调唆。这是两个俚语连用。

(6)、(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7)、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8)、时过境迁,凤翔周家昔日的荣盛早已成为历史,但与他当年有关的掌故野史和口头俗语却流传至今,以上歇后语和现在维修好的周家大院便是言证和物证,由此我联想到周家大院二门上方砖雕匾额中雕刻的欧体大字一一言物行恒。这就是周家大院主人为人处事的基本法则。这难道不是急功近利的当代人应学习和恪守的吗?

(9)、马蹄刀木杓里切菜──水泄不漏。(第4回)马蹄刀是弯的,木杓也是弯的,在里面切菜可谓严丝合缝。郓哥这样说王婆,他原想分一杯羹,可是王婆滴水不漏。这是歇后语。

(10)、赶鸭子上架 贵人多忘事 无风不起浪  无巧不成书

(11)、凤凰无宝处不落。(第7回)张四的话,这句话道着了杨姑娘心病。这是谚语。

(12)、1绿豆皮儿--请退了。(82回)潘金莲怀疑陈敬济与孟玉楼有首尾,对陈敬济这样说。此为谐音歇后语,原出自元曲《南吕·一枝花》,作者宋方壶。绿豆脱皮褪了青色,“青褪”谐音“请退”。

(13)、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14)、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15)、自古养儿人家热腾腾,养女人家冷清清。(37回)冯妈妈回答王六儿的话,说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以示安慰。这是俚语。

(16)、六月里蚊子──也钉死了。(37回)冯妈妈向李瓶儿告辞,李瓶儿说了这句,还说:“不亏你这片嘴头子”。这是歇后语。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点,孩子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19)、1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72回)潘金莲与孟玉楼在背后说如意儿。原话是“南京沈万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原话前面几句是俚语(见81条),与后面这句歇后语连用,显得自然。

(2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关于马的俗语和歇后语有哪些

(1)、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识庐山真面目

(2)、带个三日不吃饭──眼前花。(27回)一场雨后,众人看荷赏花、弹琴唱曲,潘金莲折了一朵石榴花插在鬓上,一边对西门庆说:“我老娘带个三日不吃饭──眼前花。”此系潘金莲不耐寂寞,用双关语挑逗西门庆。接着是“醉闹葡萄架”的淫事,潘金莲真的“花”了,丢了一只绣花鞋。这是貌似歇后语的俚语。

(3)、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临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挠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舍己为人、见义勇为、大公无私、不屈不饶、顽强不屈

(4)、马过竹桥——难拐弯。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5)、(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6)、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7)、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8)、200、三只脚蟾便没处寻,两只脚老婆愁寻不出来!(87回)周守备听从了春梅,欲买潘金莲回来,王婆咬死一百两银子不松口,老家人周忠发怒了,这样说。这是俚语。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你干净是个毬子心肠──滚上滚下,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个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26回)宋慧莲接着找到西门庆,埋怨他说话不算数,又一连用了三个歇后语,一气呵成。意思是:你的心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你的性不定,就像灯草做的拐(舵把手),注定不得着力。你可以盖个庙、竖个旗杆,做一个说谎的神爷了!其中“干净”是完全的意思;“毬子”即蹴鞠用的球,“毬子心肠”语出元杂剧《青衫泪》的唱词;“原”是注定、必然的意思,“拄不定把”意为掌不了舵,因为灯草做的把儿肯定无法掌舵。

(11)、10乡里姐姐嫁郑恩──睁着个眼儿、闭着个眼儿罢了。(39回)陈敬济脱口而出一声花大舅,恼了潘金莲,质问他“是哪门子亲戚?”陈敬济慌了,这样回答,用《打瓜招亲》的典故哀求放他一马:郑恩是赵匡胤义弟,伤一眼;陶三春是种瓜女,故称“乡里姐姐”。这是歇后语。

(12)、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下边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咱琅塘平常百姓口中的俗语及歇后语。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4)、快刀斩乱麻 老牛拉破车 鲤鱼跳龙门  鸟枪换大炮

(15)、1狗吃热屎,原道是个香甜的。生血掉在牙儿内,怎生改得!(57回)月娘笑骂西门庆,她深知西门庆香臭不分、秉性难改。这是两个歇后语连用。

(16)、翻译:失明的人骑马,自己看不到方向,于是也指挥不了,所以就是到处乱跑。

(1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8)、噙着骨秃露着肉。(34回)同“含着骨头露着肉”,可能是方言关系字稍有差别,指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韩道国见妻子王六儿与小叔通奸被捉,央着应伯爵来向西门庆通人情,却又不敢直说。这是俚语。

(19)、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0)、《庄子·齐物论》与《列子·黄帝篇》中有个相似的故事,说的是宋国有一个老人,养了很多猴子。

5、有关于马的歇后语

(1)、(驽马十驾)比喻平庸的人只要勤奋,也能有所成就。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4)、便得一片橘皮吃,切莫忘了洞庭湖。(第3回)西门庆听完王婆的计策,表示不会忘记老婆子的这个恩情。这是俚语。

(5)、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得锅。哄了一日是两晌。(31回)应伯爵替吴典恩出主意,干脆向西门庆借银一百两,借债容易讨债难,混一天是一天。果然,后来吴典恩再也没有归还这一百两银子。这是谚语与俚语连用。

(6)、1你肚子里裹枣核解板儿──能有几句!(67回)应伯爵讥讽春鸿,你肚子里能有多少曲子?据金学家梅节分析,“解”读ga,是“锯”的意思,属沪语,意思是裹着枣核锯木板,能锯多少?我说,沪语确实有ga这样的语音及含义,但却没有“肚子里裹枣核”的说法,故存疑。这是歇后语。

(7)、天昏地暗 前因后果 生离死别 一无所有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 黑白分明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积少成多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里应外合改邪归正 轻重缓急 博古通今 铺天盖地 东倒西歪   南辕北辙前赴后继前俯后继左推右挡承前启后  舍近求远 扬长避短 弃旧图新 优胜劣汰

(8)、1抄化子不见了拐棒儿──受狗的气了。(60回)西门庆铺面开张,众人喝酒行令,应伯爵自谓“我在下一个字也不识”,便说了个急口令,又受西门庆等众人奚落,只得说自己是叫花子被狗欺负了。这是歇后语。

(9)、大地上,满满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海洋上点缀着无数疾速飞跃的黑点,那是万千匹马在奔腾着,跳跃着,喧嚣着,嘶鸣着,如同狂风大浪快速地向你袭来,如惊涛骇浪般不可抵挡,那气势惊心动魄而又富有情调,那一整群慷慨淋漓而又富有秩序的烈马,在狂风暴雨中痛快,酣畅地展现它们的雄姿!激动!亢奋!冲锋!搏击!碰撞!飞溅!那马群,比任何有生命的事物都豪放,都激情。

(10)、告水灾。丁八。硝子石望着南儿──丁口心。(32回)这是李桂姐等妓女的行话,很难理解,书中月娘也说“我不懂,不知说的是那家话”。有些学者说“告水灾”就是“大哭”;大部分学者认为不是大哭,“告水灾”应该是求情,与“求晴”谐音。“丁八”肯定是分手的意思,但怎样理解有分歧,有人说是拆字法,但拆得牵强;本人估计“丁”谐音“定”,而“八”的两笔是分开的,所以意思确实是分手,而且是“铁定分手”。第三句更费解,争论也更大。据金学家黄霖分析,“丁口”是个“可”字;“硝子石”是水晶,水晶“望着南儿”是对着太阳,会生火;“可”与“火”合音“恶”;所以第三句的意思是“恶心”。这样三句连起来就是“求情(没有用),(依旧)分手——恶心”。也有学者认为“丁口”是个“可”字没有问题,但说与“火”合音“恶”太牵强,“丁口心”应理解为“可心”比较合理;而硝子石一句的解释更与黄霖不同,应该是“石”谐音“实”,望着南儿的“南”谐音“难”;所以第三句是“实难可心”。这样三句连起来就是“求情(没有用),(依旧)分手——实难可心”。我认为两者虽然结论相似,但后者的解释角度比较靠谱。这三句话都是俚语。

(11)、弄的我鼻儿乌,嘴儿黑,象个人模样?(37回)冯妈妈去找王六儿,王六儿对冯妈妈假意抱怨,说女儿嫁去东京后她思念的很苦,显然她在“卖萌”。绣像眉批:“似坐,似想,似托怨,口角宛然。”这是俚语。

(1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4)、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朝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15)、仪表堂堂 举止文雅 眉清目秀、面色苍白、白发苍苍、面黄肌瘦、衣冠楚楚

(16)、《金瓶梅》还有一个特点,作者经常将这三类语言形式随意地串在一起连用,两个、三个、四个甚至五个,读来就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目不暇接。无疑这也是《金瓶梅》与众不同的行文特色。

(17)、●“正尚杯”民国时期周家大院征文选登:杨广虎|周家大院,飘荡着秦商奔波的身影

(18)、20生有地儿死有处。(88回)薛嫂告诉月娘,自古生有地儿死有处,是春梅出钱把潘金莲葬了。这是谚语。

(19)、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指手划脚、  手忙脚乱手舞足蹈、  七手八脚、 摇头晃脑

(20)、(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1)、雀儿只拣旺处飞。冷灶上着一把儿、热灶上着一把儿。(35回)因为玳安替李瓶儿多拿了一个灯笼,潘金莲就这样责怪他:“哥哥,你的雀儿只拣旺处飞,休要认差了,冷灶上着一把儿、热灶上着一把儿才好。俺们天生就是没时运的来?”这是两个谚语连用,后一句是说做事要公平。

(2)、虼蚤脸儿——好大面皮!(34回)因捉奸王六儿,四个光棍吃了亏,也来央求应伯爵,应伯爵无法在西门庆面前替双方求情,便去找书童,设法通过李瓶儿这条路解决,这是书童回答应伯爵的话。“虼蚤”就是跳蚤,书童说自己人微言轻,恐怕没有这么大面子,实际上是要银子。这是歇后语。

(3)、养个孩子学响马(旧称劫路的强盗)——有失家教

(4)、六月日头,没打你门前过也怎的?(21回)见西门庆与月娘和好,众妾凑份子贺喜,李娇儿不肯出钱,孟玉楼这样说她,意思是李娇儿不应该例外。这是俚语。

(5)、你做了老林,怎么还恁木木的!(21回)“恁”读nen,该书中多次出现,通常是“这么”或“那么”的意思。这是潘金莲见李瓶儿不向月娘递酒,就说李瓶儿怎么如此木讷。这是拆字法俚语。

(6)、属扭孤儿糖的,你扭扭儿也是钱,不扭也是钱。(20回)李瓶儿挨西门庆打,潘金莲对李瓶儿说,你别别扭扭的也是打、伏伏贴贴的也是打。扭“孤”儿糖应为扭“股”儿糖(参见《红楼梦》22回)。这是俚语。

(7)、放眼望去,远处的蒙古马拥有高大的身躯,长长的颈项,柔顺的鬃毛和飘逸的尾巴,无不展示出马的雄壮和力大无穷。随著距离的拉近,你会看到它静时,是那么的纹丝不动,安静如祥。人们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慌张和不安,是那么的与世无争和泰然自若。而马儿动时,在它奔跑的瞬间豪放洒脱,热情洋溢,驰骋于碧绿的草原上,那样的悠然,自由。

(8)、1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85回)潘金莲与陈敬济乱伦怀孕,打了胎,传的大家都知道了,作者这样写。这是很常见的谚语。

(9)、只怕睁着眼儿的金刚,不怕闭着眼儿的佛!王兵马的皂隶──还把你不当肏的。(35回)这是潘金莲对孟玉楼说的话,显示她对李瓶儿的醋意日益加深。前一句是谚语,颇有哲理。后一句是俚语,十分粗俗且难以理解,后句全文是“老婆汉子,你若放些松儿与他,王兵马的皂隶──还把你不当肏的。”

(10)、孙猴子封了个弼(bi)马温——不知自己官大官小;沾沾自喜

(11)、因为家里粮食短缺,老人就打算限定猴子的食物数量,但又怕猴子不服,就跟猴子说,给你们发橡实,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猴子大怒。

(12)、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广益   举一反三

(13)、秋: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冬: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寒风呼啸

(14)、1宫外有株松,宫内有口钟。钟的声儿,树的影儿,我怎么有个不知道的?(78回)潘金莲对玳安说的话,暗示玳安,賁四嫂的丑事她早就知道了。这是俚语。有学者说“宫外有株松,宫内有口钟”是作者影射明代嘉靖朝的奸臣严嵩与方士陶仲文,不知此说是否属实?

(15)、春: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16)、喜马拉雅山上鸡儿叫——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高明(鸣)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8)、1王府门首磕了头,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49回)西门庆要妓女董娇儿好好“招待”蔡御史,董娇儿说:“爹你老人家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了。王府门首磕了头,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表示这理所当然。原话前是歇后语,见45条;后是俚语,估计为明代北京的俏皮话、由“王府井”引出的反问句。

(19)、10铜盆撞了铁刷帚。常言:恶人自有恶人磨,见了恶人没奈何!(43回)月娘见西门庆与潘金莲两人斗嘴不分上下,便笑着这样说。前一句是俚语,“常言”后是谚语。

(20)、(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1)、踩小板凳儿糊险神道──还差着一帽头子哩!失迷了家乡,那里寻犊儿去?(30回)李瓶儿生了子,潘金莲对孟玉楼这样说。“险神道”应为险道神(又名显道神),是早的门神,原身是《封神演义》中的方弼、方相兄弟。前句说因为人矮,踩了小板凳也无法将门神画贴准,明指李瓶儿怀孕的日期不对——“还差着一帽头子哩”!后句进一步明确:不知道李瓶儿生的是谁的孩子——“失迷了家乡”。虽然言辞刻薄,但说的还是有些道理。这是两个歇后语连用。

(2)、我喜欢凝视马的眼神,因为只有在平静祥和的眼中才能读懂它的心灵,读懂它的思想。马的眼神像一潭深泉,透彻而又深不可测。我一直觉得马可能是一种会说话的动物,就像《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一样,它是通人性的,懂感情的动物。

(3)、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战战兢兢 兢兢业业 沸沸扬扬林林总总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影影绰绰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 朝朝暮暮 日日夜夜 浑浑噩噩风风雨雨 风风火火 堂堂正正 偷偷摸摸 轰轰烈烈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迷迷糊糊 心心念念 挨挨挤挤勤勤恳恳 踉踉跄跄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4)、 黑瞎子舔马蜂窝:要怕挨蜇就别想吃甜头

(5)、●“正尚杯”民国时期周家大院征文选登:田野|周家大院,远去的几世繁华

(6)、传说以前有个耍猴戏的,买了只受过训练的猴子,可是这猴子不听新主人指挥,不论你怎么敲锣打鼓,理也不理。

(7)、今朝有酒今朝醉 近水楼台先得月 拒人于千里之外

(8)、(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9)、1得了些颜色儿,就开起染房来了。(58回)西门庆偶然在孙雪娥房里宿了一夜,正巧第二天孙雪娥对几个妓女自我介绍为“四娘”,潘金莲听说了,就在背后如此讥讽她。这是俚语。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

(12)、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14回)花子虚输了官司,追问李瓶儿还有多少财产,李瓶儿这样奚落花子虚。这是俚语。

(13)、1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73回)冷铺中只有猪八戒一人,所以丑的没对。小说中孟玉楼上寿,西门庆叫小优儿唱“忆吹箫”,潘金莲知道这是西门庆想念李瓶儿,便奚落他说:“孩儿,那里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一个后婚老婆,又不是女儿,哪里讨杜鹃花上血来?”这是歇后语。

(14)、望江南、巴山虎儿、汗东山、斜纹布。(32回)郑爱香回骂应伯爵的话,张竹坡的眉批已作出完整解释:“望作王,巴作汗同汗,斜作邪,合成‘王八汗邪’四字,盖婊子行市语也。”这都是俚语。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17)、舡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16回)前句与18条相同,“舡”就是船。后句同样含义,以增强语气。西门庆对潘金莲说,想等李瓶儿孝服满了就娶过来,并与她住在一起,潘金莲如此回答,不过后面又加了一句“你还问声大姐姐去。”这是谚语。

(18)、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19)、不管三七二一  拆东墙补西壁  放长线钓大鱼

(20)、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烦恼。

(1)、1虔婆势,乔坐衙。绵里针、肉里刺。(51回)潘金莲在月娘面前挑拨说,李瓶儿在背地里骂月娘“那等虔婆势、乔坐衙。”把月娘气的发昏,便回敬说原来李瓶儿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前六字说原本是个老虔婆、却扮成官样坐衙门,这是潘金莲编出来的。后六字说表面上看似柔和、实则内心恶毒,这是月娘亲口说的。两者都是俚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马的俗语和歇后语古诗词141句(关于马的俗语和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