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舍生取义的名言
1、体现舍生取义的名言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
(4)、 “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这一句名言的诞生,其实我们不妨把目光移向海丰的碣石卫。海丰碣石卫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嘉靖年时,海丰碣石卫进入世人的视线。时值倭国义满去世,义植继位,倭寇又生,据《明史》等载:1564年,日本倭寇和中国海盗相互勾结,据兴化城3个月,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数,后来,寇盗们又移据平海卫(应为平海所,时为海丰碣石卫所辖。),事闻于朝,朝野震惊,平海卫和海丰碣石卫隔海守望,于是,朝廷派俞大猷(从海丰碣石卫沿海攻向兴化海域和平海)同戚继光(从兴化城攻向平海)守望相顾,戚家军用狼筅杀敌,俞家军在海丰碣石卫沿海英勇杀敌,杀得寇盗们片甲不留,克复了平海卫。志书(《海丰明清三志》300页券之十)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官军御倭,连破于大德港,尽歼之。(倭即链党王伯宁所诱者,都御史吴桂芳调兵六万,以总兵俞大猷帅之。大猷以花腰蜂五百人从为前锋,……我兵乘势纵击,战于戌水神水沟,又战于海丰大德港,连破走之,俘斩二千有奇,奔溃下海覆溺死殆尽。)又有书载:“明嘉靖年间,盗贼四起,倭寇乘机入侵南沿掠夺,时令总臣(笔者注:吴总臣,即就是都御史吴桂芳)南下剿寇,因北军强悍难训,不习水性,不听劝阻,骄兵必败也,时而驻扎古属博罗郡,今由海丰管地南番小埠碣石,军中令:吴时来,发动地方官府联络当地土著兵力,共同抗击倭寇,因土著习水性,知地形,碣石一战大获全胜也。喜报捷达,龙颜大悦,皇帝曰:有如春雷贯耳,海丰也!”(摘录于明末冯梦龙《智囊》一书,明版孤本卷八第三0六页第二十八章节。现代出版的《智囊补》和《智囊全集》中没有此段落。)“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的名句就源于此!有人说海陆丰有“雷神崇拜”之说,据这么多年我在汕尾地域的采风调查,海陆丰的雷神庙不多,此说应该是不可信的!在汕尾的古志书《海丰明清三志》中,古代海陆丰的名坛庙中有关帝庙、天后庙等等,连风神庙都有古记载,独“雷神庙”只有一处!在名人名神的古祝文中,有表忠祠古祝文、关帝的古祝文等等,连风神的古祝文都有记载,唯独没有雷神的,如果海陆丰有“雷神崇拜”,古记载应该有它的文化遗留。在海陆丰的古志书中,妈祖和三山国王的美丽传说就很多,独雷神的故事没有,可见,“雷神崇拜”之说显然是没有根据的,一个名句应该有它的历史渊源,它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据于此,海陆丰的“雷神崇拜”应该就是一个无本源的道听途说! “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的本源,其实就是海陆丰人民在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感染下,忠于山河社稷,报于是天下苍生的大智大勇的爱国情怀和爱国行动。据《宋史》、《海丰县志》等载: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广东海丰五坡岭用饭时,被一支偷袭的蒙古铁骑俘获。他吞下二两脑子(即龙脑)自杀守节,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后来,文天祥在元大都殉国。其妻欧阳氏收尸时,在其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海丰自公元331年建县,史书上一直籍籍无名,文天祥在海丰遇难,使海丰的五坡岭在青史留名,也使海陆丰人民内心有一种民族的情怀,那博大深沉的爱,充满敬佩,并把文天祥尊为神来爱戴和敬拜! 明代嘉靖时潮州状元林大钦在《五坡怀古》中写道:
(5)、海德格尔之所以提出“向死而生”这个重大的死亡哲学概念,其实是站在哲学理性思维的高度,用“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们内在的生命活力。这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海德格尔很清楚地知道,与人贪恋欲望满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人在精神上是无法觉醒的。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多也就是体现了存在者自身在世界这个“大存在”中的“小存在”。 海德格尔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6)、村庄后有来自天台山的清溪,前有数支屿南山冈跌宕而下的涧水,瀑布龙潭星罗棋布,包围村庄的都是水。而随清溪而下的台岳精气因山势的平缓在桑洲一带平原上凝聚,熹光夕晖,祥云吉虹时有凝合出现。而三门湾温润的大气,俗称紫气,沿清溪溯流而上,经田洋卢、桑洲而进天台山,散发在宁绍杭平原。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0)、(1)谈爱国的重要性,没扣住“怎样”。
(11)、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狱中诗》
(12)、以身许国、铁面无私、乐善好施、视死如归、杀身成仁
(1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14)、视死如归、舍身取义的事例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5)、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
(1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7)、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18)、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19)、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
(20)、“向死而生”这个词日常说话中很少用到。文学作品中,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对生活大彻大悟、毫无挂碍但又积极去体会生活的人。而“虽生犹死”是说活着就像行尸走肉,在精神上跟死没有什么区别。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希望,很痛苦的活着时,可以说成“虽生犹死”。
2、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及名言
(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2023高考作文素材:八月热点时评素材精选集合!
(3)、要臣子尽忠,是每一个皇帝所期望的,树立效忠的榜样也是统治者的明智之举。
(4)、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西汉文学家贾谊《融鸟赋》
(5)、从司马迁开始,人物传记成为记述中国历史的主要文本,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脊梁的基石。传记不惟传人传事,而且传文。《卢原质传》共十二章,从卢氏的出生地天台山桑洲田洋卢写起,追溯其家世亲属,然后叙述其读书教养、师友交往、仕途沉浮,其间横插了靖难之役,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时穷节乃见,后完成了他的人格塑造,定位于忠臣烈士的历史长廊中。所以,《卢原质传》不仅是一个人物的传记,更是宁海风土史、文化史与一个特殊时代的政治史,一卷虽曾经湮没却仍在燃烧发光的历史,水淹不没,火焚不灭,刀砍斧斫不磨。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
(7)、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 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难写的字,要反复写。一定要动手写写易错字,坚决消灭错别字。情境化默写考察的是硬功夫,要求平时背诵口到、心到、手到,读写结合,心文一体。
(9)、这是著名的《七子之歌》中澳门篇,是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写的组诗中的一首,七子者,是中国七个当时被外国占据的地方,即澳门、香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
(10)、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1)、出处是《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两个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12)、清华教授被暗杀,这还了得,翻天了;再加上胡适、傅斯年,马寅初、朱自清、梁漱溟、梁思成、沈从文等众多人的呼吁,在全国掀起了一片抗议高潮。
(1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4)、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15)、而当代知识分子大多缺钙,一些庸官俗吏普遍缺锌(心),教育文化则是严重缺氧,世风日下,前景堪忧,令人揪心。其实,人生不过百年,而历史则永垂千秋,取小利而舍大义,图苟活而毁名节,智者不为,也是卢原质们所不能理解的。家栓有“余论”中特意揭櫫两个细节,一个卢原质当年手栽的三株苦槠树,六百年过去,依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每年仍开花结果;另一个是从南京卢原质书房外移来的一方白石,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那方白石屹立宁海东门,仍晶莹洁白,坚硬如钢,并且作为井名、路名、村名,延续至今。卢原质生平“宁以孤亢见黜,不忍厉民以媚人”“不善与世俯仰”,如树之贞节,石之磐陀,这三棵苦槠树和一方白石,正是他的士气、硬气与正气的写照。读者如果到宁海,不妨前去凭吊一番,从中或可以看到卢原质,也可以窥见自己。
(16)、作文素材|《南方周末》YYDS!!近23年新年献词精华版,家国·时代主题必备素材
(1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1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20)、这是朱自清为纪念闻一多所写的诗歌,作为老朋友,本来性情温和的朱教授,对国民党亦是反感之极,所以才有了这段充满激情诗般的文字,一个闻一多倒下去,千万个闻一多站起来。
3、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和故事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2)、他在能够活下去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3)、可在背完其它篇目后,再背《论语》《师说》《阿房宫赋》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黄冈人于考试可能有特殊技能和感觉,13岁时以湖北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科,在清华呆了整整十年的学生时光。
(7)、(3)空洞泛化谈爱国,“奋斗”“实干”。
(8)、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9)、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2)、素材积累丨描写冬天的好词、好句、好段,赶紧收藏吧~
(13)、翻译: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董存瑞,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6班班长,1948年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的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年仅19岁。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7)、其中情节完全不必再重复一遍,六百多年来,每一个宁海人都太熟悉了,而稍稍浏览过明代这一段历史的人也都犹如目睹过那血腥的场面,写了反而有蛇足之嫌。
(1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诗词:十二生肖入诗,妙趣横生,看看你属于哪一首
4、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名言
(1)、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巴尔扎克
(2)、后世学者认为,闻一多被刺杀是国民党溃败的里程碑,人心尽失,在左支右营中,终于迎来了解放战争,不到三年便被赶去了台湾。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关于生与义的名言: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7)、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 江山有色长灵秀,草木无知也感伤。
(11)、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理论观点早已流传了几千年。
(12)、公而忘私、释生取义、以身报国、光明正大、大公至正、
(13)、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歌德)
(14)、事情闹大了,蒋介石下令彻查,于是,找了两个替罪羊处决了事,左糊右抹的,好不容易将此事平息,自此,国民党的威信大降,表面的伪善被扒得干干净净。
(15)、◐◑ 在“战疫”中凝聚必胜力量——献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战疫”故事
(16)、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8)、全国卷1重点篇目:《离骚》《氓》《赤壁赋》 《送东阳马生序》《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1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0)、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集团加快了排斥异己的步伐,对一切反对其独裁的政党、团体、组织,皆实行打击,严禁所有反对当局的言论和行为,更让闻一多愤怒的是,一一惨案的发生,这使得他彻底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
5、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及其名言
(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2)、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3)、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民国·柔石
(4)、不仅仅是背诵默写、解释词句,古诗词大多是诗人们用来表达心境、情绪的,虽然有些更像是在写景、写人、写事,但其中都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情绪。在作文写作中如果能不时引用几句古诗词,效果。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7)、出处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8)、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的高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在每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都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完全一致。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0)、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2)、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拥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13)、翻译: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14)、宁海的山水秀丽、大气,这两段文也秀丽、大气,无疑是得益于当地人文传统和风水的。宁海在西晋太康年间建县,聚族而居,耕读传家。同姓是一村一庄的根基,宗祠是一姓一族的发祥地,私塾与村学则与宗祠同辉,琅琅书声如溪水绕村环流,过门入户,穿房连灶,浸润着这一方土地的书香文脉。宁海民风敦厚,人物灵秀,如山之刚,水之柔;个性棱角分明,柔中有刚,有山的伟岸,水的温婉。山灵水秀,山精水英,山魂水魄,铸就了这一方民风和人格。20世纪60年代,我在宁海教书,学生见我,必鞠躬问好;如果是在校外,也必躬立路旁,行礼如仪。笃学而好文,谦恭而好礼,尊师而重道,在那个年的许多地方已成广陵绝响。我从这些学生身上仿佛又见到了方孝孺、卢原质、胡三省、潘天寿和柔石早年的影子。文脉亦如山水,钟灵毓秀,代相承传,不色如缕。家栓是我的学生,聪明耿直,因家庭成分不好,高中毕业后力田务农,艺蔬莳花,以山水自娱,以琴书消忧,在陋巷,瓢饮箪食,不改其乐。我常常想:进可仕,退可隐,山可茹,水可钓,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进退出处大半在山水田园之间,这也是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真谛所在。我初到宁海那时候,纪念方孝孺的“正学坊”和“义井”犹在,每次从坊下走过,禁不住会想那一页痛史,有敬仰,更多是痛惜。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对方孝孺其人其事,对宁海的山水民俗,更多了一层理解,而于卢原质却一无所知。在我的学生中也有桑洲姓卢姓葛的,天道酬勤,大都品学兼优。文脉所在,民风所存,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宁海虽说不是当年避秦的桃花源,也是柔石笔下的芙蓉镇,山水清嘉,花晨月夕,恬然忘忧,自得其乐。辛弃疾词云:“我见青山多妩媚,精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我在宁海十五年,算得上是半个宁海,也被这里的山水同化或说异化了。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8)、为历史人物作传,除了传主确为何传之人,确有可传的事,有翔实的资料和可信的遗存;还需要作传者有眼光,有取舍,有担当,有识见。传记作者决非局外的旁观者,而是全身投入的当事人。虽非亲历目击,亦当感同身受。家栓与卢原质同饮过自天台山流来的清溪水,出生在这山水兼胜的同一片土壤,而且有着几乎相同的耕读家世。家栓也像卢原质一样自幼聪颖,酷爱读书,可惜不是在科举年代,未能够考取举进士。关于卢原质的一生情事,他在许多史志杂俎中读到过;卢原质在家乡耕读岁月,他也在溪岸田塍经历过;卢原质诚心修身,他多次爱物的襟抱,也许他早年也曾经有过。为了写作《卢原质传》,他多次去田洋卢踏勘访问,去图书馆找校读,无数个日夜伏案疾书,时而掩卷叹息,时而掷笔唏嘘,时而泪流满面。《卢原质传》行文流畅,叙事简洁,于主线贯穿之外,旁及典章制度、掌故轶事与风俗民情,犹如天台山主峰透迤,溪流纵横,掩映着一路水光山色和人世沧桑。虽说是客观叙述传主生平,有时却未免有主观臆测,言之不足则嗟叹之,爱恶褒贬,情溢乎辞。有些他内心久久想说的话,也借卢原质之品和行文之便说了出来,骨鲠在喉,倾吐为快。所以喜怒时形于色,笔底常带感情。如写“靖难之役”结束:
(19)、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5)用作文题目中的人物素材当论据,花大篇幅扩写。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8)、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及名言108句(历史上舍生取义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