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五言诗句
1、描写端午节的五言诗句大全
(1)、白居易《与元九书》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用现代话说,则是:有丰富的感情,有生动的语言,有动听的声韵,有深切的内容,这四者具备,才能称之为诗歌。当代诗人瞿琮说过,作为一个诗人,应该具备“三要素”:同情心、幽默感、想象力。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诗人,至少还要增加一个要素——表现力。也就是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诗艺,包括体式、韵律、修辞方法,等等。对于写作格律体诗词的作者来说,这点显得更加重要。古典诗词的创作,由于受到体式、格律诸方面的制约,乍看起来确实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戴着镣铐跳舞”。从艺术的观点说,没有约束也就没有美。我们之所以觉得芭蕾舞好看,正是由于它能把那些高难的动作化为娴熟自然、举重若轻。其实,古典诗词的这些制约因素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方法得当,要掌握它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个古代书塾的学童都能够吟诗作词,现代的文明人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2)、 试题分析:B项中“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表述错误,太过化。
(3)、“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二者又简称《学》《庸》,后二者又简称《论》《孟》;有了简称,可见这些书是用得很熟的。本来呢,从前私熟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5)、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
(6)、是六种家畜的合称,即:马、牛、羊、猪、狗、鸡。
(7)、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8)、D项,此题内容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贾母带刘姥姥等人来喝茶的地方是妙玉所在的栊翠庵,而不是怡红院,因此“黛玉”应改为“妙玉”
(9)、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两崖。——五言·出自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10)、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1)、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 唐 · 杜甫《故武卫将军輓歌三首 二》
(12)、常识性的端午传说、端午习俗,相信那么优秀的你们一定是熟悉了,所以小科老师今天要在这里给大家来点不一样的料。除了画风正常的高考,还有时常别(脑)出(洞)心(大)裁(开)自主招生。所以,从不一样的角度看看端午,考考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13)、(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4)、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15)、(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6)、网络法,如作家——篇名——名句,形成网络。
(17)、韩柳: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8)、有的地方(北回归线一带)还称为“天中节”(因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夏至这天,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当中的一天);有的地方叫“女儿节”(这天少女佩灵符,簪榴花,已嫁之女也各归宁,故称)。
(19)、苏轼历经了贬谪,在消沉而又坦然超旷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写作此诗是在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这年的冬天,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20)、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描写端午节的五言诗句加题目
(1)、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2)、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注重平时的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
(4)、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号自号香山居士。《钱塘湖春行》是他的作品。
(5)、《端午日赐衣》是唐代杜甫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五言律诗,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在端午节的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自己被得到赏识。
(6)、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人,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7)、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娛忧。
(8)、(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9)、《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10)、新时代呈新气象,重任担肩上。全民创造新业绩,战风险,勇创辉煌。千秋伟业,关键一招,是改革开放。
(11)、《左传》旧传为战国(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12)、刘向的序里说战国时代“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可以代表。但他又说这些是“高才秀士”的“奇策异智”,“亦可喜,皆可观”。这便是文辞的作用了。宋代有个李文叔,也说这部书所记载的事“浅陋不足道”,但“人读之,则必乡共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又道,说的还不算难,记的才真难得呢。这部书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西元前四0三--二0二),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而战国的名称也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13)、端午节要防的五毒除蝎子、蛇、蜈蚣、壁虎以外,还有什么?
(14)、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现代一般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15)、唐代又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语录,一是“传奇”,都是佛家的影响。
(16)、说起诗词,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唐诗宋词。其实在唐诗宋词之前,诗体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的。人类的远祖们在劳作时顺口哼出的带节奏的歌谣,可以说是早原始的诗词。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形成了一种以四言为主的诗体,其代表作就是我国现存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此种四言之句虽足以“成声”,然而却缺少回旋转折之余地,典重有余,而变化不足,故后世多弃而不用。随后在我国南方出现了一种以《楚辞》为代表的骚体诗,其句法以三言为基础,杂以“兮”字、“些”字等词语,而或先或后与二言、四言配合运用,使表现的内容和篇幅都有了较大的扩展,成为诗歌散文化的滥觞。汉武帝时,由于实行乐府采诗制度,出现了五言体式的诗歌,东汉班固的《咏史诗》,首开文人五言诗的先河,但五言诗的定型和成熟期应是魏晋时期,其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和陶渊明的五言诗。南北朝时期,沈约总结汉语四声规律,编著《四声谱》,提出“四声八病”之说,为近体格律诗的催生奠定了基础。经过初唐四杰的倡导和实践,代表有唐一代文学风范的近体格律诗卒告成熟。这种格律诗,一方面须讲求四声的谐调,一方面须讲求对偶的工整,其中间相对之二联必须音节相等,顿挫相间,而且须平仄相反,词性相称。可以说,这种格律体式实在是中国文字的特色所能表现的美的。唐代的近体格律诗,有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及七言排律数种。若细考其演进过程,以四句为篇的七言小诗,其产生实早在律诗之前,七绝继五绝而兴,嗣后七律继五律而立,排律乃律诗之延伸,自当产生于其后。诗歌发展到七言,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它表情达意的内涵和容量都大为增加,举凡世间万事万物,已经没有它表达不了的事情了。由于唐代政治清明,以科举取仕,而科举考试的其中一项内容是要考试帖诗,所以唐代成为我国诗歌的集大成时代。可谓是:名家辈出,杰作纷呈。据对《全唐诗》的统计,作者达到2200多人,收编各体诗歌近五万首。从唐代始,这种近体格律诗一直代代传承,相继不绝。晚唐时期,诗人们借鉴民间曲子词的格式,通过创作发展从而形成了词这种体式,至北宋已十分完备,成为有宋一代亮丽的文学风景。词又称“诗余”,可以说是诗的变体。同近体格律诗一样,词也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依谱而作,俗称“填词”。常用的词牌就有一百多个,按字数的多少,词又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慢词)。由于它体式多样,句式长短错落,富于变化,更利于表现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因而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大词学家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故历来有“诗庄词媚”之说。据唐圭璋辑录的《全宋词》,所收词作达二万余首,作者1300多人,堪称大家、名家的超就过百人之多。词的进一步发展,走的则是通俗化的方向,于是乃有元曲的产生。同词一样,元曲也属于广义的诗歌。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而散曲又有小令、套数之分。元曲的句式更自由,可以增加大量的衬字,用词也更加口语化。从此,在文坛上诗、词、曲并行不悖。直至清末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出“我手写我口”,倡导“诗界革命”,再经过“五四”新文学运动,才有新诗的诞生。
(17)、谢灵运只是把屈原的楚辞体句式,调整成整齐的五言诗句。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屈原的《思美人》是表达“思念其君,不能自达”的感情。而多数注家认为“美人,是指楚怀王。思美人,思念君王,希望他能幡然改悔”,王逸在注《思美人》“遂萎绝而离异”句说“放斥而见疑”。而谢灵运对刘宋少帝刘义符的态度,自然不同于屈原心目中的楚怀王,但谢灵运这时也是“见疑放斥”,其“不能自达”于君的,其情感与屈原是相通的。
(18)、《尚书》是中国古的记言的历史。所谓记言,其实也是记事,不过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罢了。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了,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0)、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浣溪沙·端午》
3、关于端午节的五言诗句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欧、苏以后,古文成了正宗。辞赋虽还算在古文里头,可是从辞赋出来的骈体却只拿来作应用文了。
(3)、《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全诗篇首六句的妙喻尤其醒人耳目。
(4)、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阳).《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南面)。
(5)、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7)、插艾蒿、悬菖蒲:艾蒿又称艾、家艾,它的茎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可驱虫招福;菖蒲的叶又直又长,形似双刃宝剑,可斩妖除邪,悬挂在门上有保护家宅安宁之意。
(8)、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9)、在我国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骚”指《离骚》,那么“风”指什么?
(10)、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杨为人有气节;他的诗常常变格调。范成大是个达官。他是个自然诗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陆游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
(11)、文学常识的复习,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当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再列出表格,将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作品、出处、作家简介甚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名句都网罗进去,力求全面。
(12)、(综合自《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中华书局2019年1月出版)
(13)、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14)、古时候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适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运用夏历,在政府、厂矿、校园和集体中实施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阴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5)、.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B(铭,一般是用韵的)
(16)、场景不必多变。如果有多个场景,一定要注意有序转换,比如: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高到低等等,总之有一定的顺序。
(17)、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18)、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吃团年饭、守岁、给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放炮竹、放烟花、举办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逛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
(19)、是日端午,一个祭祀屈原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纪念屈原高洁廉贞、为国赴死的爱国精神。诗人从五坡岭被俘后,便怀有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之心,诗人打算以屈原为榜样,救国不成即殉国。首联铺陈叙事,“一枝艾”道出节庆礼俗与当下处境的巨大反差。馈赠者为何人不得而知,但从中可以看出,时人对诗人的尊重。颔联以故人、新知不在身边,写节日里的孤独与凄凉。诗人诗作中常有“丹心”语,“丹心射碧空”“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是不息的忠诚之心、赤诚之心,人已老去,但拳拳爱国之心一如往昔。尾联明确、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从屈原之所居“将以有为也”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他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与积极奋发的生死观。
(20)、⑸蹇(jiǎn):发语词。憺:安然的样子。寿宫:供神之处。此下四句扮云中君的巫所唱。
4、关于端午的诗句五言
(1)、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贵族的统治权,渐渐维持不住。社会上的阶级,有了紊乱的现象。到了战国,更看见农奴解放,商人抬头。这时候一切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制度,都起了根本的变化。大家平等自由。形成了一个大解放的时代。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对于当前的形势,有种种的看法,有种种的主张;他们都想收拾那动乱的局面,让它稳定下来。
(2)、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3)、而在《从斤竹涧越岭溪行》中,谢灵运有“相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句,这是袭用《九歌·山鬼》中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带女萝”句。《山鬼》是描写山中一位女神的故事,这开头句说,在山谷里仿佛出现了一个人,用芳草薜荔为衣,以女萝为带。谢灵运在诗中借用山鬼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希望与高洁隐士交朋友的心情。谢灵运虽恃才傲物、孤芳自赏,却时常产生孤独感与失落感。
(4)、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叔是老季是老四。
(5)、古典诗词的魅力还体现在它的含蓄美。含蓄也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古代诗歌的体制一般比较短小,一首诗词的字数句数都是固定的,所以诗人在创作时必须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短中见长,浅中含深,以少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此其一。其从欣赏的角度看,诗歌的含蓄美具有言简意丰、言近旨远的作用,能使读者展开积极的想象和联想,激起读者的欣赏情趣,“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产生“一唱三叹”的审美效果。如秦观的《鹊桥仙》词,一开头“纤云弄巧,……”但如何“纤”?又怎样“巧”?作者没有明说。短短四字,给我们带来的则是无限的联想与遐思……再如李峤的《风》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全篇未着一个“风”字,却句句写风,从风引起自然界的变化状其形态,区分其季节性和类别。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在古典诗词里可以说俯拾皆是,而求之于现当代新诗则是少之又少。
(6)、古典诗词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的格律美。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总结新诗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实,很多新诗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相反,大部分的古典诗词却能符合这个标准。我们知道,押韵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古代的诗、词、曲都是能够吟唱的,所以才统称为诗歌。古典诗词的格律,包括篇章格式、声律、韵律、句律诸方面。由于汉语的特点是单音成词,双音词特别多,古典诗词基本上又是以两个字为一个节奏,使用虚词很少,十分讲究四声协调、对仗工整、音节相等、顿挫相间,读起来就会感到抑扬有节、朗朗上口,而且一般篇幅不长,容易记忆,这就更能体现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回味不绝的回环美。在外观上,古典诗词则具有明显的对称性,于错落中更能体现出均衡匀称的美学原则。而一些现当代新诗,由于太过自由无拘,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一个句子有时多达二三十字,有些甚至连诗歌基本的特征——押韵也不讲求,实在令人难以卒读。所以,能够流利地背诵一二百首古典诗词的大有人在,而能够完整地背诵七八首现当代新诗的人却寥寥无几,有些新诗甚至连作者本人也背诵不了。
(7)、永州八记:指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八篇游记散文,依次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8)、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可以说是骈体发展的指路牌。
(9)、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0)、《初发石首城》是谢灵运四十七岁出任临川内史离开南京时写的诗,诗中有“越海陵三山,游湘历九嶷。钦圣若旦暮,怀贤亦凄其”句。说先游了罗浮山,再登庐山、霍山,又游湘江,直到九嶷山。谢灵运自然联想到与这些山河有关的历史人物,他钦佩的“圣”,是指远古的虞舜,他怀念的“贤”是指古代的屈原。他的“钦圣”、“怀贤”,是借以抒发自已身世的可悲。
(11)、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2)、A、象征牛祭祖B、象征剑勇猛C象征果实丰收D、象征塔健康(正确答案A)
(13)、(1)国号 :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中国的第一个国号是“夏”,由夏启所定。
(14)、《礼记》,儒家经典之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错误)
(1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端午复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16)、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华》
(17)、“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流传有序,历史悠久的是哪里的粽子呢?
(18)、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
(19)、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时期就有了
(20)、(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5、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五言诗
(1)、A黄帝内经学B阴阳五行学C天地日月学D人体经络学(正确答案B)
(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五言·出自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3)、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4)、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贾鲁河桥头北向东300米桂圆南街(初中部金桂校区)
(5)、A.《史记》B.《诗经》C.《春秋》D.《汉书》(正确答案B)
(6)、这首词,除了字数是对的,其它都不对。《诗刊》的邮箱来稿,题材多的就是节日诗、庆典诗。各种节日,遇上什么写什么,一年一年,看不出有什么两样,甚至今年清明节、端午节和去年清明节、端午节写得没什么区别。从他的作品中,你看不出他的身份、职业、年龄、喜好、思想等信息,这样的作品怎么能打动人呢?
(7)、A、棉花B、芦苇C、高粱D、杜鹃花(正确答案B)
(8)、诗毕竟是诗,无论如何的扩展与调整,总不会与文混合为一的。诗体正变说起于宋代,唐、宋分界说起于明代;其实,历代诗各有胜场,也各有短处,只要知道新、变,便是进步,这些争论是都不成问题的。
(9)、唐代谐调的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这些都是划时代的。
(10)、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的。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却已滴到衣襟上。原来麟是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可是那时代那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的真不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运了。
(11)、传统的端午节五彩线,青、红、黑、黄、白五色,是依据历史上什么学说?
(1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4)、过端午节的习俗,相传是从西周开始的,当时人们在五月初五把采来的艾叶悬在门上,以禳毒气,把菖蒲剑挂在门上,并喝雄黄酒,以避恶邪。
(15)、我们写词,就是要充分发挥词的不同于诗的一面。如果词跟诗一样了,那还要词这种体裁干吗呢?词关注的就是原来诗歌所未能关注的人的感性的那一面。我们知道李白、杜甫的诗,都是关注社会、人生等“大”的方面,偶尔写自我的性情,也是跟道德相关,诗人的个性、喜好如何,很模糊,我们看不到。词给了作者一个宣泄的渠道,原来在诗里不愿写、不能写、不敢写的,都可以在词中来表达了。
(16)、汉代经师的家法严,一家的学说里绝不能掺杂别家。但现存的两部“记”里都各掺杂着非二戴的学说。所以有人说这两部书是别人假托二戴的名家纂辑;至少是二戴原书多半亡佚,由别人拉杂凑成的,--可是成书也还在汉代。--这两部书里《小戴记》容易些,后世诵习的人比较多些,所以差不多专占了《礼记》的名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描写端午节的五言诗句加题目96句(描写端午节的五言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