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是什么144句(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

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

1、老子名言警句大全

(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也不能少)。

(4)、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5)、天道看起来宽宏广大,无所作为,放任天下众生自生自灭。其实不然,天道很公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人看世间多有不平之事,恶人作恶而富贵,善人行善却遭难,是因为平常人没有足够的智慧,看不透其中的因果罢了。

(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10)、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1)、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2)、出自《老子》第六十二章。市尊,赢得人尊敬。市,换取。加人,处于人之上,指为人所看重。美好的言辞可以赢得人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敬仰。

(1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1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8)、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9)、老子名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2、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是什么

(1)、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老子的名言无数,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老子经典名言,希望大家喜欢。老子经典名言精选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经典名言集锦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9)、0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10)、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名句

(1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12)、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反而障碍和束缚也越来越多,佛家叫“所知障”,学到的是知识,障碍的却是你的智慧;修行大道则相反,是越修欲望和毛病就越少。修道后,什么欲望和毛病都没有,智慧也就自然生起,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1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5)、老子名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7)、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老子的十大名言名句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老子的名言警句篇4《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0)、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当人民不怕威胁的时候,那么对统治者的大的威胁就要来了。

(11)、归根结底,人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别人,也不是别人的态度和看法,而是自己的感受。或者说,心底的妄念。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春秋时期开始建立,三千多年来,一直都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要道,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4)、再能说,赶得上苏秦口才好吗?再长袖善舞,比得上李斯的才智吗?这两位的结局不说都知道,虽风云一时,却凄惨无比,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有术而无道。

(1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6)、“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17)、言教不如身教,做人要以身作则,而不是空话连篇,或者做点事就开始大事张扬,这样教化别人,才会让人信服,尤其现在教育孩子,家长更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20)、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4、老子十句名言警句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能战胜别人的人,自然是比较有力量有能耐了;但要是能够战胜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争强好胜,和别人攀比逞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难能可贵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强者。

(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老子《道德经》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6)、汉朝人刘向在《列仙传》中写道:“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9)、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1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2)、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14)、(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15)、老子名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8)、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9)、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2)、《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4)、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厚,忠厚。实,踏实。华,浮华。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轻薄;要踏实,不要浮华。

(15)、  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宇宙中伟大的感情,能产生出宇宙里伟大的动力,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门。

(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老子名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0)、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7)、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10)、他说“无为”是天道道体的境界。“无不为”是道体,虽然“无为”,但即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便有“有无相生”、“动则愈出”等对于道体功用的说法了。他提出天道的“无为”而“无不为”,也是说明人应效法天地,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做到真能无私而大公的标准,才是天理的固然。

(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5)、推己及人,就应该知道人我本是一体不若能将心比心,真心实意把别人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则可以无往不利,所作必成。

(16)、  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1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18)、不仅如此,这人总能找到理由把曾国藩暗自吹捧一下,但是又不着痕迹,听起来真诚自然,发自肺腑,这让曾国藩暗自称许:这年轻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留在军中委以重任,一时间,怎么看这人怎么顺眼,简直当成忘年之交。

(19)、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2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1)、曾国藩顿时瞠目结舌。看来,经验是死的,人是活的,太相信自己的感觉,注定要吃大亏啊,凡事还是不要掺杂太多个人的主观判断,多站在客观角度,多方调查了解之后,再做出决定,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12)、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6)、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8)、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德经》

(1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老子名言: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是什么144句(老子著名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