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5个简短
1、读书方法六种
(1)、在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下,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正确阅读行为习惯,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2)、思考古语“学而不思则罔”,阐明了读书不注重思考的危害,如鲁迅所言,“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鲁迅看书学习,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决不马马虎虎,以一知半解为满足,而是经常琢磨、推敲,反复对照、比较。
(3)、基本掌握看图说文的方法,能正确、清楚地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图画的主要内容,说出想象中的事物和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乐于与人讨论。
(4)、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⑷学思结合。孔子说:“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说,学与思不可偏废,应学思并重。
(7)、在看书的时候,也不是说非要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头看到尾,这样也很浪费时间,也失去了读书的意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然后去阅读,效率会更高,而且印象会更加深刻。
(8)、阅读过程中,随时划线或做简单书摘,但是除非特别重要的概念,不要过于纠结细节。阅读过程中,经常性地翻看目录,确认当前阅读章节在全书的位置(不是页数上的位置,而是结构上的位置)
(9)、当然了,这需要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的培养。 如果阅读效率低的话,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学习方法,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10)、比如未知的、有不同主张的、答案难以明确的问题,都属于争议性问题。
(11)、(3)盈科后进。即循序渐进。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孟子·尽心上》)又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孟子以水喻学,道出逐渐积累知识、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12)、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13)、如果做不到强力研读的笔记标准,随便做个一般水平的读书笔记对自己也有帮助,起码能加深记忆力。
(14)、精读:精读法要求将读物中每一处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追求的是深度。
(15)、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16)、借助读物中的图意读书,能看懂图意,能用两三句话正确、清楚地口述图意。
(1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能够展开想象。初步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学习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总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
(18)、第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
(19)、学会运用拼音和工具书阅读较简单的注音读物(童话、寓言等),初步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
(20)、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质疑并展开讨论。
2、九种读书方法
(1)、读书要做读书笔记,每一本书读完以后都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总结。看明白了与写出来是两码事,很多朋友不屑于写所以很快忘记。只有写出来才能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只有写出来,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2)、这样的方式不仅有趣、有意义,而且能让我更好、更有效地记住读过的每一本书。
(3)、在《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图解》中,高桥政史将这种阅读方法称之为“整读法”,并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配备了七种阅读模板。高桥政史认为当熟练掌握他介绍的阅读方法后,15分钟即可搞定一本书。
(4)、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 一个作家,他总是读水平和他一般甚至更差的作品,能进步吗?读书也是一样,要读第的书。读第的书,就是仰望星空,接近高处,尽管这些书读起来可能需要费点劲,但它是阅读的重要的快乐所在。
(5)、 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6)、先读简介,大致看适不适合,合适了再去仔细阅读;找一段或一篇中心句细细来读。
(7)、同一个问题,有很多答案都可以与之相关,这类问题也算作重点问题。
(8)、学习欣赏方法,在提示下能对人物和优美的语言作出评价,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和网络查阅工作。背诵诗文30篇,全学年课外阅读总量达15万字以上。
(9)、VIP会员重磅升级,会员免费听1000本好书解读,全网热门有声书,精品专栏,更有5项尊享特权。
(10)、浏览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如鲁迅所言,“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
(11)、但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关上、合拢、放回书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是否还能回想起它带给我们的收获?
(12)、在阅读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目的,只选读一些关键性的、有相关性的内容进行阅读,不相干的则完全忽略,这就是跳读法,即跳跃式的读书方法。跳读法适用于阅读目的明确的读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一些非经典童书时,也可以采取跳读法,对一些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跳过,以阅读的流畅性和兴趣。
(13)、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也就是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常用的方法就是“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快速扫描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在各类书籍中通用。
(14)、问题学习法。通过强调有意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可以让学习有更明确的指向性。这样,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15)、这种读书方法很早就有人采用,《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也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略读不同于随意的浏览,而是有目的的阅读活动,是先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入手的方法。
(16)、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1922—)博士曾与李政道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对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次年与李政道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认为,大凡学习方法,无非是“渗透性”读书和“按部就班”的常规式读书。他认为,知识是相互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如果衔接上不熟悉的新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因此,他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都拿来读读,暂时弄不懂也不要紧,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他说,这“可以说是一种渗透性的学习方法。你看了一个东西不太懂,但多看几次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吸收进去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是搞前沿科学的,这是必要的、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之一”。并建议人们应“每星期抽一定时间去图书馆”,翻翻杂志,看多了以后,就能掌握住你那个渗透性的学习方法,可使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并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
(17)、再读: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重读一本旧书,就像与老朋友重逢,再“见”一面,往往认识更深刻,感情更深。孔夫子提倡的“温故而知新”是很有道理的,很多有价值的文学名著或者杂志,再读一遍的时候,往往会读出新意。
(18)、多读几遍,看完后总结内容,在文章后写一段感受、启发和心得,读后感。
(19)、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好的金句,这个时候可以将其记录下来,以加深自己的印象,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意义。
(20)、读书过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问的等的内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②做好读书批注。也就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阅读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对某一句话、某一观点的理解、联想、灵感等方面,都要及时的记录下来。
3、读书方法5个简短英语
(1)、想要提升读书的效率,就应该像上学时那种状态,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保持一个相对规范的坐姿,千万别摆出容易睡着的姿势,否则很快就闭眼了。
(2)、 读书之前可以先读书的序言和凡例,了解内容概要,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有指导地进行阅读。读书之后,也可以再次读书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3)、要想全面、清晰地了解一本书的思想和内容结构,阅读时要先读书的序言,了解内容概要,再读书的目录,对书的基本结构有初步了解,再进入到正文的阅读。读完之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太理解的章节内容,再次阅读,以便加深理解,真正懂得。
(4)、精读法要眼手配合,手脑共用,采取书中批注、摘录、做卡片、写心得、读后感等方式,还可以联系查阅相关主题书籍和资料,以求达到佳的阅读效果。精读法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技巧。
(5)、复选3个关键词:重点浏览16个关键词涉及的内容,然而进一步筛选出3个重要的关键词,填入三角形的3个角上的圆圈中。
(6)、诵读优秀诗文25篇,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开始阅读中国名著,总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
(7)、好书不管读几次都会有新发现,而好的读书笔记也一样,每次重读都能激发新想法。
(8)、路上、公交车上、地铁里、吃饭时、睡觉前甚至在厕所里都可以阅读。阅读也不仅仅限于读书,看报纸、看杂志都可以,只不过那些不是好的阅读方式。好的阅读方式还是读书,书的知识比较系统而且有深度。
(9)、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专心读书,能与人交流读书感受。
(10)、⑵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从反复诵读入手,做到学与思结合,力求透彻理解和领悟,牢固记忆和掌握。“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而精思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又从有疑到解疑的过程。他认为,读书始“未知有疑”,读书中要“节节有疑”,后“疑渐渐解”,后“融会贯通,都无所疑”。
(11)、他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而“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之中,每次读书,只求一点,所以后人也叫它“求一法”,或叫“主攻法”。因为它每次只围绕一个中心,只解决一个问题,容易集中深入,彻底攻破一“敌”,像打仗那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一次攻破一面“敌”。这种读书方法,是抓主要矛盾,从战略上考虑问题的读书方法。具体做法据史书记载:“尝有人间苏文忠(苏轼的谥号)曰:‘公之博治可学乎?’曰:‘可,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贷之类,每一过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这种读书方法既是定向阅读,分步进行,长久坚持,必有好处。
(12)、我就经常会在我的读书笔记中加入很多有趣的类似手帐的贴画、花边、小动物、植物;有时也会通过一幅画,画出一本书的章节部分;还会利用视觉思维画出一些书中的结构;为了便于理解,我也会制作看过的书的思维导图。
(13)、把书中的内容准确地讲给他人听或将书中内容学以致用。
(14)、略读略读就是遇到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的方法,如鲁迅所言,“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15)、后来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记读书笔记、写书评。
(16)、哈飞达,建构在家校之间的第三空间,致力于培育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人际能力的通识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全人教育机构。以促进孩子综合素质提升,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己任,精致打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让孩子幸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信任。
(17)、明确目的:即你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资料),是为了获得一个观点,还是为了获得行动指导等等。
(18)、除了以上,在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还介绍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和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工具。
(19)、吴晗认为:“青年人要有雄心壮志,著书立说,没有勤奋目标就不会有所作为。”而读书方法有两种,一是“寻章摘句式”,读得细致,但往往会“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犹如一屋散钱却缺少串钱的绳子;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缺少细心的寻章摘句的工作,犹如有绳子而无钱可串。正确的方法是“把两种统一起来”,使“广和深”达到有机结合。于是他认为“要多读书,用功读书,但是还得善于读书”(《谈读书》)。其读书,也很爱做笔记。每当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随手抄在本子上。后来,记得多了,便渐渐发现这种方法有问题,主要是各种资料抄在本子上,眉目不清,很是杂乱,等到下次想使用某个资料时,在厚本子里翻上半天也找不到。吴晗于是改用卡片记资料。于是身边经常备有一叠卡片,在阅读书籍报刊时,凡遇有价值的资料,就抄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一件事、一段话,并且记上出处。日积月累,卡片多了,就按照内容分类保管。他亲手整理了几万张卡片,象银行的储蓄卡一样,把大量的资料储存起来,随用随取。他做卡片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记载书刊名称页码,以备查阅;二是记载内容提要;三是抄录原书。等到要研究某个问题时,他就把有关该问题的卡片摆出来,加以对照分析,发现问题并进行探讨。他曾举例:历史上很多人都说曹操坏,而唐太宗却说曹操好。到底怎样才能客观、正确、公正地评价曹操》?这就得依靠自己长期搜集摘录的卡片了。这样,集众家之长合而为就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0)、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名篇佳作应该采取这种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说,精读是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4、四种读书方法
(1)、循序渐进法。所谓循序渐进,并不是让学习者多花时间、肯下功夫、多做练习。而是通过建立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做法为预习、听课、复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读书方法5个有哪些25个简单高效地读书方法,值得一看
(2)、做标记可以集中注意力,促进思考,帮助自己抓住重点,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也有助于日后的查阅。常见的标记符号如分层用“/”,重点词用“·”,重点句用“——”,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创造一些记号。
(3)、读书的效率与阅读速度、投入时间和方式技巧都有关系。阅读的速度是需要靠长期的练习才能提升,投入时间就不用说了,本文就说「读书的技巧」,其实应该是经验心得。
(4)、(4)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指出:“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读几本书》)。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读书杂谈》)。并主张“留心世事”(《海上通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读书杂谈》)。
(5)、陶渊明生平重视读书学习,常在诗中表露:“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并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就是后世所总结的陶渊明“会意读书法”,也有人称作“不求甚解法”。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元代李冶就指出:“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忘言,不若老生腐儒为章句细碎耳。”邓拓也指出:“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抠住不放。也许看完了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燕山夜话·不要秘诀的秘诀》)且陶氏所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表明会意也可不止一次。
(6)、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7)、(1)自求自得。孟子认为,读书学习须靠自己去求索精研。他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上》),“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孟子·告子下》)他还进一步发挥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就是说,老师让学生深造的方法,也应该是启发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其“自求自得”,即依靠自己的求知欲,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去获得。
(8)、掌握不是一句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想学习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主要就是训练快速阅读的,里面也有“思维导图”的训练,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练习提高一下。 读书的过程中以及读完一本书后,要学会做读书笔记。
(9)、读书要学会“脱敏”。就好像很多朋友在一起吃饭时,会聊聊娱乐八卦,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谈,但一点也不重要。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流行的书,大家都在哄传,很重要吗?必读不可吗?我的态度是要警惕。在我看来,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10)、 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11)、略读:略观大意,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12)、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会摘录、会剪报,学会写感想型读书笔记。
(13)、有疑问,可以问老师、向同学询问,或者查资料。
(14)、⑶学而时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里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着的重要方法。一是读书时先要“学”。然后是“时习”。孔子提倡带着治学的目的和方法来读书,反对“为读而读”,死守章句。
(15)、我选书时就很少浪费过多的时间,经常看书会很容易发现,很多好书中无论封面、封底还是序言、文章中都会有一些作者的推荐书籍。
(16)、划线部分重点读,补充、增删划线部分,丰富书摘和短评。重要概念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相关背景知识和资料,反复出现的概念要回想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个概念的,如果记不起来,要回溯。用云笔记随时写读书笔记。
(17)、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
(18)、书中的重点部分要认真读、反复读几次,非核心内容看情况可以一带而过。有些案例可能不容易看懂,比如有技术专业词汇或者需要了解背景信息,这样的内容不看也没关系,只要了解这部分的论点就可以。
(19)、一周以后测试,结果发现:写文章的这组记忆的成果,甚至这时候再让他们画概念图的成果,都胜过其他两组。画概念图的效果甚至还不如多读几遍。所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句话是对的。
(20)、所以为了能在想看的时候马上回顾,就一定要把用完的笔记本整理好。
5、读书方法3个简短
(1)、曾经有一个研究,让受试者阅读一篇科学类文章,然后分三组:第一组多读几遍,第二组针对此文画个“概念图”,第三组用十分钟时间写篇相关文章。
(2)、总之,看似很认真的逐字逐句「傻读」,这样的习惯并不合理。
(3)、泛读要求的是速度,只需要对书籍、文章进行快速浏览,了解内容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经过泛读,如果对某本书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和需求,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通读和精读。
(4)、对于这类书,我买了KindleUnlimited的包月电子书服务,从上面下载看。不会买纸质的,这种书印出来其实是浪费纸张的。
(5)、对我,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6)、以记读书笔记为目标、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输入的质量就会有所提升。
(7)、抬头读书之后,还要会排序。每当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首先要对阅读书目排队,分清主次,然后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就首先掌握了制高点,很快便能获得成果。
(8)、再读:即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重复学习,有利于对知识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记忆的强化剂。
(9)、跳读: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10)、精读:又叫细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方式。精读是按照文章的顺序,逐字、逐句、逐段地读下去,对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每个段落和每个篇章进行深入思考,弄清其含义。
(11)、渐渐地,我发现通过这样的笔记梳理,好像又重读了一遍这本好书,倍感惬意。
(12)、第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13)、“八面受敌”是一种抓住一个中心、集中精力只解决一个问题的读书方法。发明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
(14)、提高速读水平,达每分钟300字以上。学会浏览,自主选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资料收集和网络查找,并参与专题讨论。
(15)、先要了解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是讲企业创新、团队管理还是提出了一个叫增长黑客或长尾理论的概念,然后要带着对这个主题的疑问和预期去阅读。
(16)、我就曾在《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和《毅力——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这两本书中找到大量的书单,节省了我很多选书的时间和困惑。
(17)、在做好上面的准备后,不管你阅读到哪个阶段,都对书的整体有了解,知道哪里详读、哪里可以略过,以及某些铺垫是为了后面提出什么观点,这可以获得提升读书效率的基本信息。
(18)、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会再拿出书来看一遍主线,相当于再复习一次。如果其中某个知识点让我有延伸的解读或分析,我会尝试再写一篇文章出来,也是一个再深挖的过程。
(19)、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得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
(20)、矛盾学习法。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矛盾,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在相同的时间内,还可以识记更多的内容。
(1)、跳读法的好处是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快速、高效达到阅读效果。当然,跳读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要读懂,有的时候,读书遇到疑问或难懂之处,为了阅读的流畅,直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读到后面也许就可以前后贯通。
(2)、韩愈读书以勤奋贯彻始终。在《进学解》中,曾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提要钩玄读书法”。大意是说,读书一定要写笔记;而读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读记载事实的史籍,一定要写出提要,掌握纲要;读辑录言论的书,一定要钩出精义,领会精神。写提要时,必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这一事件和其它事件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钩精义时,必须对那些言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要钩玄的过程,有助于增强记忆,提高认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很多朋友读书,习惯从书的第一个字读到后一个字,包括推荐语、作者介绍,到书的后记,都平均分配精力的读完,这种方式是不对的,也没必要。
(4)、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而这一部分内容经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就能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5)、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6)、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读书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就可前后贯通了。
(7)、所以,一定要养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读书。比如我一般在周末会有大块的读书时间,两天内至少会有6-8个小时,这就是我的习惯。
(8)、阅读时,我们要确立读书的重点,通过做记号来加深印象。
(9)、。⑸著紧用力。朱熹认为读书要抓紧,舍得下苦功夫。“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
(10)、读书后一定要“返己”,也就是返回自己,就是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第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看自己喜欢的书。和自己的生命结构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只有一小块,但总会找到……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对其中的用语、思维方式等都很欣赏,这说明你和作者有“同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一种缘分。
(11)、 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劝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适用于阅读同类的书籍或参考书等。
(12)、就好像坐缆车和辛苦攀爬,虽然同样是到达山顶的方式,但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必然是不一样的,只有付出了精力与时间,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13)、⑴好学乐学。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实际上强调读书治学过程中养成好学乐学的良好心理和习惯的重要意义。
(14)、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15)、试想一下,「每晚读书半小时」和「什么时候想起来就读一个小时」相比,哪个效率更高?肯定是前者,因为后者太不可靠了。
(16)、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制定规划,每天固定阅读时间不少于60分钟;养成读书看报和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与讨论的习惯,在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17)、④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18)、第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
(19)、通读:即从头到尾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20)、集中注意力,需要靠“半发声阅读法”,心里默念或者真的念出来,才能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
(1)、写读: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2)、矛盾学习法。通过对比的方法发现矛盾,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在相同的.时间内,还可以识记更多的内容。
(3)、学习探究性阅读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专题性阅读。对人物和表达方法作出简单的评价。背诵诗文30篇,开始阅读中外名著,全学年课外阅读总量达50万字以上。
(4)、记笔记是对一本好书大的敬意。读书笔记是一种个性化的写作,是个人知识的延伸。它不是书评,它完全是写给自己而不是为了公开发表的——可以完全专注于意思,而不必关心文笔。
(5)、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好的印象,取得“俯视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以实行这种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九种读书方法125句(读书方法5个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