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1、描述端午节的古诗句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赏析:“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据说可以增寿续命。端午节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将自己比作“犬马”,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节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3)、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4)、每年五月初便是端午时节。《风土记》有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5)、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于:张榘《念奴娇》
(6)、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8)、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出自陆游的诗《春晚叹》
(9)、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10)、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出于:贝琼《已酉端午》
(1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4)、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15)、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6)、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出于:苏轼《浣溪沙》
(17)、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8)、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出自万俟咏的诗《南歌子》
(19)、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20)、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出于:刘克庄《贺新郎》描写端午节的诗句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2、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一年级
(1)、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2)、★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有哪些描写端午节的抒情诗句
(3)、赏析:岸上人惊讶地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其实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锣鼓喧闹在清清的水流上。屈原的冤屈终究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忧愁。
(4)、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出于:许及之《贺新郎》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6)、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8)、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9)、宋代陆游: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高兴地喝起酒来。
(1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描写端午节的诗句篇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2)、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13)、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14)、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5)、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6)、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请明日独酌》
(17)、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18)、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19)、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2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和对应的翻译
(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边贡《午日观竞渡》
(2)、俗语有云:“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古代,端午这一天大人常饮雄黄酒,而小孩则用雄黄酒点涂于额头、手心等处,用以除虫辟邪。
(3)、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出于:张孝祥《点绛唇》
(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出于:张榘《念奴娇》
(6)、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7)、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8)、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只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鸣叫。
(9)、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0)、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出于: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1)、唐代诗人陈义在《菩萨蛮·包中香黍分边角》中描述了包粽子,佩戴五色丝线,挂菖蒲的小习俗: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3)、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1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5)、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6)、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释义: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
(18)、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9)、赏析:唐人有端午节赠物的习俗,不仅在君臣之间,一般社会成员和家人之间也有。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2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4、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三年级
(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出于:殷尧藩《同州端午》
(2)、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出于:朱翌《朝中措》
(3)、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5)、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6)、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7)、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8)、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9)、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0)、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11)、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12)、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13)、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4)、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16)、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17)、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18)、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9)、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仍有争论。概括起来有六种说法:一说是祭奠龙的节日,二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三说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四说是纪念春秋时代吴国大将伍子胥,五说是纪念会稽孝女曹娥,六说是起源于五月五日的恶月恶日的俗忌。
(2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四句
(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2)、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__殷尧藩《端午日》
(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6)、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7)、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8)、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9)、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出自朱翌的诗《朝中措》
(1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释义:端午节将临夏日,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
(1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3)、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14)、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15)、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6)、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1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出自苏轼的诗《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9)、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于:陆游《乙卯重五诗》
(2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这首诗记录了作者在端午时节包粽子和编织五彩丝线小习俗,而所编织的彩线的来历是古代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门口挂菖蒲也是古代端午小习俗,因为菖蒲作为“天中五端”之首,它的叶子形状像是古代的宝剑,所以在民间过去也称它为“水剑”,说它能“斩千邪”。端午节期间把菖蒲悬挂在家门口,既能驱邪避害。
(2)、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3)、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通过朗读提升孩子自信心。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孩子的口才会越来越好。
(5)、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孟浩然《清明即事》
(6)、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出于:赵蕃《端午三首》
(8)、赏析:“端阳”即端午节。“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外传来,所以称“海榴”。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汨罗江上无处可以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9)、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10)、赏析: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1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2)、译文:雨后水涨,嫩绿的水面已涨至半篙,蒲柳和荇叶无数。亭台楼榭迷蒙一片,柳枝暗沉,白鸟衔着鱼儿飞掠欲舞。画桥外,路幽长。画船齐发,箫鼓阵阵,在水中央流连。随着轻柔的划桨之声,船早巳拂过新荷,沿着河堤忽转,冲破新荷出生时所下之雨。
(13)、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1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17)、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出于:万俟咏《南歌子》
(1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出于:张耒《端午》
(19)、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的诗《离骚》些老夫。——出自高箸的诗《重午怀旧》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3端午即事
(20)、伍子胥乃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吴伐楚,入楚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后因提倡彻底消灭越国受谗言陷害以赐死,子胥死前曾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吴王闻言令取子胥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至此,端午传说人物中又填下了伍子胥一人。
(1)、养成读书好习惯,增加阅读量,提升理解能力。轻松面对考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一年级121句(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