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爱国诗
1、陆游的爱国诗20首
(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宋史》有传。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其创作的中心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诗风凡三变:早期工巧,中期宏肆,晚期趋于平淡,而以豪迈奔放为其主要特点。陆游诗词散文兼擅,而以诗名为高。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4)、 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本诗语言凝练,一字褒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5)、这两首诗是陆游六十余岁时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用以表达诗人廉颇未老、报效国家、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这两首诗风格虽未变化,但题材内容却是一变,同样呼应题目额“风雨大作”,第一首是撸猫取暖,第二首却是入梦纵横沙场的金戈铁马。
(6)、释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7)、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北朝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8)、 “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9)、无论是在传统知识分子的视野里,还是在当下学术语境中,“爱国主义诗人”都是陆游的不二符号。作为中国古代诗词留存多的诗人,陆游近万首诗作词作中,近一半作品是抒写和吟咏家国情怀的。正如《唐宋诗醇》所言:“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本,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
(10)、 “三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11)、其《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释义):三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13)、陆游经典的10首诗词,有爱国,有深情,总有一首打动你。
(14)、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5)、但烈士暮年,夕阳西下,诗人自知再去戍守边疆已不现实,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终于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战场的愿望。这两句的含义层层递进,喷薄而出,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诗人因为内心想着去戍守边疆,所以在夜晚难以入睡,对外面的风雨感触清晰,然后由自然中的风雨想到了国家的风雨飘摇,再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联想到战争中的情景,如此便自然而然地进入“铁马冰河”的梦境。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
(17)、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8)、释义: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19)、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20)、只要自己始终坚持本志,天地间终究会留下属于自己的清香。
2、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五年级
(1)、《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2)、此诗首句描写了诗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诗人已到了年迈多病的“僵卧”年纪,居住在孤寂荒凉的村庄,此句写出了诗人回乡后的寂寞处境和生活的窘迫。但贫病凄凉对诗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诗人依旧乐观豁达。次句写诗人心中仍想着为国戍边,结合首句来看,可知诗人之所以不把自己年迈多病的身体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是因其爱国热忱高于一切,一心只想着“为国戍轮台”,彰显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3)、先来欣赏上第一首,前两句“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雨瓢泼的,巨大的波涛汹涌之声,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令人如同身临其境。仅从这两句,就已兼具李杜笔法。
(4)、陆游一生以慷慨报国、匡复大业为己任,把收复失地、拯救黎民作为人生第一要务,但其抗敌御寇理想屡屡受挫,只好依托诗词抒发报国热情与许国志向。
(5)、陆游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编排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的“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7)、在《水调歌头》中,在《关山月》中,在《诉衷情》中……陆游的爱国情结无处不在,他将爱国主义诗词创作拉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其至死不变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意念,不仅使其在同时代诗人中独树一帜、无人比肩,而且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极为罕见。
(8)、译文: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9)、《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今天是国庆节,让我们品读陆游的九首爱国诗词,一起祝福我们的祖国。打油一首,祝大家国庆快乐!
(11)、这首诗作者林升,南宋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估计是个“平民诗人”,因为他在临安(杭州)没有房子,只能暂住客栈(邸)。
(12)、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
(13)、那么,“王师”会不会去解救他们呢?大宋皇帝及其达官贵人是不是在做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呢?很遗憾,很失望,根本没有!我们可以从《题临安邸》看出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的达官贵人们,整日歌舞升平,醉意熏熏。这样的场面,这样的现状,被诗人林升看到了,所以他在客栈的墙壁上激愤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
(14)、释义: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15)、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
(16)、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17)、在寂静的冬夜里,陆游忘我的读书,他想起小儿子,于是写下此诗送给他。
(18)、这首诗作于公元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当时的陆游被朝廷从蜀中召回,仍然不忘北伐大愿,上述北伐计策,别被人诬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于是他愤然罢官,在家乡山阴农村闲居了足足五年。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夜里,陆游被窗外的风雨声惊醒,又梦到了自己在梦中金戈铁马北伐中原的情景,触景生情,由情生思而发出了如此的呐喊译文: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可见晚年的陆游境遇困顿,更是身体衰弱,但是他却没有想着自己,更是依然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足见陆游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之强烈、激昂。
(1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20)、我们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时,可以开展“比照教学”。“比照教学”是我1990年左右提出来的概念,相当于用两首诗来互相印证。我当时写了文章,投稿到《小学语文教师》,但没有发表,退稿给我了,我至今保留着原稿。
3、陆游的爱国诗名句
(1)、译文: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之所以欣赏这首诗,是因为这是诗人临终前后的作品。诗中也充分表明了爱国诗人一生都在忧国忧民,而我欣赏的正是这种精神。
(5)、其六: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6)、第二首就是大家很熟的经典之作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如此风雨大作之夜、即便被罢官闲居乡村,陆游依然“不自哀”,老骥伏枥,志在何处呢?便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片赤胆忠心,即使老病“僵卧”、即使被贬“孤村”、即使“位卑”,也仍豪放乐观,一心想报效国家、收复河山!如此胸怀壮志,令人肃然起敬。
(7)、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8)、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9)、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0)、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11)、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
(12)、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13)、可是,他生活在南宋,那是一个渴望英雄的时代,却也是一个让英雄寒心的年代。
(14)、释义: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15)、天地有情,星光是博爱的,它不看你身份,地位,贫贱,富贵。也不问你去向,归处。
(16)、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
(17)、 隆兴元年(1163年)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18)、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9)、 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20)、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4、陆游的爱国诗有多少
(1)、“事定犹须待阖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坦荡,他相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公道。接着的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写出了诗人的殷殷期盼。他祈祷上天保佑国家社稷,希望朝廷早日收复中原失地,以慰故都百姓之盼望。诗人曾多次在诗中以京华父老之望,来呼吁朝廷北伐,“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北地遗民的苦望,也正是诗人心中所望。正因始终坚持着“收复中原”这一伟大志向,所以他才会在夜里挑灯细读《出师表》,“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智多近妖,但其实后世赞赏的是他的忠君爱国。虽然他抱憾而亡,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是永垂不朽,被后世无数文人视为榜样。杜甫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在另一首诗中也曾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即使诗人被贬,即使他对朝廷一再失望,即使收复河山的希望很渺茫,但诗人的信念却始终不动摇,这样百折不挠的精神,可钦可佩。
(2)、有所牵挂。牵挂着父母,牵挂着孩子。想为他们多做点事,不愿意让他们为自己的烦恼而不开心。甚至于牵挂着自己养的花,爱的景。
(3)、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虽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陆游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挥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4)、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5)、诗人陆游,生平事迹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他是爱国诗人、将军诗人,戎马一生,诗作万首。《示儿》是他的“遗嘱”,想象自己死后“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欢乐场景,告诫自己的子孙到那时千万不要忘了与自己分享胜利的喜悦。所以,这首诗虽然属于“想象”,但更可以归入“展望”。
(6)、《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释义):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9)、与这首诗一起编入《古诗三首》一课的,还有《题临安邸》和《已亥杂诗》。其中《题临安邸》是:
(10)、北宋被金国灭亡,无数北宋臣民沦为遗民,他们被抛弃在故乡。
(11)、译文: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12)、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13)、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14)、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五年级74句(陆游的爱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