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119句(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是)

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是

1、刘备摔阿斗后面的歇后语是什么

(1)、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学生的作文不好,主因有:练习少;学校老师没有时间认真修改学生的作文。

(3)、有鉴于此,地瓜讲堂联合巨子学堂特推出“点石成金”作文课程。详细如下:

(4)、再有人喜欢拿刘禅拒绝给诸葛亮立庙说事,这个事你不能想当然,要先了解那时期的历史背景。大汉王朝是没有给臣子单独立庙的先例的,不符礼制。刘禅作为名义上继承汉室正宗的皇帝,自然要犹豫一番。而且重点是,终刘禅还是同意了!这是开历史之先河的决定,诸葛亮享受了臣子可以得到高荣誉。

(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6)、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孙大圣听见紧箍咒——头痛孙猴子翻筋斗——相差十万八千里孙猴子坐天下——有点不像孙悟空的眼睛——火眼金睛唐僧上西天——取经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猪八戒看唱本——冒充识字人唐三藏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强蜻蜓点水——漂亮半桶水——容易摇荡狗改不了吃屎——习惯

(7)、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8)、  事实上,吕布虽然反复无常,但英勇善战,如果曹操有了吕布,无疑是如虎添翼。刘备担心吕布为曹操所用,壮大曹操力量,因此不动声色地激曹操杀吕布。

(9)、  我却以为,白帝城托孤,其中的细节,恰恰说明了刘备的心机和算计。理由如下:

(10)、刘禅不论在史书或者演义里的记载都是昏庸无能且没心没肺甚至有点弱智的亡国之君形象,这也成了大家固有印象,无不痛心蜀汉毁于他之手。但纵观其一生,稳坐帝位四十年,抛开诸葛亮掌权时期,刘禅实际统治蜀汉也长达二十九年,他真的有那么不堪么?

(11)、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四大名著谚语歇后语四大名著谚语歇后语:

(12)、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13)、我们每周为学生布置一篇作文(以中高考真题为主),会将审题立意、写作提纲等布置好(视频或word形式),学生完成后以word版发给我们,我们的老师会详细点评并修改,然后传给学生。

(14)、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纸糊的美人灯--一吹就破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红楼梦十二金钗--原应叹息

(15)、刘禅出生于207年,是刘备亲生的第一个儿子,小名为阿斗,我们知道刘备此人虽然少怀大志,但是很长时间里都是东奔西跑的一个状态,年仅五十尚且不得不寄人篱下。刘禅出生的时候,刘备还没有发达,甚至于不得不扔下妻儿子女去跑路,还是赵云奋不顾身地跑进敌人阵中,杀了七进七出才救回襁褓之中的小阿斗。

(16)、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17)、后一件事,是让所有人对刘禅嗤之以鼻的“乐不思蜀”。说的是刘禅投降以后前往洛阳,司马昭请他喝酒。这个时候司马昭早已是曹魏政权实际掌权人了,他的心思路人皆知嘛。

(18)、所以这个问题虽然看上去就是简单的拉家常,但其实饱含凶险,同时也体现出了刘禅的为政眼光与手腕,于是诸葛亮很泰然地回答说,我家中有八百棵桑树与些许良田,已经足以让子孙们过日子了。

(19)、吕布戏貂蝉 —— 英雄难过美人关;上当受骗

(20)、不能一周至少练习一篇作文,学生想写好作文是难如上青天的。

2、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2)、乐不思蜀这事,我们看了第一反应都是,这个没心没肺的刘阿斗,昏庸至极。但岛主以为,这事刘禅做得却是大智若愚。作为寄人篱下的亡国之君,司马昭两次对他发问,这何尝不是一种试探?而刘禅的表现,不仅不是不会演戏,反而是戏中戏,堪比他老爹刘备当年“青梅煮酒”中教科书般的演技。从此让司马昭对他放松警惕,刘禅也得以明哲保身,安度晚年。

(3)、四大名著谚语歇后语:有关《西游记》的歇后语

(4)、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发到涿县,引出刘备、张飞、关羽,他们聚在一起各抒己志,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来到一个桃园,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三人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5)、刘备到卧龙冈欲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不在。数日后,刘备冒雪再次来访,却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不久,刘备想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张都不愿意,经刘备开导才一同前往,这次诸葛亮在家睡觉,三人冒着严寒等到诸葛亮睡醒,终于请出诸葛亮。(《三国演义》38回)

(6)、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7)、  刘备吃了败仗,走失了家人,惶惶如丧家之犬,此时赵云杀出重重包围,送来了刘备的亲身儿子。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一个正常的父亲,应当抱着这个孩子,这个上天格外恩赐的孩子,对赵云感激涕零——请注意,感激涕零就好了——日后对赵云好一点就好了么,但刘备觉得,只是感激是不够的,他需要表达对赵云更为浓重的感情,于是,就把阿斗摔地上了,于是阿斗被摔成脑震荡,脑子不灵了,不然哪需要白帝城托孤呢?摊上个傻儿子,没办法哇。

(8)、 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部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

(9)、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0)、说到这个刘禅,首先映入岛主脑海的却是那个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七进七出血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两次救幼主于万军丛中,何其威猛。再第二反应则是,刘禅可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11)、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12)、 赵子龙单骑救主故事源自于《三国演义》。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观音菩萨进澡堂——左右为难!(男身女像去哪边好?)

(15)、刘备的这种人才观,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二位义弟。关羽长沙义降黄忠,张飞巴郡义释严颜,正是效仿刘备爱惜人才的结果。

(16)、我想刘备摔阿斗,其实从表面上看,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因为在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但实际上,三个国家之间并没有完全融合。刘备这个时候正处于魏国和东吴的夹缝中,曹魏和东吴之间一直都没有完全放下,并且互相吞并。曹魏灭亡后,东吴在孙权手里又建立了吴国。所以刘备摔阿斗完全是一个错误。

(1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18)、 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

(19)、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20)、然后说,为你这小东西,差点要折损我一员大将!差点要了赵云的命!太惊人了这个反应。赵云赶紧把阿斗抱起来,赵云听到刘备这么说,都感动得哭了,对刘备讲,我赵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你刘备对我的恩情啊!你连自己孩子都可以不要,你担心我死在阵中。这个刘备真是太厉害了。后来就有一个歇后语,叫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3、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是什么下一句歇后语

(1)、中国在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一共出了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英明神武如秦皇汉武,也出现了不少的皇帝在千百年后都被人们引以为笑谈,其中说“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以及“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在百姓当中是著名的笑话,都是傻子的代名词,然而刘禅真的傻吗?这是一个问题。

(2)、但其实刘备摔阿斗的这个故事,只是在《三国演义》中有所记载,正史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恰恰相反,根据正史的记载,虽然是在那兵荒马乱之中,刘备对于刘禅的教育问题也极为看重,请众多名士给他上课的同时,还会结合实践让刘禅去真正操作一番,以领悟其中的道理。

(3)、                                               

(4)、他在流浪不已的征战中,反而是有过多次为保命而抛妻弃子的例子,以致妻儿多次被敌人所俘虏,换句话来说,他的家人若不是遇到了那个仁义的英雄时代,早已就死过多少回了。反正,家人的命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捡来的。由此也可见刘备实际上是为了事业而不顾家人,只要他自己的.生命存在,左膀右臂的生命存在,才有屡败屡战的机会。

(5)、  很多人认为刘备白帝城托孤,只是托给诸葛亮一人,其实这是误解。刘备托孤,当时是把帝国大业托给两个人的:诸葛亮和李严。

(6)、刘备摔阿斗,其实是刘备内部公关御人术的一次表演,其精彩处是:既收买了赵云誓死随主之心,又教育和感化了当时在场的所有文武随从,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7)、赤壁之战前,周瑜安排好火攻的各项事宜,带众将视察江边时,见江上风吹战旗,触动心事,便吐血倒地,诸葛亮闻讯前去探望,并写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出周瑜心病。后诸葛亮还设坛祭风,助周瑜完成赤壁火攻。(《三国演义》49回)

(8)、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9)、令人感叹的是,刘备对人才的热爱、敬重,还使得他替曹操这个强大的对手挽救人才。

(10)、刘备起兵以来,到五十岁左右仍无所大为,事业无成,还得靠这帮忠心耿耿的兄弟们去打天下。何况退一步来想,就算儿子失去了,还可以再生一个。只是,“千军易得”,却是“良将难求”。所以,在得与失的天平上,孰重孰轻是显而易见的。

(11)、  当初,袁术派兵围攻沛县,是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不管吕布救刘备的动机是怎样的,终究于刘备有恩。等到曹操擒获吕布,将要砍头时,吕布讨饶,表示愿意臣服曹操,为曹操征服天下。以吕布之勇,如此宣誓效忠,曹操不免心动。

(12)、在投身军旅的生涯中,刘备处处留心人才,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与赵云初次见面,刘备就对他敬重,“有不舍之心”,及至离别时的洒泪,是他重视人才的体现;送别徐庶时的落泪,是他爱惜人才因人才远去而依依不舍的真情流露;三顾茅庐求诸葛,更把他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13)、曹操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士兵和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曹军四下涌来,赵云为保护阿斗,七进起出,终于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当赵云把阿斗递给刘备时,刘备却把刘禅摔到地上,说:“为汝这儒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三国演义》第41回)

(14)、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1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16)、这个时代,需要大量人才,也是人才施展才华的时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魏纪》里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有关部门如何正确使用人才,应该说,刘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17)、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18)、三国故事里,类似这样的谚语、歇后语数之不清,您知道多少呢?

(19)、9 刘备上了黄鹤楼 —— 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20)、当时不是刘备手下的人都被冲散了吗,咱们讲了赵子龙一人一马就冲出去找刘备的两个老婆和他儿子刘禅了。刘备当时有两个夫人,一个是甘夫人,姓甘,甘蔗的甘。另一个是糜夫人,是糜竺的妹妹。这个刘禅呢,是刘备和甘夫人的儿子。赵云那个时候承担了刘备一家老小的保卫工作,就像是个保镖。冲散了以后啊,赵子龙出去找人,先碰到甘夫人,甘夫人说在乱军中跟糜夫人和他儿子阿斗走散了。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救下甘夫人,让人先把甘夫人送回去,然后赵云一路拼杀着找人,路上顺便还斩杀了曹操手下的夏侯恩,还夺了他手里的青釭宝剑。这时候有人指给赵云了,糜夫人带着阿斗,坐在一堵枯井边。枯井就是一口井,但是里面没有水了,正好靠着一堵墙,躲在那里。赵云一看到赶紧下马过去,糜夫人当时已经受了伤,腿上被刺了一枪。看到赵云来了赶紧就说,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只有刘禅这一个儿子,你赶紧护持此子,去见他父亲,我死了没关系。当时糜夫人应该已经感觉到自己不行了,逃不过这一劫了。赵云当然不肯,要让糜夫人带着阿斗上马。当时那局面,有匹马才有可能逃出去啊,马跑得快啊。糜夫人就不答应,说不行,将军你不能没有马,阿斗全靠你来保护了,我已经身受重伤了,死何足惜!我死了又怎么样呢。不要因为我拖累了你们,你们赶紧走。赵云还是不肯,赵云都急了,厉声说:

4、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是什么

(1)、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3)、后世对刘禅的评价也达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说他是愚蠢透顶,另一方面则说他大智若愚,今天岛主就介绍一下刘禅的生平,大伙一起客观分析一下。

(4)、盲人看三国(《三国演义》) —— 装模作样;装样子

(5)、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6)、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7)、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8)、“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天下英雄第一人非“刘备”莫属。而曹操、刘备都不希望看到的景象在长坂坡上演了:长坂坡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人仰马翻、一片狼籍。虽然刘备身为一国之君,但是他不愿意看到自己所爱之人有危险,甚至生命垂危、随时有可能被人杀死。所以必须做出牺牲。

(9)、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0)、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11)、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2)、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3)、借东风 ---- 巧用天时(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李逵)

(14)、截止2017年4月1号,已有48287位朋友关注地瓜讲堂。

(15)、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16)、两人喝酒的过程中,司马昭就令奏响蜀乐。就如同当年四面楚歌的效果一样,蜀汉旧臣们全都泪湿衣裳,除了一个人,怡然自得饮酒作乐的刘禅。司马昭就问了:“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17)、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18)、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19)、荣幸大家能够阅读我的文章,希望您阅读愉快,您的阅读能让小编创作更有动力,小编以后会源源不断的创作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奉献给大家!

(20)、  然曹操多疑,转头向刘备征求意见,应该说,此时刘备大可送个顺水人情给吕布,我们来看看“忠厚”的玄德大叔是如何报恩的呢?

5、刘备摔阿斗的谚语

(1)、这头呢,赵云抱着阿斗,赶上刘备,把刚才的事情都说了,讲了糜夫人的事,然后把阿斗抱给刘备,说一开始阿斗还哭,一路上闷在胸口,已经听不到阿斗的哭声了,可能是闷死了。没想到,解开一看,阿斗正在熟睡!睡着了!这家伙。赵云把阿斗双手递给刘备,你说刘备会是怎么个反应啊?我觉得只要是一个正常人,这时候肯定都是心疼自己孩子吧,肯定是急着看看自己孩子怎么样了吧,可是你看刘备啊。

(2)、各位不要认为刘禅这样对诸葛亮是理所当然的,想想其他几位大权在握著名的辅政大臣,比如霍光、张居正一类,那都是在死后被帝王猜忌惨遭灭门之祸的。而刘禅则是豁达大度,气量如海。在生前生后对诸葛亮态度始终如一。

(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歇后语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4)、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5)、  我们看,刘备若真有心让贤,此话宜私下说,当着众人面,说这样的话,无非是想让诸葛亮当众发誓,效忠先帝,效忠先帝的傻儿子。这样就把诸葛亮当众绑在了忠君的十字架上,他即使有二心,也是不敢有二志的,这就是帝王心术,是不动声色的道德绑架,

(6)、刘备通过摔阿斗的表演,收买了赵云的心,同时又教化了其他随从人员。

(7)、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8)、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下面是关于话歇后语的语录29条,一起来看一下吧。

(9)、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血战长坂坡,杀死曹操手下名将五十余人后从乱军中救出小阿斗刘禅。赵云见到刘备“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余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后人评论说刘备摔阿斗是假摔,为拢络人心而已。

(10)、刘备在见到赵云的举动以后大为感动,当场涕泪齐下,将阿斗摔在地上,很愤怒地说:“为了你这小子,几乎损失了我一员大将!”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民间传说中刘禅因为从小被摔过,所以脑子不太灵光,还衍生出了一个歇后语: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11)、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天,曹操派人请刘备去喝酒,并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后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把匙箸掉在地下,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警惕。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14)、报名即送“中高考必备的文学常识”视频课程。

(15)、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16)、  另外的一个原因,诸葛亮与赵云私交甚好,在刘备想要征讨东吴为关羽复仇的时候,诸葛亮和赵云都是反对的,我想,这可能也会招致刘备的忌惮和警惕,领导么,恨下属搞小圈子。

(17)、唐僧西天取经——多灾多难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18)、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19)、赵云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也不过是只有“桃园三结义”资本在公孙瓒手下混饭吃,刘备手下缺的就是人才,而赵云始终如一的一跟刘备就是十多年,对于缺兵少将刘备来说,简直是太难得了。在众人怀疑赵云投降曹操的时候,刘备的话就很能说明问题,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又“……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这样的大将哪里去找哦?就连手下猛将如云的曹操一向都还求贤若渴,赵云对刘备的重要性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20)、    曹操     曹操是三国人物中争议大的一个,和他有关的歇后语也较多。从这些歇后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经历、性格、为人以及人们对他的一些评价,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曹操做事——疑心重。     这个歇后语大概是对曹操性格的总体评价,也是历来得到人们公认的一个结论。正因为曹操疑心很重,所以他错杀了许多人。     曹操杀吕伯奢——多心害死人。     这应该是曹操出道以来做的第一件不得人心的事,也正是这件事先入为主,蒙住了人们的眼睛,使很多人看不到曹操后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     曹操杀华佗——恩将仇报。     蔡瑁和华佗与吕伯奢一样,都是死在曹操疑心之下的冤魂。当然,曹操每次错杀了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杀了吕伯奢之后,死心踏地跟他的陈宫离他而去;错杀了蔡瑁,赤壁惨败;错杀了华佗,头疯痛而死……     作为乱世英雄的曹操,他一生杀人无数。     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曹操杀吕布——懊悔不及。     以上五条歇后语都带一个“杀”字,可见曹操有仅疑心重,而且杀气也很重,有很多人都是被他错杀了的,所以,曹操千百年来一直不得人心,致使当时就有许多人“吃曹家饭,管刘家事——心不在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大概是第一个以沉默来反抗曹操的人吧?     关公投奔曹孟德——身在曹营心在汉。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一个关云长,后还落得个损兵折将。这应该是曹操失败的一次用人了吧?     曹操遇庞统——中了连环计。     庞统当时并未投靠任何一个诸侯,可他为什么也要和曹操过不去呢?我想,除了庞统“看不惯”曹操之外,大概还有下面这个原因吧:     曹操到赤壁——利令智昏。     曹操平时为人不得人心,他带兵到赤壁这件事本身也不得人心,所以才导致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惨败。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华容道上的曹操——难过。     多亏了关云长放他一马,他才大难不死。     当然,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也有许多成功的地方。     曹操做事——大刀阔斧。     曹操做事除了疑心重以外,还有大刀阔斧的一面。讨董卓、打徐州、战官渡……说干就干,坚决果断。正是这种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成就了曹操的一世英名。     之时要用之人。曹操也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有这样一条歇后语: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曹操的这一条用人原则,使众多的文臣武将为他出生入死。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庞德抬着棺材上战场——决一死战。     这些都是“唯才是举”取得的成效。     前面曾提到一条歇后语叫做“曹操杀吕布——懊悔不及”。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为什么在杀了曾把他打得割须扔袍的吕布之后会“懊悔不及”呢?我想,大概是这件事违背了他“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吧。吕布是一个人才。三英战吕布尚且不能取胜,吕布可谓是三国时候的第一条好汉。况且当时吕布已有归降之心,只因为刘备说了一句话,才使曹操下了杀掉吕布的决心。刘备那句话的意思大致包含在下面几条歇后语中:     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吕布杀敌董卓——大义灭亲。     吕布叛荆州——出尔反尔。     吕布为了一匹赤兔马杀了丁原,为了一个貂蝉杀了董卓,他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但他必竟是个人才呀,凭曹操的足智多谋,难道还驾驭不了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以曹操的智谋加上吕布武力,何愁天下不平呢?所以,杀了吕布之后,曹操就后悔莫及了。     另外,曹操也很能以身作则。     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这句歇后语讲的是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正遇麦子成熟,农民们正忙着收割。曹操当即就下了一道命令:凡践踏麦子者一律处斩。不料他自己的马却惊了,践踏了一些麦子。曹操便拔出配剑要取自己的项上人头。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割下头发,以发代首,以正军纪。在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作为一军的主帅,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正是因为曹操能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他的军队才会纪律严明,打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开创曹魏一代基业。     诸葛亮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人物。但曹操因为为人奸诈,一直不受人们的喜欢。而诸葛亮则因为他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民间因此有歇后语赞曰: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然,诸葛亮除了忠心之外,还有其他许多过人之处。如: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孔明的计谋——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出祁山——以守为攻。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斩马谡——执法如山。     这些歇后语都来至《三国演义》,基本是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对诸葛亮极尽赞美之能事。也正因为这样,刘备才会对他言听计从。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就连与他同时代的鲁肃和司马懿也很佩服他: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然而,尽管《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得像妖人一样的聪明,群众雪亮的眼睛还是看到了他的失误之处:     诸葛亮用马谡——明白人办糊涂事。     诸葛亮六出祁山——劳而无功。     还有“孔明弹琴——玩的是空城计”,但人们都知道那只不过是故弄玄虚。     诸葛亮其实也还有虚伪和阴险的一面:     气死周瑜去吊孝——虚情假意;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魏延为蜀汉政权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可诸葛亮却在死后还设计杀他,这一做法实在不令人佩服。难怪人们会说: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也就是说,诸葛亮只不过会点阴阳八卦而已,比街头巷尾的算命先生强不了多少。     人们还说: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这话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诸葛亮原来也不怎么样,他只相当于三个臭皮匠。     你认为呢?     刘备     人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歇后语: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尽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想方设法为刘备说好话,还借曹操之口夸刘备是英雄,但人们还是觉得,刘备除了会哭之外,其他的似乎就没有多在能耐了。真是这样的吗?     刘备出生低微,是个卖草鞋的:     刘备编草鞋——内行。     现在的编织行业还奉刘备为祖师爷呢。     但他“但卑不敢忘忧国”。身逢乱世的他,时时都在寻找机会,总想能有一番作为。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这是刘备走向政治舞台的第一步。随后,他便带着关张二弟参与了镇压黄巾军、讨伐董卓等一系列政治活动,试图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因为势单力薄,人微言轻,始终未能如愿。以致于“刘备困曹营——提心吊胆”。直到有一天,汉献帝认他作了皇叔,他的身价才一下子看涨起来。这就叫做: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有了皇叔的称谓,刘备就有了一张从政的资格证。从此,刘备的命运渐渐有了好转。再加上诸葛亮的出山,更使刘备如虎添翼。这就叫“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但是,好事总是多磨。长坂坡一战,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妻离子散。好不容易逃离虎口之后,刘备便演了一出戏,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是深知其中道理的。所以“刘备杀人——心慈手软”。刘备的哭其实也不过是他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     刘备也是会耍政治手腕的。借荆州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有了荆州作为根据地,刘备的势力逐渐壮大,终一步步建立了蜀汉政权。     由此可见,刘备的江山并不完全是靠哭得来的。他除了会哭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本事。 

(1)、另外,像成语三顾茅庐、危在旦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由分说、不出所料、一臂之力等等都是从《三国演义》中演化而来的。除了《三国演义》,其他记述三国历史的书籍也留下了很多说法呢。《三国志》甚至在日本都产生了影响,比如日语中就有很多谚语、常用语、成语都是来自三国历史。

(2)、刘禅比较幸运,戏份从襁褓之中就开始了,还相当精彩。当年甘夫人生下刘禅之前,曾夜梦仰吞北斗,因此刘禅就拥有了如此个性十足的小名:阿斗。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5)、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6)、这一仗到没到投降的地步呢,其实没有。邓艾的奇袭部队孤军深入,只要把前线的兵力调回来,可以与之一战。但客观来说,岛主只是认为这一仗还有可打的余地,而蜀汉灭亡则是没有余地,这一次已经打到家门口了,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刘禅投降这事,往好的方面说,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的决战。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列举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四字格成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成语的故事。

(9)、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0)、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11)、  问题来了,刘备一方面高度信任诸葛亮,临终托以大事,另一方面,又似乎不是那么全然信赖诸葛亮,另外又配备了一个助手,这个助手可不是一般的人,那是刘璋时期的成都直辖市市长,资历、人望和水平都不低。

(12)、关公开凤眼——要杀人关公走麦城——后一招

(1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14)、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15)、说完刘禅和诸葛亮,再说说蜀汉灭亡的事。首先刘禅执政晚期宠幸宦官黄皓,这个要提出严厉的批评,但也仅此而已了。要把蜀汉灭亡归结在这事上,罪名太重。我们要认清两个事实,一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这里中国指的就是魏,蜀汉就相当于以弹丸之地对抗举国之力。二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汉后期实在是人才匮乏。

(16)、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17)、   刘备对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意思是吕布乃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小人,先后背叛并杀害丁建阳(即吕布第一个义父兼主人丁原)、董卓,暗示曹操不可留下吕布,以免留下杀身之祸。于是吕布大骂刘备是忘恩负义的“大耳贼”,然后被杀了。

(18)、比如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厚待其家人,并于诸葛家结亲。再有一个叫李邈的,据《华阳国志》记载之前因为斩马谡的事和诸葛亮闹了点矛盾,一直怀恨在心,在诸葛亮死后上书抨击他,说其“身杖强兵,狼顾虎视”。这李邈可能自作聪明,揣测刘禅心中一直对诸葛亮大权独揽不满,想蹭一波热点。结果呢,”后主怒,下狱,诛之。“这是刘禅难得一见地发脾气。

(19)、“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这个歇后语广为流传,可谓妇孺皆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似乎使这种说法更得到了经典性的印证,刘备摔阿斗成了他虚情假意、笼络人心的好体现,人们好像没有想到这是他爱惜人才的一种冲动的行为。其实,翻开一部《三国演义》,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仰慕随处可见。刘备虽然出身高贵,有皇室血统,但传到他这一代,家道已衰弱颓废,以致生活困顿,只得靠编织草鞋为生。要使家道中兴,谈何容易?雄才大略的刘备意识到在乱世中要有立足之地,身边不能缺乏高瞻远瞩、富有谋略的贤士,不能没有英勇善战、忠心耿耿的将领,这些文人武将是他锄除奸佞、匡扶汉室的重要资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119句(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