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104句(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

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

1、狄更斯的经典名言

(1)、在写作大获成功之后,狄更斯的第一个尝试是写戏剧,这揭示出他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是一个天生的演员。他热情奔放,容易兴奋,好动感情。他情绪易变,好纵情狂欢。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遗余力地扮演任何角色。

(2)、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3)、从1858年至1870年,有八九年的时间,狄更斯到英国各地朗诵他的作品。他的表演常常使观众群情激昂,无论他朗诵什么故事都能够抓住观众的心。往往他刚一登台,观众席上便会爆发雷鸣般的掌声。等他卸装离去时,观众还久久不愿散去,仍旧欢呼不已。狄更斯对此却很淡定,保持着一种矜持的态度,仿佛这一切与他毫不相干似的。狄更斯不仅从自己的演出中获得了乐趣,更是完全沉醉其中。

(4)、为了改变生活境况,实现做议会采访记者的愿望,狄更斯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速记。一年半以后,他离开律师事务所,去民事法庭当记录员。不久,他开始了做法庭记录的工作,继续提高自己的速记水平。在做这份工作的三年间,狄更斯频繁出入大英博物馆,勤奋阅读。这时,他对演员这份职业向往,便拜专业演员为师,学习朗诵、走台步,常常能一连几个小时练习各种表演动作和表情,他学会了演许多角色的戏。尽管活跃在舞台上的梦想没有实现,但对于文学界来说这是一大幸事。

(5)、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作家,代表作是《堂吉诃德》。他以骑士小说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的冒险经历,达到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的目的。

(6)、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

(7)、该小说讲述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人;

(8)、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9)、《伪君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达尔杜夫。他是一个宗教骗子,靠伪装骗得富商奥尔恭和他母亲的信任,进而一步步为非作歹,终伪饰被揭穿,露出狰狞的面目和丑恶的灵魂,并受到惩罚。莫里哀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在艺术上,莫里哀既遵循“三一律”,又突破它,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0)、故事背景为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儿皮普(Pip)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

(11)、作者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远大前程》一书中。

(12)、幼时的狄更斯酷爱读书,当他意外地在卧室旁边的空房间找到一些书时,便兴奋地争分夺秒读了起来。他阅读的书目主要有《兰登传》《汤姆·琼斯》《威克菲牧师传》《堂吉诃德》《鲁滨逊漂流记》《天方夜谭》等,这些书是他生活中的慰藉。阅读给他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常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物,感到极大的精神满足。

(13)、果戈理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4)、    今天分享的是狄更斯的《远大前程》,这部作品也是考试的重点,常见的考点如下:给定故事情节回答作家作品,关于主人公的名词解释,文章主题分析,作为一篇Bildungsroman典型概述,人物性格分析。下面简单的介绍下这部作品,有个基本印象,备考时务必全面准备。

(15)、这里除了一道昔日花园的围墙之外,再没有当年的房屋,再没有制酒作坊,再没有其他连在一起的建筑了。一切当年的建筑均不复存在。一眼望去,空荡荡一片,外面是一道粗糙的篱笆围栏;但我看到一些昔日的常春藤又扎下了新根,在一堆堆废墟上发出了新绿,虽然那么低低地、那么寂寞地在生长着。一扇篱笆的门半开着,我推开它走了进去。

(16)、    在皮普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出,往往在物质前程越显得远大美好时,他的道德品质越为低下。幸运的是,皮普的道德上的堕落只是暂时迷失了本性,他良心未泯。狄更斯在这一作品中,深刻揭示了种种邪恶的势力对皮普心理成长的腐蚀作用,揭示了所谓的“远大前程”只不过是上流社会腐朽生活的代名词,而对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17)、《雪国》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相结合而开出的一朵奇葩。其主要艺术特色是:“悲”和“美”紧密联系与融合;心理刻画细腻传神;重情轻理,追求精神上的“余情美”;注意通过季节变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和日本传统文学的严谨格调相结合。

(18)、 陶丹玉:《论〈双城记〉中的宗教倾向》,《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

(19)、《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一部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这部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作者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详见文末:《名著:战争与和平》)

(20)、《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的构思叙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这部作品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典型特点,即离奇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夸张手法和“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以及强烈的情感色彩。(相关阅读:《该还原一个真正的了》)

2、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

(1)、狄更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2)、该小说自1860年12月到1861年8月连载于作者制作的周刊《一年四季》,百年来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

(3)、“特别是近些日子,我更常想到你。虽然我生活中有一段很长的艰苦日子,但是我不会去想;我想到的是我竟对珍宝一无所知,把无价之宝竟然随便抛弃。自从我个人的情况不如意后,这些口忆就不得不在我心头占一席之地。”

(4)、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

(5)、Pip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实质上是他弄混了美的定义。Symposium里面讲到,爱中的美,应是指美德的美。一个人的正义,一个人的勇气,也可以是其他很多东西,但不是外表上的,物质上的美丽。Pip遇见Estella的时候不过是个孩子,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尚未形成。而在这种时候,在Estella和MissHavisham的不当引导下,走向了深渊。有趣的是,MissHavisham让她的养女Estella去勾引Pip的原因,也是因为她当年在爱情上遭受过巨大的创伤,一环扣一环,令人感概万千。狄更斯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讲述了当年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工业革命推广至全国,而过去一些传统的美德,如真挚的爱情,淳朴的友谊,似乎都与这个时代无缘。

(6)、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远大前程》一书中。

(7)、《静静的顿河》以荡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形象地描绘了从1912年到1922年间顿河地区的风云变幻,表现了顿河地区哥萨克十年间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历史悲剧。作品中塑造了葛里高里这个复杂的悲剧形象,开创了独特的悲剧史诗的艺术风格。(相关阅读:《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

(8)、接着他应约为一家杂志撰写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这部狄更斯的小说成名作,围绕一位富有的退休商人匹克威克的一系列堂吉诃德式的冒险故事展开。小说描绘了英国社会的全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在批判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时充满了年轻人的幽默,整个故事滑稽有趣。

(9)、《博兹札记》、《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美国纪行》、《双城记》。

(10)、    狄更斯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于社会中的恶行要毫不留情地坚决惩治,对于平民阶层的善良天性更是以细微处不惜笔墨,着意刻画,体现了惩恶扬善的思想主题。同时凸显了爱、忠诚和良心是比财富和社会地位更为重要的主题思想。

(11)、《大卫·科波菲尔》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12)、有人从泰晤士河里捞起一具尸体,依据衣着和证件判断,死者是已故垃圾承包商老哈蒙的独生子约翰·哈蒙,他当时正在赶回英国继承巨额遗产;

(13)、与狄更斯的大多数作品相比,《远大前程》的篇幅不算长,但它的脉络却十分清晰。作品不仅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场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而且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除了作为主人公的匹普和艾丝黛拉之外,乔的善良与温厚,马格维奇的凶悍与孤独,郝薇香的乖戾与脆弱,都令人难以忘怀。

(14)、法国厄弗里蒙地家族的代尔那放弃贵族特权来到英国,不幸被暗探诬陷犯有间谍罪,要判处死刑。代尔那来英国时恰好与路茜同船,路茜出庭作证表明他是无辜的。代尔那的律师也利用他的助手卡尔登与代尔那相貌极其相似的特点说明告发者有认错人的可能,于是代尔那被无罪释放。女儿的爱使梅尼特重新获得幸福。路茜的美丽引起了卡尔登和代尔那的爱慕。卡尔登知道路茜爱着代尔那,他放弃了对路茜的追求,决心要为她的幸福牺牲自己。路茜嫁给了代尔那。正当梅尼特一家过着安宁幸福生活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15)、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成为了那个时代英国社会的主旋律。在这一时期,资本家们为了榨取更大的利润而不借对国内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工人的生活十分艰难,待遇难以与其劳动付出所匹配。越来越窘迫的生活使得工人阶级彻底爆发,在1836年发动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宪章运动”,在经过了三次运动的高潮之后,工人们虽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但是这一活动反映了广大民众的不满和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愤怒,引起了当时英国思想界的巨大反响。

(16)、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创作丰富,有15部长篇小说,20余部中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和散文,一部随笔,两部长篇游记,还有大量的书信等。代表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17)、12岁时,狄更斯到一家黑鞋油作坊做学徒。后来,他这样描述当时的工作:“我的工作是给一瓶瓶糊状的黑鞋油封口,先盖一层油纸,再盖一层蓝纸,用绳把这两层纸在瓶口扎牢,然后齐绳把纸剪平,这瓶鞋油就像药房里卖出来的一瓶油膏一样好看了。”他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8点,作坊的气味令人作呕,到处都是老鼠,可他每周只能挣6先令。在黑鞋油作坊度过的6个月里,他吃不到美味佳肴,有被人遗弃的感觉,十分痛苦。这一经历对他的影响颇大,令他印象很深刻,以至于他后来从未向他的孩子们提起。

(18)、代尔那为了解救领地总管回到法国,被革命政府逮捕,梅尼特带着女儿、孙女到法国营救代尔那。梅尼特过去的遭遇赢得革命者的同情,代尔那获得了释放。但得伐石太太与代尔那家族有深仇大恨,她要复仇,她以梅尼特在狱中写成的厄弗里蒙地家族的罪恶史为控诉书,重新激起了群众对这个家族的愤怒。这一次连梅尼特也无法为女婿辩护,代尔那被宣判死刑。卡尔登为了路茜一家的幸福,设法以自己换出代尔那。代尔那与梅尼特、路茜及女儿一起逃离巴黎。卡尔登实现了对路茜的诺言:“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他代替代尔那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

(19)、Pip爱上了她之后给他带来什么影响呢?柏拉图说打仗之时好派出去的都是情侣,因为大家不想在爱人面前退缩。这种羞耻心是打仗时好的号角。Nobodywantstobeshameful. 而Pip也是一样。他为自己的粗鄙和地位地下感到羞耻,对自己的过去感到轻蔑。羞耻心带来的外化表现是张狂。Pip在得到意外钱财之后,在伦敦极尽铺张奢华,就是为了遮盖他心中的羞耻与对Estella的执念。后结局大家也知道了,Pip一无所有,Estella远走他乡。这段虐恋折磨了Pip一生。

(20)、“我没有想到,”埃斯苔娜说道,“我到这里来和故地告别,竟然又是和你告别,我感到很高兴。”

3、雾都孤儿

(1)、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相传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为他所作。《伊利亚特》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行战斗的英雄。《奥德赛》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人与自然的斗争。作品内容丰富,塑造了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谋篇布局高明,语言生动形象。

(2)、《约翰·克里斯朵夫》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它是描述心灵历程的史诗,深入描述了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它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通过主人公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歌颂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理念。同时通过音乐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合与冲击,把20世纪那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它赞扬这样一种精神与信念——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3)、这部作品原题名是Great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中国把它译成“远大前程”。

(4)、    他其实一直是一个善良的小人物,做很多事情都是迫不得已。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同病相怜,在马格维奇身上,皮普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父爱。他的理想就是把皮普培养成一位绅士。但他没有意识到,金钱并不是成为绅士的标准,真正的绅士精神是以诚实、慈爱、自由和勇气为标准的,与物质的前程无关。

(5)、时来运转,父亲继承了祖母的遗产,获得自由。看到儿子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父亲大为不悦,便带儿子回了家。这样狄更斯又有机会重返校园,他在惠灵顿寄宿学校继续学业。在接下来两年的学习中,他成为优等生,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励,学生生涯充满了快乐。

(6)、    《远大前程》正是狄更斯晚年的作品,这一时期,狄更斯开始自我突破,创作主题逐渐神话,对于现实的批判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制度方面,对于人物内心和人生道路方面有着独特的想法和警示。《远大前程》是一部模仿自传式的手法进行故事描述的小说,也有翻译成《孤星血泪》。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复杂多变,从中表达出作者对于生命、人性、欲望、理想的看法。

(7)、该作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8)、这笔财产后来归老哈蒙的佣人鲍芬夫妇所有的,约翰的未婚妻贝拉小姐也由鲍芬夫妇收养,从此展开了一场争夺,许多人使出种种伎俩,企图从这堆垃圾变出来的财富中分一杯羹;

(9)、《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10)、《双城记》在艺术方面的得失也是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伍厚恺在《论〈双城记〉的艺术特色》中认为,《双城记》在艺术上显著的特点是:“紧紧围绕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成功地安排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平行对照和对比关系”,并且成功地运用寓意性或象征性手段,配合有力的写实手法,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赵炎秋的论文《多元整一:狄更斯长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则从艺术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这部作品在形式上的独创性。他指出,《双城记》由五个叙事单元组成,这些单元相互独立、平行发展,构成《双城记》的多元现象。另一方面,小说的叙事单位又是整一的。它们相互联系、交叉、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形成小说的整一性。此外,《双城记》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悬念设置等方面的特点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除溢美之辞外,部分学者也注意到了《双城记》在艺术方面的缺憾。朱虹在《〈双城记〉——双重的警告》一文中指出:“《双城记》的故事可谓剪裁得干净,可是它的描写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度,难免流于干瘪”。罗经国在《狄更斯的创作》中也认为,《双城记》在人物刻画上是失败的。其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多是狄更斯心目中爱与恨、仁爱与复仇等抽象概念的表现。

(11)、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尖锐地指出,人民群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群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反抗。这种反抗是正义的。小说还描绘了起义人民攻击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既反对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对革命人民过于极端的暴力。但《双城记》备受争议,因为在狄更斯笔下,失控阶段的革命演变成了巨大灾难,狄更斯批判革命人民盲目屠杀,在憎恨贵族社会对他们残酷压迫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阶层,除了仇恨和报复,一无所有。

(12)、除纯文本研究外,随着译介学的发展,在《双城记》的研究领域还涌现了一批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其各种中译本的文章。不少学者和翻译家就《双城记》几个译本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他们指出,在一些译本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硬译”、“讹译”、“漏译”、“错译”、“误译”、“病句”及译文不够传神,未充分再现原作意境等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令译文晦涩费解,语句不通,从而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效果。

(13)、我喜欢狄更斯。早接触狄更斯,是受到中学时期的一位语文老师的影响。他推崇狄更斯,不时会在语文课上给我们介绍一些狄更斯的作品。这位老师经常以家长的身份地位来判别与学生的亲疏远近,对他来说,我的父母大概还是有点用的,所以他对我并不坏,但我真的很讨厌他那个势利的样子。不过,在认识狄更斯这件事上,我确实应该感谢他。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他对狄更斯的评价,他说,狄更斯的作品中突出的就是人道主义精神。读过狄更斯的作品之后,我理解了这个评价,也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14)、《双城记》是狄更斯重要的代表作之由狄更斯在47岁时发表的作品,是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

(15)、《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每部分33篇,加上《地狱篇》前的序言,共100篇。全诗像一篇庞大的寓言,充满了象征的意味。诗人以黑暗的大森林象征意大利的黑暗现实,以诗人的迷途象征人类的迷惘,以三头猛兽象征阻碍人们通向光明的社会恶势力,以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以贝雅特丽齐象征神学和信仰。诗人以一个寓言式的故事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复兴意大利,认识高真理,达到境界的理想之路。人类要想走出黑暗、回归正途,就需要在理性的引导下去认识人类所犯下的罪恶,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游历地狱),涤除各种罪恶,改正错误(游历炼狱),在道德上加以净化,然后还要在神学和信仰的引导下去认识高真理,达到至上之美的境界(天堂)。但丁给我们指出的是一条道德自我完善的“内圣之路”。

(16)、1838年是狄更斯为繁忙的一年,这一年他创作了《雾都孤儿》。小说围绕孤儿奥利弗可怜的童年经历展开,反映了19世纪伦敦下层社会的生活。奥利弗在济贫院出生,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济贫院的生活糟糕,那里的孩子们甚至吃不饱饭,还得做工。可怜的奥利弗因为要求多加一些饭而受到惩罚,他不但被关到黑屋子,还被卖到了一家棺材店做工。在这里他不堪忍受大孩子的欺负和老板的虐待,便逃往伦敦。在路上,他被老贼费金带到了贼窝做小偷。在去绅士布朗罗家偷窃时,他被抓住,送到了法院受审。但奥利弗时来运转,被布朗罗先生收养,过上了绅士生活,但很快他就被这帮贼绑架走了,并被严加看管,不得不继续参与他们肮脏的偷窃行为。在又一次行动中,他受了枪伤,得到好心的露丝的悉心照料,可是露丝却被狠心的盗匪蒙克斯谋杀,而蒙克斯也偶然上吊自缢。警察来搜剿贼窝,盗匪们被一网打尽,奥利弗被解救出来,并回到布朗罗先生身边。小说揭露了当时英国济贫院的可怕生活状况,并通过描写贼窝唤起了读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

(17)、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

(18)、《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2)《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1)(2)

(19)、《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复活》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托尔斯泰的人物心理描写是著名的,他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剧烈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创作总的显示出对人类生存的无比真诚,他的作品的深处,跳动着一颗正直无私、纯真善良的巨人之心。

(20)、此小说贯切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剧中孤儿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

4、大卫科波菲尔

(1)、我喜欢狄更斯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长篇小说格局十分宏大,语言也是出神入化。《远大前程》通过一个少年失去爱情、梦想破灭的故事,描绘了日不落帝国辉煌的时刻众人的群相。后附上Pip对Estella说的一小段话作为总结:

(2)、在英国文学史上,查尔斯•狄更斯是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多以伦敦中下层社会为背景,平易睿智的笔墨中充满人道主义激情。他的小说,就像是英格兰社会的风情素描,一幅幅笔法各异的作品中,既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滑稽场面,也有令读者潸然泪下的悲剧情节;有对社会现象的讥讽,更有对小人物的同情;有天使的欢歌,也有魔鬼的画像。

(3)、狄更斯确实具有超凡的演出才能,尤其擅长即兴表演。如果不做作家的话,他必定是一名出类拔萃的“性格”演员。他能够迅速换装扮演另一个角色,这得益于他敏捷的思维和行动。他的脸部表情丰富,嗓音灵活多变,能够塑造出各类角色。他说:“即兴表演使我着迷——我说不上这其中有多少奇怪的原因,它使我感到遂心如意,所以当我失去一次表演的机会,当我不能用声音和其他手段去扮演一个与我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时,我就感到是一种莫大的损失。演一个美妙的滑稽角色,这其中的滋味真是难以言传啊。”

(4)、狄更斯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5)、该书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好的一部”。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借“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其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6)、歌德是德国18世纪启蒙作家的杰出代表,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创作使德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为《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7)、所有这些美的诱惑,从前我都见过,而我以前所没有见过的是她那一对眼睛,从前她的双眸总闪着傲气,如今却闪着凄凉酸楚的光;而我以前所没有感触过的是那一只手,从前她握手时手上毫无情感,而今天手上有一股真正友情的暖流。

(8)、《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9)、《远大前程》成书于1860年至1861年之间,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晚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埃德加·约翰逊曾高度赞扬这部小说,认为《远大前程》在“狄更斯所有作品中结构和语言都堪称是的。

(10)、卡莱尔这样评价狄更斯的演技:“在听狄更斯朗诵之前,我对一个人的脸部表情和声音所蕴含的能量一无所知。狄更斯表情丰富,瞬息万变,独自表演超过了满台演员,而且他善于模仿各种音调,根本不需要乐队伴奏。……他的确演得妙极了,超过了世上任何一个麦克里迪。他虽然单枪匹马,却使观众们看到了一场悲喜交加、威武雄壮的演出。”

(11)、《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之谜》、《匹克威克外传》。

(12)、幼年的皮普,父母早丧,13岁跟着脾气暴戾的姐姐一家生活,姐夫乔伊是个铁匠,忠厚和善,像对待朋友一样喜爱皮普,他常常护着皮普,免去皮普遭姐姐毒打。有一天,皮普在坟地游荡,遇见了监狱逃犯马格维奇,受到他的威胁和恐吓,为他偷来凿子和铁锤,囚犯因此得以逃逸。老年皮普幽默的调侃道:“先是太胆小,明知不该做的事却不敢不做;后来也还是胆太小,明知该做的事却不敢去做。”

(13)、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14)、《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15)、《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16)、《堂吉诃德》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个的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他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在他身上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又是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尽管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但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又害己。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7)、这部作品并非任意写出,而是以狄更斯以前的十多部作品为基础,是他思想的总结。

(18)、《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19)、(Charles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20)、《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5、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及感受

(1)、“会建的。我就是在建屋之前来这里向它告别的。”她说着,然后用一种十分关心游子的语气说道:

(2)、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6年。受苏联影响,我国的学术界对于狄更斯十分重视,并在1962年狄更斯诞辰150周年纪念时形成了一个高潮。与解放前相比,这一时期的狄更斯研究出现了几个大的转向:首先,从侧重译介国外的观点转为以自己的独立研究为主;其次,对国外狄更斯研究资料的介绍从西方学界转向了苏联;此外,在研究方法上,更加侧重从社会—政治层面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如《双城记》对社会的批判、狄更斯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阶级局限等。杨耀明在《狄更斯的创作历程与思想特征》中的观点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狄更斯由于他的阶级地位很容易接受这种思想(即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他真诚地同情在那个社会里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和穷人的处境……指出他们的不幸是统治者造成的;他愤怒地指责政治制度的不民主及腐败、社会的不正义、统治阶级的冷酷、贪暴、虚伪及其他罪恶”,“然而,狄更斯惧怕并且反对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提倡敌对阶级相互谅解、融合,在保存私有制度阶级差别的条件下改良劳动人民群众的处境”。“在反映、批判那个罪恶社会时”,他“是伟大的”,“当提出调节社会疾病的药方时,就变得糊涂甚至有害了”。

(3)、中国读者接触狄更斯,始于20世纪初林纾的翻译。但当时,《双城记》并没有被译介。民国时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双城记》的评论,这大多散见于狄更斯的传记及一些介绍性的文章里,如莫洛亚著的《狄更斯的生平及其作品》、林海的《狄更斯的写作技巧》、梅林格著的《狄更斯论》、伊瓦雪娃著的《关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问题》……这些文章大都出自3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关于《双城记》的评论尚不够集中和深入,主要仅限于翻译和介绍国外的资料,独立的研究还未展开。

(4)、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5)、“我努力工作只是为了生活,所以——是的,我生活得不坏。”

(6)、查尔斯·狄更斯,世界著名作家,英国人,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其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7)、我于是向前探出脚步。那个身影也发觉了我,也向着我移来,然后又站住,一动也不动。我接近了这身影,看到这是一位女子。我走近一些,身影正想转身,但又忽然停住了,等我走过去。接着,这个身影迟疑了一下,仿佛是显得大惊失色,呼喊着我的名字,同时我也惊叫了出来!

(8)、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这部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

(9)、巴尔扎克是19世纪现实主义杰出的作家之也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小说家。他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包含了91部作品,有两千多个人物。他将《人间喜剧》分为三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主要描写法国当代社会风貌,内涵为丰富,作家又划分了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作品,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史。艺术上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尤其在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方面有出色的表现。(相关阅读:《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

(10)、《大卫·科波菲尔》的写作过程让狄更斯重温了过去的幸福时光。大卫也和他的创造者有相同的经历:黑鞋油作坊、马夏西债务监狱、恋爱经历、民事法庭、议会采访记者、写作方面的成功。大卫和他一样,也有演员的气质,也对婚姻未能如意感慨颇多:“有时候,我脑子里确曾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我的妻子能真正成为我的贤内助就好了,然而她那缺少个性和毅力,她无法支持我、帮助我,无力填补我的那种若隐若现的空虚……”

(11)、《红与黑》成功塑造了于连这一典型形象。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出现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艺术典型,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他性格中核心的和深层的内容,这种自我意识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又生出自由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于连的一生奋斗,激荡着追求自由平等的政治热情,也充满追求个人幸福的利己主义欲望。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大革命过后英雄主义尚存的法国社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投射出司汤达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心理欲望。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反压迫、求自由,坚定地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象征的意义。

(12)、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生动的细节描写、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分析,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因此其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认识价值,着实值得一读。

(13)、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应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如果这样理解,就领会错了狄更斯创作这部作品的意义。

(14)、“我一直在希望有一天能回来看看,可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使我不能回来。多么可怜的、可怜的故居啊!”

(15)、Pip是个贫苦的孤儿,与姐姐和姐夫一起生活。一次偶然的情况,他成为富有的老处女Havissham和她的侄女Estella座上客。Pip一心想作“上等人”,疏远了真正的朋友。但终,他惊异地发现他的保护人实则是他帮助过的在逃的囚犯,关键时刻救助他的也是他的贫贱朋友。Pip恢复了纯朴的天性,对远大前程的期望终成一场幻梦。

(16)、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由于对俄罗斯文学无以伦比的贡献,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和“俄国诗歌的太阳”。主要作品有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说《上尉的女儿》等。《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体小说。作品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17)、    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此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对于金钱的崇拜让社会道德变得一文不值,人们丢掉了人性之中宝贵的善良,千方百计追求利益大化,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狄更斯感到深切的痛心和失望,作为一个小说家,他唯有拿起笔,用文字来鞭笞社会的无情与冷漠,呼唤人们心中残存的良知和人性。

(18)、“这块地还是属于我的。只有这块地我总算还保留住了。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一点一点地离开了我,唯独这块地我保留住了。在这些令人伤心的年代里,就只有这一件东西我还是坚守下来没有卖出去。”

(19)、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旗手。他的创作和理论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侧影。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0)、“Youhavebeentheembodimentofeverygracefulfancythatmymindhaseverbecomeacquaintedwith.ThestonesofwhichthestrongestLondonbuildingsaremade,arenotmorereal,ormoreimpossibletodisplacewithyourhands,thanyourpresenceandinfluencehavebeentome,thereandeverywhere,andwillbe.Estella,tothelasthourofmylife,youcannotchoosebutremainpartofmycharacter,partofthelittlegoodinme,partoftheevil.”

(1)、司汤达,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红与黑》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详见文末:《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2)、    批判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欧洲的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现实主义文学基础之上形成。一般把狄更斯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早源于1837年-1841年的五部长篇小说,此时的创作追求人性中的“善”,塑造的人物形象过于平面化,缺乏对社会黑暗面的挖掘和探索,作品中充满较多童话色彩和巧合环节,对社会的批判力度明显不足。在1842-1858年间,逐步确立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狄更斯的阅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乐观心理却因美国之旅的失望归来而有所减淡。作品中的人物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平面化了。由于对社会的不断深入了解,狄更斯认识到了以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腐朽的社会现实,底层人物永远无法跻身于上流社会,而种善因得善果的信念也被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而打破。1858-1870年,狄更斯发表了四部小说,小说中乐观主义色彩消失殆尽,作品转型为对社会冷峻严酷的批评,善良的人物也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换来成功。

(3)、该书发表于1938年,正是英国阶级冲突愈发激烈之时,其故事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故事的背后蕴藏的道理、反应的社会状态很有品读和研究的价值,是人们深入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一个好途径。

(4)、1847年,狄更斯成立了自己的剧团。他既是一个天生的演员,又是一个天生的舞台监督,集演员、导演和舞台监督于一身。虽然他忙碌不堪,但却总是精神焕发地训练演员们排练,直到累得他们直不起腰来。在演出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时,狄更斯扮演夏禄,连女王和亲王都亲临观看。可是,在这些演出结束之后,他又会为日常生活的单调无聊而唉声叹气。他渴望周游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和见到全场向你起立,面对一张张的笑脸、一阵阵的欢呼相媲美!”狄更斯临终前说,他一直希望“当一个伟大的演员,让公众拜倒在我的脚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104句(狄更斯简介及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