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名言流血
1、
(1)、B、严复等支持《国闻报》,成为北方有影响的报纸。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凭借这一记忆,提醒的美国人、加拿大人和西方社会,让他们了解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在亚洲那块古老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曾遭受过怎样的人间浩劫,又有着如何难以形容的刻骨铭心的伤痛。
(4)、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6)、 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7)、(谭嗣同墓碑)谭嗣同墓地占地约160平方米左右,四周杂草丛生。坟冢呈半圆形,小圆扁卵石铺盖冢顶,三面立石柱,青石板圆围。坟冢前有拜台,两侧护围,成八字状。后立墓碑三通,祁阳石质,主碑刻楷书碑文“清故中宪大夫谭公复生府君之墓”。
(8)、父亲对玛格丽特的教育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的“残酷”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玛格丽特上大学时,1年内学完了学校要求学生们上5年的拉丁文课程,同时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40年后,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她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9)、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10)、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11)、同意观点B。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学习西方。
(12)、谭嗣同(1810—12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13)、从热闹的角度,可从反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为争名而躁动的心,为获利而起的纷争,以及一些不理性的叫嚣与谩骂,还有一些彼此的恭维与谄媚。可以批判热闹的喧嚣与浮躁,批判现代社会的功利与短视,批判一些人坐不了冷板凳,心浮气躁,热热闹闹;可从正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生机与活力,热闹的背后是人间烟火,是百家争鸣,是开放与活力。
(14)、母亲节感恩,别陷入庸俗泥淖,忌浸染作秀风气。近年来,报端常现误读“母亲节”的新闻,比如江西省德兴市新岗山明德小学100名学生相聚在校园,通过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迎接“母亲节”的到来,以此表达对母亲的爱戴和尊敬;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初二全体同学在操场上集体下跪,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不少同学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跪父母”;再如武汉市不少中小学甚至大学给学生布置了亲情作业,如给母亲送花、洗脚,给父母写“一封家书”等,虽然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目的一致,即让学生感悟亲情,孝敬父母,并学会生活自理,但尤其不要生硬地把母亲节演变为“洗脚节”、“下跪节”等。对母亲感恩,又何必非选择某一天来洗脚和下跪呢?感恩母亲,应当把每天都当成母亲节来对待,亲切自然地去关爱母亲,去表达情感,去让她们感受到来自子女真挚的情怀。
(15)、(石虎)有人曾产生质疑,就是谭嗣同被杀时,他的父亲为何见死不救?这样的质疑是有道理的,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当时是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谭继洵为何见死不救,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为了保住官位,其实不然。谭嗣同被杀后,谭继洵也未能幸免,他被革职回原籍,仅过两年,谭继洵就忧惧而死。
(16)、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17)、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18)、第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的放下与洒脱。不争是万千阅历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种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
(19)、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20)、清 谭嗣同《仁学》:夫心力大者,无不可为。
2、
(1)、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2)、谭嗣同(1810—1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3)、先是文教改革,以“废八股,兴西学”为核心,这一做法得罪了士绅阶级,但同时也令不少寒窗苦读许久的书生辛苦全部作废,虽然中间设立了3年期限,但是这种缓和期太短了,自然令人难以接受。梁启超后来在批注相关史料时,也反思说:“使数百万之老举人老秀才一旦尽失其登进之路,恐未免伤于激进,且学校生徒之成就,亦当期之于数年以后,故此数年中借策论科举为引渡,此亦不得已之办法也。”
(4)、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5)、译文: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6)、这位长空英雄,用人生珍贵的16秒,践行了军人为民的责任。16秒钟,飞机陨落,却有一颗侠义的灵魂化为明星,永保人民。
(7)、(坟冢前的祭台)谭嗣同墓地前有华表一对,石马、石虎各一对。另外,华表上分别镌刻着: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这两句话是谭嗣同的名言,可以说是谭嗣同的人生追求,也可以看作是他从容赴死的内心独白。
(8)、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11)、(墓地杂草丛生)在谭嗣同的师父胡七(胡致廷)编写的《谭嗣同就义目击记》中,我们看到了谭嗣同被处决的情况,“那天用的刀叫什么‘大将军’,一刀飞去,鲜血汩汩然冒出,脑袋还装在颈脖上哩。这不叫砍头,叫锯头,锯头比砍头的痛苦要添上几百倍,而且还剁了30多刀。”难以想象,谭嗣同究竟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后被斩首。
(12)、关注「学习语文」,定期为伙伴们推送有趣的资源哦~
(13)、“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闻报》
(14)、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雨果《悲惨世界》
(15)、杜维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但是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
(16)、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反对新政。谭嗣同等幻想得到袁世凯对变法维新的支持,但迅即被袁出卖。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谭嗣同拒绝出走。
(17)、“望门投止思张俭”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18)、(石虎侧面照)尽管没有救下儿子,谭继洵对儿子被杀也颇为心痛,他给儿子写了一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谭嗣同死后,葬礼简陋,“用草席将谭嗣同的遗体裹好,运回浏阳会馆,装棺入殓。”
(19)、那么多故事,那么多传奇,终到了我们的中学课本里,“狱中题壁”就闹出这样一幅插图,也是醉了。不过话说回来,谭嗣同的书当中,少儿不宜的内容不少。比如他的名著《仁学》,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20)、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
(1)、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2)、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日新月异的进取精神,还需以怀疑与思辨为佐助。谭嗣同自幼接受的是传统教育,父亲谭继洵希望他按照传统知识分子的路数参加科举以求仕进。但他不蹈故常,对固有的知识体系、规则体系敢于提出怀疑。写于早年的《石菊影庐笔识》,分为“学篇”与“思篇”,较为鲜明地体现了他在阅读传统典籍时的怀疑与思辨。《仁学》更是在此基础上的产物。书中对二千年来的专制体制,不仅敢于批判,而且善于批判。敢于批判源于怀疑精神,善于批判则得益于思辨精神。如对历来视为美德的俭,谭嗣同鞭辟入里,以举例、对比、放大与缩小比率等多种方法,论证了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这就使其破俭立奢、提倡工商业的主张有了充分的依据。其中展现的不仅是雄辩之才,更是逻辑的严密和思想的深刻。又如对封建纲常的批判,揭露统治者以不惜乱他人夫妇之伦、绝他人之嗣续,以彼矛攻彼盾,畅快淋漓地揭露其虚伪、残暴、荒淫与贪婪。
(3)、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4)、在位皇帝:光绪帝(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
(5)、命运给他16秒,他就用凛然之生命担当起人民的安全。“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就让生命转向……”
(6)、根据清人笔记记载,戊戌六君子牺牲时并不像电影里表现得那么壮烈,康广仁因为是康有为的弟弟,属于受牵连的,一直念叨“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其他几人,也多是因为和康有为的关系而死,有的甚至政见与康梁并不相同。只有谭嗣同是求仁得仁,知道自己必死,也知道自己为什么死。所以在菜市口,也就谭嗣同淡定,说了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赴死。虽然死得壮烈,但大清毕竟是有王法的,五花大绑、验明正身后到下跪开刀,这些例行公事是少不了的。砍头用砧板,闻所未闻。愚民扔臭鸡蛋,更不可能,须知当时的老百姓吃个鸡蛋属于进补,怎么舍得用来扔呢。
(7)、“我自横刀向天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
(8)、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9)、(墓地前华表)鲜为人知的是,谭嗣同被斩首的过程残忍。在常人看来,斩首就是刽子手砍掉犯人脑袋。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谭嗣同几乎是“锯下头颅”。谭嗣同被抓获后,慈禧太后决定以残忍的方式来处决谭嗣同,命令刽子手用钝的刀。
(10)、谭嗣同名言: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11)、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
(12)、译文: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13)、双腿残废后的初几年,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他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他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他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他都在这园子里呆过。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4)、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15)、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6)、皮尔·卡丹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是父母安排他去一家缝纫店学艺 谋生....这令他痛苦不已,皮尔·卡丹给当时一位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写信,诉说了 自己苦闷。没有想到那位艺术家很快给他回了信,在信中告诉他:人应该先学会 解决生存问题,再才谈得上追求理想,你应该听从你父母的安排。皮尔·卡丹看 了信后,欣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到巴黎一家裁缝店当了学徒。 皮尔·卡丹似乎天生就具备做服装的才能,仅两年工夫,他的手艺就已经超过了 他的师傅。今天,在12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天有20万人在600多家工厂里生 产着他的800多种不同的专利产品,其中包括“皮尔·卡丹”和“马克西姆”两 个牌子。梦想做舞蹈家的皮尔卡丹只能做一个裁缝,可是他照样成了世界企 业家。 启示:皮尔·卡丹的放弃,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先解决生存问题,再创造辉煌。 人生就要懂得放弃,放弃是壮士断腕,成就的是辉煌的未来。
(17)、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了新的照法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光绪帝对这次的变法支持力度很大,甚至允许他们可以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而且他一定要改正才可以,但是因为光绪皇帝名存实亡,没有真正的权利,而谭嗣同等人变法的过程有极为的激进,打击了当时的旧贵族,甚至危害到了慈禧的利益。所以在同一年的9月,慈禧发动了政变,废除了光绪皇帝便将他关押起来,同时也要处决参与变法的所有人。
(18)、这和“中国”这称呼得来出处很相近,中国强盛的时候,丝绸瓷器远销欧洲,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人都被中国制作精美的产品所吸引,唐朝时日本也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中心之国”这个称呼虽是自称,但也有国家强盛的基础作保障。由次在清朝时期也有“中国”之称。
(19)、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激进者。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以身殉道的悲壮,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20)、谭嗣同的浏阳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区北正南路98号,始建于明末清初,主体原占地21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通高8米,大小房舍24间,南北朝向,全木结构,工艺精美,古朴庄重,系典型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风格。
4、
(1)、1894年的甲午战争之后,原本高高在上的天朝大国竟然被日本这个弹丸小国所击败,终耻辱的签订《马关条约》赔偿2亿白银给日本,消息传来之后,在北京应试的书生群情激愤,康有为更是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康有为、梁启超联名上书的活动得到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不过这次活动,终被闻声而动的保守派官员阻挠没能呈到光绪帝面前。但是之后,随着德国抢占胶州湾事件的爆发,,要求变法图强的呼声汇成山呼海啸之势,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不再被视为“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救时之方,康有为这一次的上书终于成功得到光绪帝的召见。
(2)、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3)、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个跳动的心中发出的,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朱明然《萍踪寄语》
(4)、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谭嗣同《狱中题壁》及其插图
(5)、萧红从小就是一个反抗者,她从专制的封建家庭里逃出,受尽苦难。后因生活所迫与王恩甲同居,在怀孕时被抛弃在哈尔滨的小旅馆。走投无路之际求助报馆,从而与萧军结识,而疯狂地相爱了。时局动荡,他们颠沛流离,多次身陷绝境,互相支撑着坚持下来。与鲁迅的结识成为两人命运的转机。鲁迅的关爱和推介,使他们的作品得以出版。萧红因《生死场》扬名文坛。然而身体的病痛与爱情的创伤仍让萧红无法解脱。她独自旅居日本期间又遭逢鲁迅逝世,再次受到巨大的打击。回国后她与萧军仍是爱恨交加,分分合合,终于痛苦地分手,与端木蕻良结合。不久后萧红再次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身心都受到了无法弥补的摧残。与端木移居香港后,身体每况愈下,仍坚持创作。她心里仍旧爱着萧军,却又无法再见。终被病痛折磨殆尽,在战火中凄凉地死去。
(6)、对此,一些人呼吁,让母亲节“去商业化”,恢复亲情节日的本来面目,然而母亲节成为公共节日的一刻起,就不再属于任何一个人,包括“母亲节的母亲”,商家也好,普通人也罢,都有权为母亲节赋予自己所喜欢的任何定义——只要一个愿打,另一个愿挨。那些无伤大雅、有助家人心情和氛围的花朵、礼物和祝福,哪怕掺一点点假,有一些些煽情,又有什么关系?作为母亲,难道不会笑着接纳儿女们所回馈的一切吗?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节日习惯”,也未尝不能给“自家的母亲节”添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谭嗣同名言流血【文案6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