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 诗经【129句文案】

一、诗经中用典

1、百年逢缱绻,千里遇殷勤。愿持江南蕙,以赠生刍人。

2、后以“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3、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4、译文:西北边疆秋天到来,与中原风光大不相同,大雁也不愿停留,一直飞向衡阳城南。

5、(鸣于乔木)《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6、“文化取名”虽有附庸风雅之倾向,但也不失一剂良策。但“文化取名”并不等于玩“文字游戏”。现在,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取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名字,不是刻意地堆砌那些华丽的、优美的词藻,就是一味地选择那些只有在古籍里才找得到的深奥词汇,表面上好像达到了“文化取名”的标准,实则只是为了“文化”而“文化”,往往违背了取名的初衷名,让人觉得是刻意而为,矫揉造作,给人以缘木求鱼的感觉。

7、(蒹葭伊人)《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8、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①果何心。

9、古诗的景物形象鉴赏百题

10、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11、《行路难》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2、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13、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

14、张教授认为:诗词叙事允许虚构但不允许虚伪,允许具备可能性合理性的想像却不允许荒谬的瞎说。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来说:读者阅读诗词,首先要对与作者和作品相关的真实信息有一定认知,从而进行可能性联想,产生“理解之同情”;一般阅读所需要的认知未必全面深细,只须对作品预设的主要元素有必要认知即可;读者只知作品而不知作者、不知本事的阅读也是常见的,那全然是可能性阅读,以张教授的作品《金缕曲》为例:

15、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16、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

17、“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8、(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19、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深圳信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创建于2012年,基地以五经之首《诗经》为核心,将诗经305首进行原创谱曲,融合音乐、传统礼、汉服、茶道、古琴、箜篌、木工等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基地贯彻“诗经+”发展模式,以传承诗经文化为核心,立足深圳、服务湾区、辐射全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承基地。

20、奇怪的是,论诗的流传程度,《木瓜》远比《抑》要广为人知,但人们往往爱用“投桃报李”,很少用“投木报琼”,甚至《全唐诗》里还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语句。

二、典籍里的中国 诗经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素月分辉表里俱澄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文王、大明、緜、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

3、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4、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5、用典助读:该典故原是一首劝世诗的首句,它告诫人们要安于贫贱,对生活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作者在这里引用此典,一方面是说自己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另一方面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诗人将与官场决绝,安于贫贱地过着田园生活。

6、B.第二首词前两句描写了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的乡野春色。

7、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9、毛传:“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1、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12、《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3、诗词如何愉悦人的精神?

1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5、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16、苏武才为典属国①,节旄落尽海西头。

17、第三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18、后以“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19、出自《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20、写登飞来峰的感想。“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在这里是用典。表现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三、诗经中用典描写过哪些人物

1、用典的原理是共识和引导:用具有共识性的意象作比况式叙说,建构阐释的可能。因此知晓度越高的典故,越适合共享。因此诗词用典一要力避生僻,不宜为装饰和炫耀而刻意堆砌;二要尽量用得贴切恰当自然,不能故意卖弄,以艰深文浅陋。以张教授作品《贺婚》为例:

2、(释义)《白驹》是一首别友思贤的诗。生刍是指青草,喂马吃的草料。在这里诗人说,皎洁的白马在山谷中跑,青草一捆,等待友人的来到。别后音书莫吝啬,心存疏远非知交。在这里白驹代指贤人、友人,而生刍可养白驹,因此后来就用生刍比喻礼贤敬贤,或直接代指贤人,也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周兴嗣是吴均的友人,吴均在这首诗里,用生刍代指贤人,也就是周兴嗣。

3、社会上传统的《姓名学》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姓名作为文化符号,带有时代变迁的信息,铭刻着不同的文化观念,凝聚着父母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蕴含着我们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目标追求。每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取一个响亮的、优雅的、有品味的名字。但我们一定要遵循着“好听、好记、好写”的理念,这样的“文化取名”才会让我们真正从心底里感到舒坦和满意。

4、给宝宝起个好名,一生荣华富贵!

5、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翻出新意。化用典故,借“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名都需要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6、(桃来李答)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7、A.这首诗夹叙夹议,语言平易浅近,却能够于平淡之中见深情,真切动人。

8、郑玄笺:“言鸮恆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9、C.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春日送别的图景,抒写了惜别和怅惘之情。

10、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1、对比是存在的形式和内容,也是思维的方式和内涵。对比叙事给读者提供认知反差,从而加强叙说的冲击力、感染力,造成审美惊奇感。审美惊奇感实际上是一种新鲜感,如孟浩然的《春晓》,二十个字的转折叙事中嵌着一条喜悦又伤感的理路:惊喜——惊奇——惊叹——无奈。又如《诗经·小雅·采薇》:

12、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13、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4、《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15、出自诗经的典故蝇营

16、D.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是说整首词中既有虎啸龙吟般激烈悲壮之情,又有涓涓细流般和缓之感。

17、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18、B.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穷巷”即“深巷”,“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

19、曹操的《短歌行》属宴席上的即兴之作,抒发了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渴慕延纳人才共襄大业的情怀。诗中三处用典,层层递进,富有条理地展露作者延纳人才的情怀由“殷切”到“热切”,再到“迫切”的变化、上升过程。

20、(作舍道边)《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四、诗经中的经典

1、何处相思明月楼唯见江心秋月白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2、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古以为泾水浊,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恶分明。

3、(答案)本联写作者“脱下官服,换来隐士们所居商山处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用了秦末唐秉等四学者隐居商山、屈原被放逐写出《离骚》的典故,表达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东坡《江城子》中亦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冯唐持符节到云中郡对魏尚赦罪复职之典,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之意。这同样反映了用典在古诗词中传达诗人情感,使诗意深厚含蓄、深远隽永的作用。

4、易错字有:“映”“荻”“瑟”“溪”“幽”“佳”“繁阴”。

5、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6、E.诗歌的后一联,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7、曹操《短歌行》引用《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9、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11、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12、蔽芾(f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b)。

1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运用设问和典故,借用曹操和刘备的典故,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15、资料来源于张海鸥教授《诗词叙事的可能性和审美原理》

16、“八百里”原指牛,这里泛指酒食。用典贴切,写出战前的准备充分,烘托出一种热烈豪迈的气氛。

17、《诗经》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中国古代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诗经》的熏陶。

18、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19、不过荇菜留给世人的印象,不全是吃,还有它飘摇浮动的姿态。很多年后,徐志摩漫步在康桥之上,同样吟哦它说:“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0、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因为对古代文化或古人事迹了解不多,遇到用典的现象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学习典故很有必要。

五、诗经中的典故

1、岸芷汀兰烟光凝而暮山紫黄发垂髫伛偻提携焉用亡郑以陪邻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两朝开济老臣心气吞如虎

2、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3、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4、逢灾罹祸每成殇。已惯无声忍断肠。

5、译文:相信总有一天我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到时定要扬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6、张海鸥教授作品《答伍巍教授梅雪高义》:

7、D.“可怜宋帝筹帷处”中“可怜”一词是指诗人同情宋武帝的遭遇。

8、易错字:始、渊、蛟、豪。

9、后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10、A.首联“伤离情”三字表明诗人来到江干古渡口是来送别朋友的。

11、“渭阳”一词出自(诗经)唐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12、匈奴犹未灭,魏绛①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13、(同仇敌忾)亦作“同仇敌慨”。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

14、表现手法与阅读美感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6、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17、《诗经》“六义”指的是凤、賦、比、兴。雅、颂。关于这一点的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賦,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把“六诗”称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中,风、雅、颂这三个是就诗的内容而言;赋、比、兴,说的则是表现手法。賦就是把诗人的感情或相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从而表达诗人的情感;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常在诗的开头用兴的手法引出后文,这样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就构成了“六义”。。

18、译文: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离弦像响雷一样震耳。

19、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20、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六、诗经中用典

1、焉得思如陶谢手②,令渠述作与同游。

2、毛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3、《赤壁》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5、——如此美男,清扬温婉。

6、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

7、信有情怀亲道艺,恐无意趣近簪缨。

8、第三处用典出现在全诗的结尾,处于作者情感表达的高潮阶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其时正“挟天子以令诸侯”,地位与周公相仿,周公当年“一沭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的迫切求贤之情,正是此时此地曹操的内心所想。第三处用典,表达的正是曹操处用人之际“唯才是举”的迫切心情。

9、第一处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典出《诗经·郑风·子衿》。把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专注、专殷切的情感,以女孩子恋慕情人为喻。生动、贴切地表达自己在招贤纳士一事上的全神贯注、始终如一。

10、高考模拟思乡怀人诗的感情与手法(40首)

11、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

12、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13、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

14、可能人人都知道有个成语叫“投桃报李”,意思是与人交往要知恩图报,也比喻说要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典出自《大雅·抑》,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还有一个成语叫“投木报琼”,比前者更重一层,你给我木瓜,我回你以美玉,初指男女互赠礼物,后也指报答他人的深情厚谊,同样典出《诗经》,《卫风·木瓜》写:“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16、(清渭浊泾)《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

17、(出谷迁乔)从低处移到高处。《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18、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催,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19、注意以下关键字的正确书写:萧、觞、销、幽。

20、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1、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2、现在,曝光一下后为女儿选用名字的情况,大名:牧荑,小名:垚垚。牧荑,源自《诗经静女》之“自牧归荑”,牧即放牧,有希望女儿将来自由自在生活之意,但对这个字,我现在有些后悔,因为女儿性格过于外向,不能收放自如,弄得我这个放牧之人已有疲态;荑即一种草本植物,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很美,我想女孩子取个花花草草的名字很好。至于小名垚垚,自然是来自老公的创意“青垚”二字。“垚”的词意为:青色的小山。

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诗经·周南·兔罝》

4、(注)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属玉:鸟名。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莫:即“暮”。

5、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6、新用户点击上方“道法风水世家易博士”一键关注

7、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8、《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

9、《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典籍里的中国 诗经【12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