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借喻的句子【122句文案】

一、借喻的句子

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本体和喻体关系不同

3、③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4、●奇妙有趣的三叠字,看看你认识几个?

5、①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6、隐喻[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本体)(喻体)(本体)(喻体)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7、(3)用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8、②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9、上面两组中A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尽”“血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尽”“血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10、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11、用事物的范围代事物。例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句中的“四海”代指四海之内的国家。(译)六国灭亡了,四海之内的国家统一了。

12、又如另一首南朝民歌《读曲歌》:

13、例谁是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可爱的人。

14、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15、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16、②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17、鲁迅先生以“花白胡子”代指“一个留着花白胡子的人”,笔法简练,既捕捉与代入了体貌特征,又增加了文字的画面感。

18、用事物的一部分代替事物的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指代所有的物品。

19、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20、夸张是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二、有关借喻的句子

1、(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3、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4、对偶的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表意凝练,概括力强。

5、①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6、例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7、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8、贾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四个人名,单独来看,是看不出有谐音的运用的,或者更深的含义,但是合起来看,则:

9、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0、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故称。代指史册、史书。

12、明喻:他像风似的从我身旁掠过。暗喻:你是太阳,照亮我的家门。借喻: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

1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15、(译)大王曾经听说过老百姓发怒吗?

16、隋唐的文人,大多从民歌中吸取营养,也运用双关写下不少佳作。

1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以“黄花”指代菊花。

18、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19、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20、春天是个魔术师,谁比她更神奇,谁比她更美丽,她用魔杖拍拍天空的脸庞,天空顿时露出了笑颜,明媚的阳光给云朵镶上金边,她用魔杖碰碰大山的肩膀,群山马上睁开惺松的睡眼,脱去灰色的冬装,换上鲜艳的衣裳,她用魔杖点点大地的胸膛,花儿草儿赶紧钻出被子,仰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她用魔杖敲敲河流的琴弦,河流立刻发出优美的潺潺,情不自禁唱出心中的喜悦,春来了!春来了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

三、借喻的句子50个

1、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高个儿”当不了挑山工。

2、夜晚一次又一次地到达我这里,让我怀疑自己是宇宙的计时工具。

3、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句中的“干将”本来是一个善于铸剑的工匠的名字,这里用其代指锋利的宝剑。(译)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出耀眼的光芒。

4、点击上方“蓝色”文字为您提供写作服务

5、●《人世间》大结局:经典8句话,让人醍醐灌顶

6、(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7、就在其中创造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8、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

9、明喻是比喻的一种,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10、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11、同类相比不是比喻。如,“小玲长得很像她妈妈”,表示推测、想象,不是比喻。又如,天好像要下雨了。

12、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13、对照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14、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5、用材料代替本体: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是指吴地出产的丝;“蜀桐”指蜀地出产的桐木,据说“吴丝”和“蜀桐”都是制造箜篌的上等材料,以此指代箜篌。

16、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个本体进行描述。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7、③女人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18、(答案)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

19、“碑”谐音“悲”,本意是含着悲苦,却不能说出。那种苦闷抑塞的景况,倒真像大石头塞在口中、压在心头一样。

20、③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四、借代的句子

1、女子剥弄莲子,看到莲子青如水,就像自己对男子的爱情,清澈纯洁。又正因莲子青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她才会对莲子也产生爱怜之意,珍重的放置在怀袖中,因为穿得是杏红的单衫,所以“莲心彻底红”,“红”赤城也。

2、(1)用比喻句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3、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杨二嫂”“圆规”那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再清楚不过的。“圆规又讲话了”“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后一个“圆规”与“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极不和谐,分明是借代。

4、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广泛的修辞方法。

5、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6、“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

7、恋爱摇头晃脑地钻进你的怀里,像猫咪一样温暖。

8、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门前一棵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10、舛(chuǎn)互是指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

11、在高考中,也会经常遇到“谐音双关”的考题,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12、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13、年龄一大,相信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和牙齿磨损一个样。既非玩世不恭,又不是疑神疑鬼,只是磨损而已。

14、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重要的标志。

15、这句诗的双关包含同音不同字和同音同字两种情况。

16、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17、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18、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

19、顶真的效果: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0、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尤其是末句,“绿肥红瘦”的意象攫取,极尽传神之妙。以绿、红两种颜色借代树叶和花朵。“肥”字写出了雨后的叶子水汽充盈的舒展之貌,“瘦”字写花蕾被雨点打落、凋谢稀少之貌,用字极简,而色彩明艳,引人浮想联翩。

五、借喻的句子

1、例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2、拈连是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3、……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逊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

4、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中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用“梨花”来比喻在颜色上与其具有相似性的“雪”。

5、从书中或明或暗的巧妙双关的运用,足以证明曹雪芹的良苦用心,都说《红楼梦》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由此可见一斑。

6、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7、那些枯枝、衰草以及其它怀旧的事物因了你而华丽转身

8、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9、用结果代替原因: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10、释义: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采用借喻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11、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12、②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13、同音同字,就是字音字词皆同,但含有双重意思。在魏晋南北朝民歌中,此类双关也大量运用,如《子夜歌》:

14、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5、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态、感情或言行。如,小溪一路欢歌,向着大海奔跑。

16、反复:相同词语、句子的重复。效果:突出、强调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

17、●47个搞笑脑筋急转弯,你能答对多少?

18、15656960556

19、自从那次误会后,我和她之间被一堵厚墙阻隔着。

20、温飞卿这个双关用得很精巧,把人事、时代习俗、情感都融入其中,寓意深刻。

六、借喻的句子

1、另一首民歌《子夜歌·其一》诗云:

2、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3、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第一次明确地将借代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

4、(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5、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6、(例2)谁是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可爱的人。

7、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如,咱们硬气,坏蛋就得夹着尾巴逃跑。

8、(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9、●40句适合发抖音的搞笑文案句子

10、有些句子像比喻而非比喻

11、“甄士隐”谐音“真事隐”,意为将真事隐去。

12、18019990823

13、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整体。“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不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白熊”的人――与后面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

14、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如:每天天不亮,黄马甲们就来到大街上,挥动扫把,在太阳升起的同时,将一个整洁清新的城市献给大家。明白吗?

15、回环是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

16、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17、(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18、构成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排列的短语或句子三个或三个以上。

19、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差。

20、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反对党八股》)

1、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有关借喻的句子【122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