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粽子的古诗词【104句文案】

一、关于粽子的古诗四句

1、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真好!

2、南方多竹,现代南方也以竹叶粽居多。其实从唐代开始就有了竹叶裹粽的做法。诗人元稹有一首诗写竹叶粽极其形象:

3、不过,杜甫当时任左拾遗,是个八品小官,他能受赐夏衣,可见皇上端午赐衣的范围十分广泛。

4、分享是鼓励,支持请点赞,想说点什么就留言吧~

5、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6、楚筒结粽金盘丽,班箑裁纨玉字轻。(宋·宋庠)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宋·欧阳修)彩筒角黍,兰桡画舫,佳时竟吊沅湘。(宋·无名氏)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8、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9、菰粽蘸蜜綵作丝,竹萌尚箨榴未子。(宋·陈造)

10、“碧筠”指绿色的竹叶,内裹粳米,外缠彩线。未吃之前,颜色鲜亮;剥开之后,色泽如玉。宋代王圭也有一首诗写竹叶粽:

11、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艾节。端午节除划龙舟、挂艾叶、喝菖蒲酒外,还有吃粽子的传统习俗。对于粽子,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

1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出自:唐·文秀《端午》 译文:节分端午自谁说,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3、又如佩戴五色丝的习俗。东汉应劭《风俗通》云:“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除了挂在手臂上,五色丝还可以悬在门上或床帐等处。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5、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6、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7、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

1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9、青青孤叶包金黍,玉盆满贮颁群臣。(明·章懋)

2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二、关于粽子的古诗词

1、端午内中帖子词其八太上皇后阁水风吹殿送微凉,竹叶金盘粽子香。

2、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苏东坡被贬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3、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是由菖蒲和雄黄等物泡制而成的,虽然古人明知雄黄有毒,但他们认为喝了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这是“以毒攻毒”。在戏曲《白蛇传》中,白素贞就是喝了雄黄酒而现出了原形,吓死了许仙哒。

4、南宋诗人、也是美食家陆游写有《乙丑重五》,在品尝艾粽后吟道:“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此诗描写用艾叶浸米包裹而成的艾香粽,颇具韵味。

5、君门大嚼心岂安,谁能持此回凋残。

6、细葛宫中曾被赐,杨梅粽里未容窥。(宋·李洪)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宋·苏轼)綵索盘中结,杨梅粽里红。宫闱九重乐,风俗万方同。(宋·欧阳修)葵榴映菖歜,梅李参角黍。(宋·张镃)

7、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8、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这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历史上也留下许多诗人的墨宝佳句,我们为各位朋友整理了一些,请大家鉴赏。

10、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11、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家一片芍药,一寸芳草。恩恩爱爱,白头到老。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夏荷昔日一别,悲痛欲绝。忘却一切,难舍夏荷。

12、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13、天师书符,抗藏衣笼。和盘掇出宴佳宾,山鸟山花欣然。

1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5、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芋羹真暂淡,䶉炙漫涂苏。

1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17、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9、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20、不可思议的是,上面居然还有我杜甫的名字啊!

三、关于粽子的诗句(52句)

1、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2、不用童寻药,何须鬼画符。千妖俱扫迹,长夏得安居。

3、佛病祖病蠲除,妖星怪星惊悚。善才采药,飏在壁根。

4、《端午》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同州端午》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清》樱桃桑椹与营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三首.其一》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5、说“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就是用嫩竹筒盛米做成“粽”,配上鲜美香脆的烤乳鹅。唐代以后,竹筒粽子已经不常见了,但偶尔还有。有些诗人说到竹筒粽子,未必真的是用竹筒,可能只是追慕古风而已:

6、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归来且食端午粽,别移惊见新园花。全诗:闻伦穗石归诗以迓之[明]王渐逵苦忆春曹伦穗石,三秋不见愁年华。

7、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8、在手臂、脚腕上系着五色丝织物或丝线,称做“辟兵”或是“合欢索”,有祈求战争和瘟疫不要发生的意思;

9、炰鳖那胜羜,烹鯄只似鲈。

10、唐·‍李隆基‍

11、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12、小臣自愧悠悠者,救时无术真素餐。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极祝千春。端午词·内廷(宋)晏殊披风别殿地无尘,辟恶灵符自有神。

13、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14、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唐·杨巨源)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芳音邈已远,节物自常新。(宋·欧阳修)

15、《端午》宋代诗人秦观失

16、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17、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18、《偈一百二十首其四十一》宋代:释怀深

19、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端午食赐粽有感(明)庄昶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

20、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宋·项安世)

四、有关于粽子的古诗

1、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2、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是研究端午民俗形象而珍贵的资料。上篇描述她们节前的各种准备,下篇着重写了缠线、挂符以辟邪护身的两项端午民俗活动。

3、译文:穴枕好像通了灵气一样,长长的丝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续。四季花都开放,粽子的种类花样多,味道独特美味。

4、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

5、唐时,还有一种“九子粽”,更有盛名。即把九个粽子穿成一串,大小不形状各异,其中大的在上,小的在下,造型好看,而且一定要用九种颜色的丝绳扎成五彩缤纷的效果。“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名“九子粽“。唐玄宗李隆基写有《端午三殿宴群臣》,赞曰:

6、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7、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9、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

10、在唐代,粽子成了节日和市场上的美味食品,当时长安人常吃一种“百索粽子”,这种粽子因其外面缠有许多丝线或草索而得名。皇帝多在端午节赐“百索粽”给百官,谓之可避灾除病、祈祥纳福、益寿延年。当时左拾遗窦叔向写有一首《端午日恩赐百索》,记述盛况:

11、表夏十首其十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綵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12、端午时节,已近仲夏,有的地方喜食凉粽子,北宋诗人张耒《失调名.端午》有句“冰团水浸砂糖裹,透明解黍菘儿和”,描写的则是吃凉粽子的情形,凉粽子吃起来清爽滑润、消暑生津。

13、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4、金盘碧粽裹雕菰,九节菖蒲渍玉壶。(宋·王仲修)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宋·陆游)

15、苦涩菖蒲茶,胶粘青蒻粽。嗅著鼻头辛,咬得牙关肿。

16、译文:盛唐时期,京城长安流行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美食,唐玄宗李隆基品尝后曾赞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7、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 刘禹锡《竞渡曲》

18、《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

19、宋代僧人释了惠写到“黄栗粽”,就是以栗子作馅儿。晚清诗人范当世说“肥枣满青粽”,大概就跟现在的蜜枣粽子差不多了吧。至于槟榔粽子,则有明代区怀瑞的一首诗:

20、我们再来看大诗人苏轼的一首比较著名的《浣溪沙·端午》:

五、关于粽子的诗句古诗

1、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3、明代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

4、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写过5首端午诗,他的爱国精神与屈原是一脉相承的,因而对屈原格外有共鸣。

5、宋朝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6、很多人在朋友圈感谢屈原,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3天假期,以及一种叫粽子的美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唯此一人。

7、苏东坡曾因“乌台诗案”遭人陷害,对屈原的遭遇感同身受,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侍父入京途中写下了这首五言古诗。

8、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

9、《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10、才夸海内怜闲扃,诗满江南识大家。

11、在粽子的小脚上放一颗赤豆,吃的时候,蘸一点白糖,甭提多美味了!

12、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3、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14、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15、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16、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

1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0、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六、关于粽子的古诗四句

1、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2、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3、千秋故事谁传说,投粽汨罗因屈郎。七律·粽子情[当代]送君千里糯米新鲜翠叶长,添加配料入琼浆。

4、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粽子的古诗词【104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