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关于河水的古诗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3、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又这样描写洙水:“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诗题中的尧祠在瑕丘县东南的洙水(⑤)之西。这里的石门瀑布下面形成的金沙潭,像一块青蓝色的翡翠,碧水环绕着“红泥亭子赤阑干”,湍急的流水犹如一匹青色的锦缎,远处的烟岚和空翠的山色忽明忽暗,白鸥成群飞过像雪花飞舞,构成一个多么神奇洁净唯美的境界啊!
4、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5、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6、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7、秋浦河坐落在中国美原生态山乡——安徽石台县秋浦河畔,全长180公里,东邻佛教圣地九华山,南接雄奇黄山,地理位置的独特,自然风景优美,河水澄碧如秋,沿岸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是国家4A级风景区,全国三大富硒区之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
8、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0、456/948(48%)
11、五古7五绝1五律1五排1
12、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13、五古117七古22五绝18七绝13五律9七律3
14、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15、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16、唐代诗人李白关于日本人的古诗是:《哭晁卿衡》,原文如下: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译文: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17、江河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作用及审美意蕴
18、很显然,李白旅游的范围超过了盛唐乃至全唐所有的诗人,尽管名作众多,但单从山水的角度看,李白写得好的当属描写长江与黄河的诗歌,而长江之歌有特色的还是描写宣城地区(秋浦原属宣城)风物的作品,如果非要将李白的山水诗排一个名次,那么就非秋浦莫属了,李白在秋浦河流域盘桓的时间不算长,但留下作品多,其中就有堪称新民歌的《秋浦歌十七首》,足以方驾比美王维的《辋川集》。(⑩)
19、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20、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二、李白有关水的诗
1、(③)总计一栏里,“/”前为这一时段描写江河海的诗歌总数,后为本时段的诗歌创作总数。后期忆旧游类的诗歌会同时出现江、河、海意象,亦据实录入,故三类诗歌的百分比总和会超出100%少许。
2、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3、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4、(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5、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6、《早春寄王汉阳》李白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7、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8、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9、序: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犹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诗曰:
1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唐·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唐·李白)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唐·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唐·李白)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唐·李白)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唐·李白)
11、冬至(新韵)李白暖日盈窗笑,挥毫小篆描。心疑繁笔画,怯问李渔樵。多练归真性,心一可舜尧。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3、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14、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概述
15、"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北楼,即谢朓楼;谢公,即谢朓,南齐诗人,官宣城太守时曾建北楼,后人称之为谢公楼、谢朓楼。句意为:除了我谁又会想着到北楼来,对着晚风,怀念谢先生呢。
16、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1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8、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
19、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20、112/22(50%)五古60七古18五绝11七绝7五律13五排3
三、李白关于银河的诗句
1、在气象巍峨而峥嵘的西岳衬托下,黄河像一根丝带从天际萦绕而来,忽然之间,它奔腾翻卷着浪花并激起漩涡,如巨灵举起仙掌劈开华山的万丈峭壁,像雷鸣一样震天动地,那滔滔洪水像喷出的箭镞咆哮着射向东海而去。这里“壮”“触”“擘”“射”等动词,体现出黄河巨大的力量和不可羁勒的气势。如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触龙门”(《公无渡河》)等诗句中所描绘的黄河形象一样,都是展现黄河伟岸壮浪的神采气度,显然是艺术化了的黄河,既抓住了黄河浊浪翻腾、滚滚东去的外在特征,更突显黄河自由自在、奔放豪迈的内在气质,成为李白也是盛唐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2、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3、后来看看比李白小十一岁的杜甫,杜甫与李白一样也是一个喜欢漫游且一生漂泊的诗人。他十年的“壮游”中是到过吴越地区和北方的,但杜甫描写山水有特色的当属“漂泊西南天地间”时所写的诗歌,主要是长江及其支流,像浣花溪、三峡等。
4、(②)参王运熙等著《李白精讲》第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6、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7、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8、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长相随。
9、(⑥)清人王琦注认为秋浦清溪实际上就是宣城清溪,因为唐代宗永泰元年,始析宣城之秋浦、青阳及饶州之至德为池州,其前固隶属宣城郡。又,清溪实为秋浦河,其源出陵阳山脉,西北流经玉镜潭、大楼山、白苛陂、苦竹岭、万罗山、江祖山等处,入平天湖,后入长江。见《贵池县志》。吴按:秋浦河今属石台县。
10、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11、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12、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13、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14、江南宣城的清溪也是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
15、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李白《短歌行》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李白《铜官山醉后绝句》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李白《寻雍尊师隐居》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李白《长歌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李白《阳春歌》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7、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8、注释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⑶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⑸会须:正应当。⑹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19、从璘贬夜郎、释归与暮年
20、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四、赞美河水的诗句李白
1、“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2、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3、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4、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5、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6、长江大河的波澜壮阔自然能引起人们的豪壮情怀,而那些蜿蜒曲折、清丽透亮的小溪,浩渺而清明澄澈的湖泊,在李白的笔下又呈现出另一番宁静温和的姿态。如:
7、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8、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五古35七古11五绝10七绝6五律11五排2
10、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的精神自由,游仙就是突破一切束缚的好方式,尤其是在晚年经历了这样一场政治磨难之后,诗人对世情看得更透,也就更加渴望离开污浊的尘世。但游仙只是虚幻的想象,而祖国山河的壮美才真正使他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精神和人格的寄托,激发出与天地相通的浩然之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白这两首诗既以其处理个人形象和时空关系的独特方式达到了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又展现了黄河长江将天地之大美与人文之精华融为一体的丰富内涵。
11、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12、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寄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白有关水的诗【72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