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变化特别大的诗句
1、比如你上课睡觉,数学老师喝道:“睡出哈喇子了!”这是细节描写;
2、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长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峰浮现在云层里。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反射出凛凛的寒光。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诗句语言准确、洗炼、典雅。首句用一个“阴”字,限定全篇格调。次句用一个“浮”字,山阴处积雪之高跃然纸上。第三句用一个“明”字,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末句一个“增”字,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5、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书中解读既要考虑到精准
7、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8、 擘麟行酒海深浅,系雁传书天北南。
9、区分动态和静态,不是威尼斯小艇在动或静,也不是威尼斯城里边的人和景物在动和静,而是课文呈现出来的状态,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动态美和静态美。
10、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11、天上的云,形态富于变化。(叙述)
12、红豆王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1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梦千年,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九霄龙吟惊天变,金鳞岂会潜水有。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空怀乡音闻笛子斧,到乡翻是烂柯人。
14、诗画结合。写景状物时,运用工笔手法,描写出一幅幅美术画面,表现出一种诗的意境。
15、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1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17、康震:区别太大了。说话的语态和写作的语态完全不一样,说话的思维跟写作的思维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写了两年多的原因。书在读者手中会反复看,反复琢磨,所以写书落笔要慎重。当然说话也要慎重,但是相比较来讲,口头解析一首诗词,会受现场环境、语态的影响,随机性比较强。但是书本上的表达是相对稳定的,也更为准确。所以在这里郑重向大家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本书。
18、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0、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形容巨大变化的诗句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静态描写,表现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极多,这里本可做动态描写,现在用静态写,是为了写清楚颜色的种类)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出塞》。。。将军折戟破敌巢,长沙漫卷血风捎。边戈裹尸未归去,断肢残体比山高。《绝塞》 旌旗断,塞北孤雁长徊绕。倾军士,执盾戈,目刹万众敌眸强欢笑。烟撩沙乱,塞异故乡,忧愁知多少。马革裹尸,曾去胡虏...
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在岭南很少看见雪景,如今在江上总算看到大雪覆压着的青山了。令人惊奇的是积雪封锁了峡口,出峡的通路断了,唯有一座孤峰高耸入雪端,还露出青青的颜色。这首诗写羚羊峡上的雪景。诗中把银装素裹的山恋比作翠色的屏风,生动而形象。“插”字写山峰的顶部由于地势过高而无白雪堆积,如此便突出了它的陡峭和高峻。“惊”字传神,极言雪大竟达到令人迷失方向的程度。
5、(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6、有时候,诗人可以直用典故,就是直接引用本来的故事。
7、主持人:所以是哪一首古诗词打动了您?那是在多少年前的一个中午?
8、动静结合。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或有动有静,或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9、又是一首边塞诗,这是本十大排名中的第四首边塞诗,正印证了小弟前面所说边塞诗容易出精品的论断。作者李益同学,曾从军十年,对边塞生活有亲身体验,为人豪放,常横槊赋诗,口占一绝。本诗估计不是横槊赋出来的,横槊赋出来的诗常大气磅礴,燕山雪花大如斗之类。小弟认为,本诗是李益同学深夜突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家中的娇妻美妾,心生郁闷,有感而作。
10、文本呈现方式可能有简洁的文字、数据、图表、照片、地图、结构图、关系图、指示图等
11、主持人:所以您说李白和徐凝同写庐山,一个是神仙诗,一个是匠人诗。
12、课文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中的“这”指的是傍晚呈现出的这许许多多的景物。
13、我的问题是,这真的是动态美吗?根据几个动词,贴一个动态美的标签,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14、(答案)①借景抒情。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②远近结合。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③视听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④虚实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
15、反之,动态美就是由静而动,从静到动的过程是动态的。
16、(答案)这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用的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人物的悠闲相互映衬,颈联的妻子“画纸”,稚子“敲针”,是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安闲,而颔联的燕子“去来”与沙鸥“亲近”,属环境描写,以环境的安闲映衬人的安闲,这两联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手法体现了“幽”。
17、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18、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19、A.首联描写了愁云密布、凄凉黯然的环境,为全诗定调。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好对亡国之恨释怀。
20、思考:诗人开头就说“空山”,可是我们刚刚发现这画中充满了景物,甚至是人的活动,包括女孩儿的笑声,为何却称为空山?这没道理呀!
三、形容变化大的诗句有哪些
1、反之,你感受到了心灵的跃跃欲试,一种躁动,这就是动态美。
2、(答案)①借景抒情。如“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句,寒蛩哀鸣,梧桐叶落,借这凄凉之景,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又如,借描写天上牛郎、织女分离之景,抒发自己的离愁。②反复。上片,连用两个“浮槎”,写有情人划着木筏,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下片,连用三个“霎儿”,写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大概牛郎织女还在分离吧,将离别的幽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3、现代的科学技术,真是今非昔比。
4、(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5、日本深受中国的禅宗影响,从我们传承而去了禅宗之美,但是他们现在我们中国人更懂禅宗。
6、我把从家里带来的土轻轻放进花盆里,按一按,再在表面抠出几个小洞,把凤仙花种子分别撒在这几个小洞里,并给种子松松地盖上一层土,后给泥土上洒了一点水,让土湿湿的。我把花盆摆在同学们带来的花盆中间,看着整整齐齐排列的不同的花盆,我开心地笑了。
7、喜欢本文,请点在看↓↓↓
8、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9、物是人非空断肠,梦入芳洲路。——宋蔡伸《卜算子》
10、白帝城去年的雪尚在山上,今年却已铺了一地。冻得蛟龙缩在南浦不肯出来,锐利的北风残忍地刮在人的肌肤上。前两句写去年和今年的雪,可知连年不断,且一年比一年冷(雪线下降天转寒),天气十分寒冷。后两句更着意在一“寒”字上。“蛟龙南浦缩”是虚写,蛟龙尚怕冷,何况人?“寒刮肌肤”是实写,“利”字写出了人的寒冷难耐之状。诗句虚实结合,反复渲染,似有寒气袭人之感。
11、第一部分: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形容巨大变化的诗句【5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