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著名的诗词【80句文案】

一、晏殊的诗词及赏析

1、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2、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4、四大名著开篇、结尾诗词,万千悲喜,终归一悟

5、晏殊「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霜影即月影,“十轮”是因为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素娥即嫦娥。月中有桂花树,你一定知道吴刚嘛。银河泻影,佳节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满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也许嫦娥也像我一样,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你看,那月宫也是清冷的,连桂树也在孤单摇曳!主旨,是乡愁。

6、“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7、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8、典故:“长恨”,唐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长恨歌》描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春衫”白居易的《琵琶行》末有一句“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春衫湿。”作用: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频”四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9、晏殊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10、这是晏殊词中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11、(诗词讲座)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赏析

1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是: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

13、急暮蝉:指傍晚的蝉声十分急促。

14、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15、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1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共108回)

17、“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18、湖:指南湖,在商丘城南。

19、宋代晏殊所作的《鹊踏枝》全称是《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

20、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已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予自然物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晏殊著名的诗词

1、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2、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3、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4、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5、当英文遇上诗词,就知道汉语有多强大了

6、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7、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共40卷)

8、典故:“长恨”,唐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长恨歌》描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春衫”白居易的《琵琶行》末有一句“座中泣下谁多,江州司马春衫湿.”作用: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频”四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9、译文: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覆盖,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10、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思念的人在何处。

11、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12、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在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在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在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13、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5、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16、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17、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18、赏析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19、《千字文》完整收藏版,带翻译,生僻字有注音!

20、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三、晏殊的代表作10首古诗

1、全词语言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2、①金风: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1)

3、译文: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细细思量,当初就该一起双飞而去。可当时,却轻易让意中人离去,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去寻她?。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4、“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

5、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此类题属于知识识记,要求识记正确不能填字落字,准确工整无误的书写,注意书写规范。

7、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历任要职,御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乐于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同时工诗善文,多才多艺。

8、叶嘉莹《大晏词的欣赏》:在这一首词中,既找不到中国诗人所一贯共有的伤离怨别、叹老悲穷的感伤,甚至也找不到前面第一点所谈到的大晏所特有的情中有思的思致。在这一首词中,它所表现的,只是在闲适的生活中的一种优美而纤细的诗人的感觉。(2)

9、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10、微微的秋风正在细细吹拂,梧桐树叶正在轻飘飘坠下。初尝香醇绿酒让人陶醉,在小窗之前一枕酣眠浓睡。紫薇和朱槿在秋寒里凋残,只有夕阳映照着楼阁栏杆。双燕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箔的屏风昨夜已微寒。(1)

11、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处安巢的旧相识吗?

12、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出自宋·晏殊《踏莎行》。

13、6)浣溪沙(宋·晏殊)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5、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

16、⑥归:归去,指秋天燕子飞回南方。

17、现在正是燕子即将归来的时节,昨夜阁楼上吹起了阵阵西风。只希望我们能够有短暂相聚的机会,在那菊花丛中举杯共饮。歌声悠扬,面容娇艳。

18、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19、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20、晏殊 〔宋代〕

四、晏殊古诗文网

1、南游记(共四卷18回)

2、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4、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5、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6、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7、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出自宋·晏殊《浣溪沙》词。

8、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虽然这是罚掸窜赶诃非撮石郸将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是,由于作者对此怀有独到的体会,有新颖的构思,有属对工巧的名句,所以这首词也因之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了。

9、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

10、这是一首一首感怀词作。全词描写虽然是寻常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郁郁悲凉、惜别、思念之作。季节本无形,词中用燕子这一意象代替写出来,具体生动,画面感徒增。蕴含了诗人忧伤情怀。

11、《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作者慨叹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思想的词作,主要是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

12、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

14、表达了作者的伤春怀旧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5、紫薇朱槿花残④。斜阳却照阑干⑤。双燕欲归时节⑥,银屏昨夜微寒⑦。

16、7)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晏殊)

17、经典引路,诗词为伴。在诗词的海洋里,你会欣喜地发现,那些遥远的面孔,从未如此地鲜活而有趣,那些经典的篇章,字字句句如同珠玑,拨动着心弦。

18、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19、一向,即一饷,一会儿。年光,时间。等闲,平常。销魂,指极度的悲伤。诗句描写生命有限,故平常的离别也常引发无限的悲伤。

20、金风:金风:秋风,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叶叶梧桐坠:梧桐树叶一片一片地坠落。绿酒:古代土法酿酒,酒色黄绿,诗人称之为绿酒。五代南唐冯延巳《长命女》词:“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紫薇朱槿:花名。紫薇:落叶小乔木,花红紫或白,夏日开,秋天凋,故又名“百日红”。朱槿:红色木槿,落叶小灌木,夏秋之交开花,朝开暮落。又名扶桑。却照:正照。归:归去,指秋天燕子飞回南方。银屏:屏风上以云母石等物镶嵌,洁白如银,故称银屏,又称云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晏殊著名的诗词【8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