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美中国古诗词的文章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
2、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3、设问:春风拂过江面,有什么变化?
4、2: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悲
5、一套曾侯乙编钟为观众奏出
6、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7、范读比较:(屏幕显示)
8、生:......{答不上来揪耳朵,哈哈}
9、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0、不同于市面上简单的唐诗宋词的“集结”,这套书几乎囊括了中国古诗词的精华。
11、“飞花令”需要诗词积累,更需要临场反应机敏,很能体现参与者的才情。
12、我们印象中的董卿,总是一本正经地在春晚上念着台词,但看了这个节目,才知道原来她的气质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13、在单元赏析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归纳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
14、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15、若让我补充一句,就是:
16、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17、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18、回见渠酋丧心魄,讵意巾帼真英雄。
1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0、(1)据曲词可知,文中所见之景是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所想之景是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通过景物描写,抒写了汉元帝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二、夸赞中国诗词的美篇
1、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
2、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3、“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
4、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5、由于热爱诗词,所以他们往往把诗词的佳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象毛主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形容中阿友谊;周总理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6、正音:全班朗读,教师注意聆听学生的字音准确与否并在朗读结束后予以纠正。容易读错的字:噎(yē)楫(jí)莎(suō)
7、编辑:唐瑛霞周慧霞姚薇李军
8、讨论本文的段落及大意。
9、总编:徐秀(柳丝青青)
10、上海升学昨天专访了侯尤雯同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才女的成长经历,和她的独门背诗技巧吧。
1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12、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平调词·其二》
13、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绝句》
14、对比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15、⑧古人云——古人,指苏代。这话是对魏安釐王说的,当时魏安釐王接二连三地以地赂秦,苏代不同意这种做法。
16、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17、这一部分也可分为四层:
18、春风吹拂着山野,唤醒了黄栌树沉睡的枝条。它的容颜也竞相绽放出光彩。随着春雨贵如油的润泽,椭圆形的小叶子缀满了枝条,每片叶子像用清水洗涤过似的一尘不染。每片叶子上都抹上了一层新绿,像一匹匹闪光发亮的绸缎,耀人眼目。倘若你拗下一截枝条就会看到发黄的液汁溢出,可见黄栌树命名的原因与此不无关系。
19、⑤向使——对过去的事作假定时用。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三、赞美中国的古诗大全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3、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4、其中内容更是经典,从诗歌的源起——《诗经》《楚辞》,直到唐诗宋词、明清佳句,选取了数百位诗词大家的近500首经典诗词,网罗的都是精华的千古名篇。
5、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6、问:哪一个是主要的?(后一个。)说明理由。(照应开头“赂秦而力亏”。)“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跟这个论断是什么关系?(推论。)
7、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诗人词家,首先要有政治信仰,家国情怀,担社会当。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追随新时代的强音,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推动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无愧于自然,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其次是相关部门应该对诗词界的乱象引起高度重视并列入工作日程,健全完善行业规范引导诗词创作,倡导严肃科学的诗词创作与诗学论著奖项,助推当代诗词健康发展
8、看到这,你品出了其中的门道吗?
9、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10、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其体始于战国时赵国人荀卿的《赋篇》,至汉代形成固定的、独立的文体。汉赋多鸿篇巨制,多四言句式,杂以散句。汉末出现了抒情小赋,但很快被六朝的“骈赋”所代替,骈赋往往用四字对或六字对。至唐宋时又发展为“律赋”,在篇幅、格律、对仗上要求更高。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11、⑥判——形声兼会意。半,物中分。
12、从《诗经》带唐诗宋词、明清佳句
13、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14、①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15、“向使……,则……”,要读得语意连贯。
16、师:这里的愁思表达了女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17、当此之际,乃觉时空于一点,混悲欢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时之感,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盖自秦汉以逮隋唐,山河缔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复帝王之个人葬所,乃民族全体之碑记也。良人不归,汉陵长在,词笔至此,箫也,梦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极阔大,极崇伟,极悲壮!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独冠词史、成为千古绝唱者,在此。
18、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19、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20、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四、赞美中国古诗词的优美语句
1、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5、(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6、③把握、透析各类散文的主题和艺术形象
7、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其一曰:“也有两句好。”其人大怒曰:“你又理会得甚底?”对曰:“我爱他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党卧而闻之,明日以告。’”东坡大笑曰:“这汉子也有鉴识。”(《宋人轶事汇编》)
8、知识的延展:对于词“缘情”的特点进行解说,详见(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明)
9、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0、在英文中,这样的翻译数不胜数,
11、龙泉出匣,借红颜一怒、金蛇飞掣。
12、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碧云天》
13、(补充)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1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5、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
16、请以“青春的旋律”为话题,把你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17、以“平平淡淡总是真”作结。
18、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19、全国乡村作家认证报名邮箱:zgxcrck@1com
20、(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了低沉的叙述。推测侄而死亡的日期等。
五、赞颂中国古诗
1、d.娘不仅对子女关心备至,对老妪也是友善对待,所以老妪在谈及母亲时也是伤心不已。有这样慈爱、善良的母亲是一种福份,而如今她已早早离开人世了,作者八岁丧母,这些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对于一个年幼丧母的人来说,多么亲切温暖、值得眷念。
2、关于“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的解答:
3、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4、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5、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6、②梳通段义,扫除阅读障碍;
7、2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8、查看详情,请点击下面链接:
9、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
10、《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令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11、继武亦姝同学之后,今天,“上海升学”要为大家介绍上海市文来中学七年级女生侯尤雯。
12、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13、答案: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14、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君看班定远,立功不负义。
16、“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17、①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个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18、第7自然段联想到自己的和侄儿的孩子,说他们难以健康成长,悲痛至极连忌讳和不吉利都不顾及了。
19、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20、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六、赞美中国古诗词的文章
1、中国向有“诗国”之誉。千百年来,传统诗词和其他经典文化一起,承载着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温润心灵的作用。她是诗人饱满激情和深刻思想的结晶,也是诗人对宇宙、社会、人性的独到理解,更是诗人对人生际遇和生活世相体悟的揭示。
2、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3、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难能可贵了。
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5、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6、分析:音乐渐弱渐慢,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安详,使人沉静在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7、我自今年来,苍苍者与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8、明确:“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9、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10、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11、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12、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13、故2.桓侯故使人问之。
14、恐旦暮死:旦暮,名词活用状语,在早晚之间,过不了多久。
15、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诗读出了什么故事情节?
16、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7、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18、《阁夜》是杜甫在大历元年冬离蜀寓居夔州西阁的作品.
19、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20、分析:这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不同段落中出现新的因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结尾处相同,在变化对比中寻求统深化了音乐表现内容。
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2、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3、尾联“西崦人家应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5、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6、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7、辩题:商品经济时代还要不要亲情
8、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9、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夸赞中国诗词的美篇【12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