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的鸭蛋批注
1、师:“情怀”,说得真好。这是我们本篇散文的神。老师还给同学们找了一个和本句类似的句子,同样是肃然起敬的表情,你们来读读,看看说的话有何微妙的区别?
2、师:刚才这位同学用为同学补充的方式思考问题,真好!可见我们班的同学很懂得团结合作呀。
3、(避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4、师:“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哪?
5、相信美好,就会遇见美好。
6、探究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
7、此文通过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及家乡的“端午的鸭蛋”,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8、生13:我喜欢“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曰:“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我品出了情怀味,是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怀。
9、编辑:薛可心(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
10、然后,李教授又打出一个词语“曾经沧海难为水”让学生先理解意思,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这样就对上面学习语文的方法,又加以巩固了。接着,李教授又打出了三个词语,用同样方法,带领学生既掌握了词语,又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下面还是一个四个词语为抓头,让学生复述文章内容。也就是说在复述文章时,让学生学会用上关键词语去串讲文章内容,这就很稳固地让学生掌握了词语,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老师又让学生点评复述的内容,引导学生再加上一点什么,让他们深入思考。从而让学生学会锤炼语言,通畅而有文采的表达要复述的内容。
11、师:蠢、秀气两个词在汪老的笔下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拟人手法,幽默味。
12、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13、生4:我喜欢“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地道的口语,这里可以品出淡淡的幽默的味道。
14、生3:我会聊第一段,因为第一段给我们介绍了端午的各种习俗,具有我们高邮的特色。有节日的气氛,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节日的快乐中去。而且这些风俗也很有趣。
15、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写鸭蛋、话民俗、说生活,信笔拈来,从容闲适,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既有深刻的情感,又有盎然的情趣,充分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魅力。而要品味汪曾祺散文语言的特点,第第3两段是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中间开花的方法对这两段文字进行仔细研读。教师通过学生自由赏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魅力及对家乡鸭蛋的自豪之情。
16、补充说明鸭蛋别的作用(1)介绍端午节的风俗(2)介绍家乡鸭蛋的特色因为高邮咸蛋名声好用语言造型,“吱”字写出了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冒出来时的那种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那种快感,这样就把吃鸭蛋时的情形描写的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快给佳吗!
17、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评论家批评其散文格局不够大气:
18、老师:书上有这个词的解释吗?
19、(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0、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二、端午的鸭蛋写了什么
1、扫一扫,您就进了正道!转一转,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
2、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3、师:武侠泰斗金庸先生说过“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者,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屏显该句)如果把《端午的鸭蛋》比作烹菜,鸭蛋是食材,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就是配料,语言组织就是火候。如何把文章写的美,除了语言的拿捏,当然还需要写法的把握。
4、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鸭蛋居然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句中的"蠢"与"秀气"在平淡中而有了味道。生活中的情趣真是无处不在的。
5、QQ:275909973
6、生4:我会聊第二段,因为我们高邮的鸭蛋名气大,在外地人问起我的籍贯时,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这让我很自豪。师:汪老,我很羡慕您,您是高邮人,咸鸭蛋值得您自豪。
7、读完本书之后,你或许会对自以为庸常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或许对人生的困境有了不同的视角,又或许开始思考文章创作中可以挖掘的技巧……从自己有感触的角度出发,写一篇完整的读后感。
8、(屏显:“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
9、汪曾祺是一位活在人间烟火中的平凡享受者,又是一位有着超常品味力的美食家。他自称是一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人,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吃遍大江南北。尝试梳理书中提及的各地美食,概括汪老所爱的美食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10、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11、同学们好!我来自安徽,姓魏,单名一个萍字,萍水相逢的“萍”,萍踪侠影的“萍”。今天我们萍水相逢在平利,来一场萍踪侠影的课堂与文学的相遇,希望你们拿出你们的豪气,有没有这个信心,孩子们?
12、师:读出了油冒的快,富有动感味。
1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4、(说明:用简洁的教学语言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明确学习内容。)
15、“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16、屏显: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17、看似平常的字词,实则精挑细选,需细细咂摸,方能品出其中味道。例如《五味》中关于吃臭熟了的苋菜杆的一段描写:“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作‘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果冻”二字的比拟,无论从颜色、形状还是口感,都无比贴切,一“噙”一“吸”,让人食欲大振,后“咕”的一声,形象无比,让人不禁笑出声来。书中诸篇散文里是否也出现了如此传神的字词?记录几例,试作赏析。
18、这样我想起了汪老的另一篇作品——《端午的鸭蛋》,从“家乡的风俗”到“家乡端午的风俗”后聚焦到“端午的鸭蛋”。鸭蛋是小事物,家乡的父母亲戚孩子们也是小人物,着平淡、质朴、家常中飘洒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两篇文章都没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不紧不慢的语言娓娓道来。读者如同跟随作者行走在乡间小道上,沿路都是美丽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在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
19、师:汪曾祺自己谈到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一枚小小的鸭蛋,汪老怎么把它的味写出的呢?鬼才贾平凹评价汪曾祺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20、但不可孤独地行走......
三、端午的鸭蛋属于什么文章
1、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后达到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情感的目的。(重点、难点)
2、师:有人对汪老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着说:“我只能排老前头———还有高邮鸭蛋呢!”在汪老眼里,高邮的鸭蛋为何就能排在他之前呢?接下来我们做一期《人物访谈》节目,我是节目主持人,假定你们是汪曾祺先生。访谈主题:聊聊汪老的《端午的鸭蛋》,如果我采访你,让你谈谈你的《端午的鸭蛋》,你会和我们聊哪一段?为什么?请从语言特色和人物情感来谈。
3、全文布局清晰,各情节环环相扣,一丝不乱,语言闲适自由,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此文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本的第17篇课文。
4、明确:转折词“但”和否定词“不”连用抒发出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自豪之情。“成批”一词,看似平淡却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无”和“不”双重否定与后面的“惊奇不已”强烈反差形成对比,在平淡的语言中道出了作者对深藏在心中的自豪感。“还不就是个鸭蛋”这话信口而出,极富口语色彩,读来亲切自然,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可见口语用好了,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5、"Learntolearn,"
6、生2:有一种理解——表示略作思考,恍然大悟,很是佩服,拖长加起伏。
7、同:都在描写端午节的民俗风情异:沈主要描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汪主要描写了端午节的饮食
8、师:亲爱的孩子们,读汪老的作品吧,它能滋润你的心灵,带你发现生活的美好!下课!
9、奚巍鸣《汪曾祺的“重复”》:一位惜墨如金、文字精练的老作家,在题材、内容、情节、细节,直至文字上一再重复自己,这实在令人遗憾而惋惜。退一步说,如果他在结集出版时,把重复的篇目、内容、文字,加以删改,也可以弥补一下,可惜他对此忽视了。
10、生4读: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齐答:扬)
11、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即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开展“高邮好鸭蛋妙语赏析”学习活动。请看投影,大家齐读一遍。
12、这些都是常见的事物和普通的人,这和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花老师的这个问题很巧妙地点出了散文的一大特点:“形散”。接下来老师让大家自读课文,品味语句圈点勾画出你觉得有味道的语句,并在书上相关语句旁作批注,赏析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干巴菌味道极其鲜美的特点,体会作者收到房东母女送来的缅桂花后心中的幸福喜悦,理解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女孩子的吆喝声才会动听柔和……这些事物看似无关,其实处处和雨有关,此时顺势点出了散文的另一大特点:“神不散”。
13、师:谢谢汪老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14、(屏显:“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15、简陋的物质与浪漫相关,日常的天空、花草、湖风与诗意童话相连,这是汪曾祺的生活情趣,他用一个个精选的意象创设了一个个别样的审美意境。请摘录几处你觉得经典的诗意片段,仔细揣摩,学习汪老的抒写技巧。
16、(学生齐读,老师纠正“削”的读音)
17、生5:我会聊第四自然段,因为第四段写的是端午的鸭蛋,具体写了挑鸭蛋,吃鸭蛋。每个鸭蛋是不一样的,在我眼里,它们像人一样,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我想通过幽默的语言,表达我对鸭蛋的喜爱,也是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8、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19、这就涉及到文章主旨方面了。其实,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也是对故乡高邮的鸭蛋赞美。
20、生7:我喜欢“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我品出了生活的情趣味。
四、端午的鸭蛋提问题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2、评论上的百家争鸣恰恰反映了汪曾祺创作的影响之广。读了本书,你一定形成了自己的印象和判断,面对上述专家和学者的评论,你对汪曾祺散文有何评价?
3、(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也是难点,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师生共同赏析文章富有韵味的语言,感受汪曾祺的语言风格。)
4、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5、赏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6、4分钟之后教师请学生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批注,2分钟之后全班交流。
7、明确:两个动词,一个拟声词,一个形容词就写出了事物的特色神韵,使读者感受到那一刻的动感与快感,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善于用语言“造型”
8、接着他带领学生进入了预习检查环节,从他常用的教学入口进入文本的解读。先检查学生对课文中重要词语意思的掌握情况。然后有词语意思进入文本内容的解读。如:让大家说说“肃然起敬”这个词语的解释。学生陷入沉默,老师进行引导:谁要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没有人回答。
9、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整齐。
10、通过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及家乡的“端午的鸭蛋”,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
11、此段作者写得抑扬宛转,顾盼有情。结尾作者又由鸭蛋壳装萤火虫,自然的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给人一种闲适自由的感觉。抑扬宛转闲适自由,是何等的文字功力!
12、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13、师:汪老说过:“故乡和童年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一个“哦”字,一字一叹。无独有偶,第四段中的“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个“有!”字,也是一字一叹。我们能品出什么味?
14、老师:好,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这个词在哪里?
15、(肃然起敬)十分恭敬。
16、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17、生3:对家乡热爱,为家乡自豪。
18、徐蕊《浅谈汪曾祺散文的特点》:他在散文中避开宏大的事物的思考、滤掉生活经历中的丑,避重就轻,使他散文中显示的人生有一种笑而却之的退缩,也缺少了一份峥嵘血性之感,这是必须承认的局限性。
19、生3读: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齐答:抑)
20、供图:李海香(龙华区民治中学)
五、端午的鸭蛋哪些是详写略写
1、师:“油味”,你是怎么品出的呢?
2、读罢,你定会感叹:活着,多好呀!
3、本次课程融合“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旨在提升学生阅读力、品鉴力、欣赏力。传统节日的课程化设计,让学生在多元化、序列性的实践中收获成长,从而实现“语文立人”、“文化育人”的根本宗旨。
4、如果你觉得生活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不妨读一读汪曾祺,他会让你觉得生活可以活色生香、多彩有趣;如果你正处于低谷,焦躁不安、无法宁静,不妨读一读汪曾祺,他会让你淡然释怀,坎坷也能云淡风轻;如果你是一个吃客老饕,如果你是个民俗爱好者,你更应该读一读汪曾祺,他会带你尝遍四方美食,体验不一般的民俗风情!翻看这本关于美食与爱的散文集,那些草木虫鱼、瓜果蔬菜、山水风景、人情往事,行云流水般道来,留一抹清香涤荡心怀。
5、亲,我们已错过了前世的牵手,也错过了今生的拥有,千万不能再错过做正道语文群友!
6、端午节吃咸鸭蛋的缘由:
7、师:扬时可以读得轻快短促一点,抑时可以读得低沉舒缓一点。
8、本文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9、语文人,可以寂寞地耕耘,
10、而鸭蛋的形状比较像是一颗心,所以古时候的人认为,吃了咸鸭蛋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心气神不受损害了。
11、整理:薛可心(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
12、魏萍,安徽淮南凤台四中语文老师,因为进入湿地,结识一群有梦、追梦的语文人,从此有了前进的热情、方向,她将在湿地这块语文的沃土和姐妹们携手并肩追梦!
13、双簧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之处..还不就是个鸭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瑞公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这句话是口语,有着淡淡的幽默。引用了袁枚的文章,这段话写出了高邮鸭蛋的使用方法,夸奖了高邮鸭蛋
14、辑三“吾家小史”记录了汪曾祺的亲人,其中《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诸篇为我们呈现了汪氏父子独特的相处模式。读完后,请你思考:汪氏父子为何能成兄弟?你如何看待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15、生1:本文写了对端午各种风俗的介绍,家乡的咸鸭蛋,端午节吃鸭蛋的风俗与趣事。
16、师:汪老曾说过:“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就是汪老的语言特色,平淡有味。
17、师:说的很实在。(此处删去两句)
18、出示示例:(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学生齐读。)
19、李教授的教学给了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以思考: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掌握语文知识,去习得学语文的方法,去提升学生语文学习中各方面的能力。以达到温儒敏教授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目的。
20、师:下面我们开始采访活动。汪老您好,我是节目主持人魏萍,我想采访你一下,请您谈谈《端午的鸭蛋》,您会和我们聊哪一段?为什么?
六、端午的鸭蛋批注
1、《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文,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正道语文群是全国大、活跃的教育研究航母群,拥有10个区近20000个成员,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团结、凝聚了全国300多名特级教师、语文名师、教研员、大学教授,他们和广大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一道“探索语文正道,坚守正道语文”。
3、师:找一个同学站起回答,这位举手的男生,勇士!
4、(屏显:“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5、同学们兴趣盎然,穿着各种古代服饰,在不同的空间中吟诵经典,祭祀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传说,感悟先辈笔下的端午文化,在诵读中寄托对先贤、先人的淡淡哀思,表达出对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的崇敬,以传承一种爱国的民族精神。
6、文章的主体元素是雨,但是杨梅、木香花,缅桂花等事物遍布整篇文章,每件事物都能勾起作者对昆明的怀念,都寄托着他对昆明的深情。作者吟着诗,坐在西南联大的食堂里吃美味的菌子,听女孩娇娇的吆喝,闻着房东母女送来的娇嫩欲滴的缅桂花……这一切都洋溢着汪曾祺老人的雅趣和情怀。
7、——从李华平教授《端午的鸭蛋》课例看语文教学
8、师:你把“吱”读一下。
9、自汪曾祺第一本散文集《蒲桥集》出版以来,他的散文便成功进入了读者的视界。1997年汪曾祺谢世之后,学界对他的研究更为深入,每年都有几部作品出版,销量出乎意料的好。他是个去世后出版作品量远超生前的作家,读者群体涵盖老中青三代。汪曾祺散文不外乎记人事和风物小品两类。他在《蒲桥集》的封面上自述:“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他自撰的广告语鲜活地道出其散文的个性风范。
10、文章由描述家乡端午节的各种风俗入手,突出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由此引出高邮鸭蛋,接着详细介绍高邮鸭蛋的名气、色、香、味、吃法、传统等,然后写童年端午节的一个特别游戏风俗一结鸭蛋络子。
11、生6:我会聊第五段,因为第五段写了玩鸭蛋。鸭蛋我们不仅可以吃,享受美味。吃完了,蛋壳用清水洗净,装萤火虫,这是充满童趣的。一个小小的鸭蛋,既可让人享受美味,又可让人享受生活的乐趣。我觉得这段读来让我开心。
12、师:作者在挑鸭蛋时用了两个词,老师把它用红字标注,找个同学起来读一下。
13、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可以说风格独具,在文坛上卓然一家。他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精致的结构,写的是家长里短,抒的是人之常情。很少用修辞手法来润色自己的散文,却传递给读者闲情逸致的诗意享受,因此,他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冯唐评价汪曾祺的作品如“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读这本小集子,你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如慵懒午后端一杯浓茶细数阳光般的惬意与舒适。
14、师:那你能用你们这方言说一下吗?
15、审核:刘杨(龙华区玉龙学校)
16、主编:马琴何鑫(执行)
17、如果你感动于汪曾祺的文字,那么就去全面地读一读他的散文集吧,还有很多的精彩未能在本书中领略,还可读一读他的小说,他的小说也充满了诗意气质;如果你对汪曾祺的生平经历感兴趣,可以去翻一翻《汪曾祺文学年谱》;如果你对汪曾祺这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感兴趣,你还可以读一读三个儿女所著的《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从中更具体地了解这个爱家、爱小孩、爱写作、爱画画、爱做饭但又有点小缺点的本真可爱的汪曾祺;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汪曾祺的文风渊源,那么,去读一读他的老师沈从文吧!
18、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
19、学生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
20、就这样,在老师一步步引导下,不动声色地由词语的释义引导到文本内容上来了。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在掌握了词语意思之后,进入文本中,深入理解本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内涵。这样就又教会学生一个学习语文的方法:在掌握词语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灵活理解词语的含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端午的鸭蛋写了什么【12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