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87句文案】

一、论语十二章翻译

1、(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3、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4、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6、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9、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1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3、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14、表并列关系: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顺承关系:学而时习之;不义而富其贵;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表转折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修饰关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5、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16、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7、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8、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19、试译:子贡问:“贫穷却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子贡说:“《诗经》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叹道:“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20、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斯言也訒,其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二、高二选修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

1、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2、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3、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6、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0、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2、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13、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4、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1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18、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19、(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20、(注释)(1)举直错诸枉:错,同“措”,放置。诸,这是“之于”二字的合音。枉,不正直,邪恶。意为选拔直者,罢黜枉者。(2)乡:音xiàng,同“向”,过去。(3)皋陶:gāoyáo,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4)远:动词,远离,远去。(5)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6)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三、论语十二章翻译及注释

1、(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2、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4、试译:孔子说:“温习旧学问而触发新感悟,就可以做老师了。”

5、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7、这里的“匹夫”不建议解释为“一个人”,范围和身份地位都不一样,你略加比较分析,就知道啦。

8、(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3)事:从事,照着去做。

9、(手)抄经。修习宗教,必须抄经。抄经的同时,全身的感官都调动。尤其是心。而好之

10、《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11、《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如下: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④[愠(yùn)]生气,恼怒。

15、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7、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8、樊迟从游於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後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9、(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0、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四、论语十二章翻译君子食无求饱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常识)今天我们讲古人很智慧,大道理都是他们早就讲过的,而且中外相通,孔孟、老庄等观点,和沉思录,和古希腊哲学家心有戚戚焉。这也很好理解,不是古人太智慧我们太笨,而是人类的大道理就那么几条,古人总结出来了,后人不信,再经历,再总结,然后还是那样。这就是真理,就是常识。所以,常识靠谱。

4、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0、试译: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和气。先王的治国之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11、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2、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13、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有高尚啊,颜回!”

14、“直译”与“意译”,都在句中译。

15、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6、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17、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9、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2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五、高中新课标论语十二章翻译

1、(2017年七年级语文教参)

2、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这句里的关键词是,文,意为修饰!这句话应该翻译为:用礼乐加以修饰。全段翻译:子路问什么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不贪心,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又说:“现今的所谓完人又哪里一定能如此呢?看见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义,见到危难敢于献身,早已约定的事不忘记去做,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6、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7、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高二选修一语文论语十二章翻译【87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