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掩耳盗铃的寓意
1、明,踏实、本分做好人、做好事才是上策;做好自己,其实比在背后攻
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3、声音是向空间传播的,而不仅仅只传到他的耳朵。自己听不见,但别人可以听见的。只有不让物体振动,声音才不会产生。“掩耳”是不能阻止铃铛之发声的
4、而:连词,表示承接。
5、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6、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7、掩耳盗铃,是一则汉语成语,
8、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终便会自食苦果。
9、掩耳盗铃,意思是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即遮盖;盗即偷。是偏正式成语,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造句参考: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10、市罢:集市散了。
11、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终便会自食苦果。掩耳盗铃,汉语成语,读音为yǎněrdàolíng,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
12、③掩鼻偷香,读音为yǎnbítōuxiāng,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马颊本空禅师》:“师曰:‘节目上更生节目。’僧无语。师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
13、积累与童话故事有关的成语,拓展知识面
14、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15、[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16、者:......的人。(定语后置)
17、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18、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寓意)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出处)《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翻译)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9、(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
20、注意字词(读音)履:lǚ边音,第三声
二、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简短版
1、《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大道理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华鑫团队:快乐、忠诚、奉献、感恩!
3、然而监控录下了他的奇怪举动:朝某个方向拜了三拜。在被抓捕后他说,他对着监控拜三拜,是希望报警人或者警察看到监控不去抓他。这大概是当代版的掩耳盗铃。
4、[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5、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6、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7、掩耳盗铃一个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个人想去偷东西,发现了一个青铜的大钟。他想搬回家但是拿不动,所以就想把钟砸碎再搬。于是找来锤子砸钟,钟声吓了他一跳,他想“声音是用耳朵听到的,如果我把耳朵堵住,不就听不到声音了吗?”于是,他就堵住自己的耳朵,开始砸钟。钟声响起来,他自然人们被抓住了。这个成语指的是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非要掩盖。
8、徐贲:真正伟大的作品,必须刺透人性的丑陋,更要对弱者常怀悲悯
9、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0、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11、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12、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13、宁(nìng):宁可。
14、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15、(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6、(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17、[成语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8、之:到……去,往
19、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20、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得到了一口钟的百姓,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可以背起来,他就打算用锤子毁掉它。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三、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2、徐贲:酒桌文化背后的从众心理
3、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寓意: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终便会自食苦果。
4、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寓意: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
6、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7、自信:相信自己。
8、(yǎněrdàolíng)
9、至:等到,直到。
10、(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
11、(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后出事了……)
12、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3、“能力差者估计偏误,是因为错误估计自己;而能力强者估计偏误,是因为错误估计他人”。能力差的人只想着自己,会以为自己能力很强;而能力强的人则会想到他人(这也正是能力差者所缺乏的能力),会认为他人的能力比自己更强。
14、《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述说,春秋时晋国六卿范氏被灭,百姓都跑到范氏家中拿东西,有人拿了一口钟,想背走,但钟太大,无法背走,便用锤子砸,结果钟发出巨大响声,那人担心别人听到来争夺,便捂着耳朵继续砸钟。
15、④塞耳盗钟,读音为sāiěrdàozhōng,同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16、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17、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见到别人的财物,总要想办法弄到才心安。
18、眼看快到手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他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他在院墙脚看见了一把大铁锤,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高兴地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他忙不迭地抡起铁锤,想狠地割大钟砸下去,想把大钟砸成碎块,然后再用麻袋装回去。可是,大钟发出的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并且,那“嗡嗡嗡”的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荡,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聋了。他很害怕别人听见了钟声会跑来抢他的钟,就赶快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于是,他听不见钟声了。
19、把揉成一团的作品展开铺平,背面着墨色,再把作品粘到黑色的卡纸上,掩耳盗铃的作品就完成啦!
20、与掩耳盗铃一词语义相近的近义词有:
四、掩耳盗铃的寓意简短
1、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3、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4、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寓言故事?
5、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6、《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
7、“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8、掩耳盗铃就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门铃。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实偏要掩盖,这样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联系故事,就是盗铃人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就听不见了,这就是自欺欺人,结果肯定要失败。
9、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盗钟掩耳应该不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它是贬义词。。。(求采纳)
10、(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11、徐贲:极权体制下的腐败和反腐
12、[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3、▌达克效应:当代社会的掩耳盗铃
14、(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15、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16、..........................................
17、一个人的行为、心里所想其实都是会在面上有所呈现,并非嘴巴所讲;
18、真正聪明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哪五个立身之本?
19、整体感知,读通文章。
20、乃:于是,这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简短版【8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