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的现代启示【105句文案】

一、孔子因材施教

1、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2、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弟子心想:“我赢定了。”

3、在多元竞争的时代,削平拉长的做法,无异于制造平庸。

4、孔子的因才施教教育方式方法固然很好,但只能是在少数贵族学校可以试行,而不能在今天的大多数普通学校实行。这里有两个同音字,即试与实。

5、孔子其实并没有说过因材施教这样的话,只是后人根据孔子的一件事情概括出来的“因材施教”。这件事情究竟怎样?

6、他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7、孔子的教育,以培育“中庸”型人才为目标。他的教育思路,是先定出一系列规范,再把教育对象装进去,不吻合的,即是劣势和缺陷,教育的目的,在于削平拉长。

8、孔子认为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各种气质、不同性格打交道,建立不同的教育方法。

9、子路冒冒失失第一个发言:“先生,听到正确的可以做的事情,是不是就马上做啊?”孔子立刻回答:“NO,NO,NO,正确的事也不能接着去做,有父有兄在,岂能不商量就马上做呢?”子路悻悻退下。

10、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是:

11、试述《论语》中儒家天命观及其后世发展

12、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13、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14、这个典故,就是因材施教好的例子。

15、提問:請教王博士,孔子是怎樣因材施教的?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16、孔子说因材施教的原话是:

17、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

18、因为,人并不需要做完人。他的短处在自由社会,在市场经济领域里,完全可能通过分工协作,通过市场需求得到弥补,每个人只需要将自己为专长,有亮色的一面服务于社会与他人,就能够换得自己的生存利益,就可以活得很幸福。不擅长的事情为什么偏要强迫他去做,并且不惜压抑一个人的个性特长,使他变得与大家一样平庸为目的呢?中国人的创造力的丧失,与这种错误的教育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19、王财贵教授谈孔子给曾子传道传了什么

20、A.不平衡性B.个别差异

二、孔子因材施教的现代启示

1、王財貴先生:孔子是怎麼因材施教?這個問題應該很簡單吧!因為“因材施教”這個辭一直流傳在歷史當中,教育界也似乎從未中斷這樣的追求,一般人都心中有數的。只是怎麼樣的因材施教,如果講求實施細節,要看情況靈活運用,很難一一說明就是了。不過,從大體來看,我們讀讀《論語》,大概就可以知道孔子是怎樣的因材施教了。

2、什么叫做仁?每次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结果,弟子缺少哪一样,他就告诉这位弟子仁的哪个方面。这就造成整本论语处处说仁,处处又没说清楚。拓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3、时间:2006年9月30日

4、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还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立刻就去做?’

5、因才施教,如果从小学谈起,哪一个老师对Te所教的学生能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老师怎么知道Te所教的学生将来就能够成才或不成才,并且是哪个方面的才?没有一个正常的判断,如何才能做到因才施教,不得而知。

6、A.课堂上教师要给予男女生同样的注意

7、于是,这两三年,我便组织学生建立学术研讨小组,引导学生进行现代的学术讨论。近三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看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研读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一年比一年更进步,他们研讨的成果学术性更强。我希望这样的阅读,能够持续发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供同道者参考。这样的阅读,更希望能给跟随我读《论语》的学生带来一些收获,在他们未来的学术与人生中,起到建设性的积极作用。

8、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9、这种所谓因材施教恰恰是不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为前提的。子路积极进取,行为果断,为什么要打击他的这种个性特点?而冉求性格懦弱,做事情常常犹豫不决,为什么一定要让他成为果断人士?人的个性特点是不同的,人的天赋特长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或者需要达到同一个标准。真正的教育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与天赋去做自己,做好的自己。一个无论什么性格特点,也无论有什么专长或者短板,并不需要补短,人只需要扬长就足够了。

10、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11、这就是孔子的厉害之处,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

12、因才施教可以说是教育方面的一种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也是结合本人志愿才把其个人所喜欢的专业作为培养方向,能不能因才施教,大学的老师们才不管这一套。学不学由你,成才不成才管我何事,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一切取决于个人的自觉。

13、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14、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15、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16、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

17、(欢迎点击批评:2020年冬读《论语》研究成果)

18、時間:2006年9月30日

19、这话意思是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的规定,这就是“仁”了。颜渊又进一步问道:“老师,怎么才能做到克己复礼呢?”

20、B.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三、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事例原文

1、“子贡嘛,口才很好,他的口才,我是赶不上的!”孔子回答说。

2、或关注公众平台wenliac

3、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

4、子路问孔子,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5、第针对学生性格差异,进行因势利导。

6、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

7、子路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情就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弟在,怎么能听到就立刻去做呢。”

8、从子游的礼乐思想实践探究春秋礼乐思想的新变

9、孔子的“因材施教”毒害了中国教育二千多年。使中国人严重缺乏张扬的个性与创造的激情。今天应该是好好反思的时候了。所谓文化自觉,在中国,就是反思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给中国人带来的负面效应。

10、逻辑与感悟:中西思维差别与《论语》人文精神呈现

11、(单选)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12、因为司马牛“言多而噪”,所以孔子对他的回答就强调说话要谨慎。司马牛这才明白,老师强调的是要言行一致,而不只是空谈“仁”。

13、在孔子这里,没有“标准答案”,这才是真的因材施教。人人学的活,用的活,都能自我思考。同时那个时代的时时处处随意的教育模式(非课堂),都是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借鉴学习的。

14、在上述孔门十哲中,目前关于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冉有、子路、子贡、颜回等弟子的教育上,很少涉及到对宰予、子张、子夏等的教育——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些在某些科别上表现出显著才华的弟子的历史记载稀少,互文本的缺失给这些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再度蒙上面纱。另一方面,后世一些学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解读掺杂了太多社会进步发展产生的新的价值观和个人喜好的判断,导致现在有许多历史观点有失偏颇,甚至产生曲解。

15、“泡爸讲知识”(ID:paobazhishi)

16、以下是孔子教学方法的相关介绍:

17、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8、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经验,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19、孔子则从容地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不待宰予追问事先准备好的坑“这样会不会是‘不仁’”之类的问题,而直指要害地阐明观点:“君子可以为求仁而死,但不能被人陷害;他可以被欺骗,但不能被愚弄。”孔子的这一回答有两层含义——明面上进一步阐明仁人不该盲目跳井救人的道理,暗里还有警告宰予以后不要再用“构陷”的方式去出难题让别人上当的意思。

20、意思是: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四、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条件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

2、下面让我们结合真题,汇总一批“因材施教”的考法:

3、孔子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其中既包含了很多基本的教育理论,更有很多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孔子根据“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灵活施教,不拘一格,逐渐形成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原理,宋代理学家朱熹谈到“中人章”时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亦即“因材施教”。正是孔子这条“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给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全民教育的层面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从而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4、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一种补短纠偏的教育。

5、浅谈暴虎冯河中的“勇”与“谋”

6、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7、而自己没有地位却不觉得比别人低贱,礼貌平等的待人,不装腔作势,一定会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敬。交朋友要讲究忠诚和义气,能一起吃苦,不做那些无谓的承诺,团结一心。那些上古的圣人也不过是做到了这几点。

8、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9、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意思是听到了好的事情就马上实行吗?

10、子夏接着又问道:“那您看子贡怎么样呢?”

11、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啊!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子路坦率莽撞,可能属于胆汁质;而冉有谦虚谨慎,可能属于粘液、抑郁质混合型。班主任老师要能够同各种气质、不同性格的学生打交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2、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13、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14、因才施教从理论上讲,确实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方法。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是根本就做不到的。

15、因材施教,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教育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具体情境(包括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出发,进行有差别的、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有时侧重发挥学生的长处,有时侧重于弥补学生的短处。

16、翻译: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17、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着透彻了解,教育很富有针对性。如子路问孔子听见正当的事要不要立即付诸行动?孔子的回答是,有父亲兄长在跟前,岂能闻风而动?冉有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让闻风而动。

18、就是贵族学校,有说服力的就是古代的皇家学校。可谓是教师、教材、设施各方面都是的。老师们完全有时间有能力一对一的,对学生施行因才施教。从过往的历史中不难发现,皇家子孙们能够称得上人才的也是了若星辰。

19、地点:北京蓟门饭店(四海读经师资研习营)

20、回复“数学”,看泡爸讲数学之美之“早的数学”;

五、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1、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

2、提倡“因材施教”的隐含前提,实际上是认为只要教育得当,每个人都有成圣成才的潜质。这个教育理念,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有教无类”。这在那时的教育界是很前卫的;即使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3、他认为“雍也可使南面”(《雍也》),德行突出的仲弓可以当君王;善于政事的子路可以管理军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公冶长》);善于交际的子贡可以从事外交,等等。

4、先来看一下“因材施教”的典故:

5、宰予开战国辩取艺术之先河

6、无论怎样强调细节规范,也不可能像一样严谨;

7、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8、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原来的文理分科考试马上就要改革。老师与学生们即将迎来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事,是结合国内外教育科研成果由顶层设计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也许因才施教的教学理念会融合其中,至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有待实行后的实践来检验。

9、子夏更困惑了,很诚恳地对孔子说:“既然他们都超过了您,那怎么都来向您学习呢?”

10、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11、意思是说,外出时,要像去见贵宾一样地庄重,役使百姓时,要像承办盛大的祭祀典礼一样地严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的国家里当官,没有人怨恨你;在卿大夫家里做事,也不会有人怨恨你。

12、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内容为以“仁”与“礼”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学而知之”的教学思想、“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教学实践。他是世界上早、也是完整、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目前关于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对冉有、子路、子贡、颜回等弟子的教育上,而很少涉及到对宰予、子张、子夏等的教育。本文尝试根据相关记载,补充论述孔子对宰予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体现。

13、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4、端木赐与战国策士之“辞”异同观

15、公西华被孔子弄糊涂了,问,子路来问,先生说有父兄在,不能冲动;冉有来问,先生却说不能犹豫。先生,您这是神马意思?

16、与别人做朋友,更应该一起患难,一起吃苦。应该把这几条作为为人处事的标准。孔子赞扬了他的说法,他觉得颜回说的十分正确。

17、面对宰予的小聪明和构陷式提问,孔子则以温和又犀利方式和言语去回答,一方面给予问题本身明确的答复,另一方面也是及时遏制一些不太好的苗头——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都是优点,但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的观点,则有钻牛角尖陷入极端的风险。

18、修订:王财贵(2015/09/25)

19、子日:“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孔丛子·记义》)

20、我们不但要“因材施教",还要“因人施教”。

六、孔子因材施教

1、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参考答案)ADBABCD×

3、兼人:好勇过人。兼,倍也。

4、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说话迟钝。司马牛问的是“仁”,而孔子答的却是“仁者”。因为司马牛多言而浮躁,孔子实际上是通过解释“仁”来告诫他,促使他以后注意改正缺点罢了。

5、D.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因材施教的现代启示【10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