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遇乐
1、“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2、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3、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4、“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却又横生波澜,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5、《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时间约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
6、风碧平川,远山云黛,春色初绽。
7、自由中,悲欢或有,感时几多清冷。
8、翠柳情浓,红梅闪耀,厚意明知许。
9、但李清照的个人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转折,词意也急转直下——
10、腊鸡冬笋,时蔬春卷,陶醉农家宴。
1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2、碎雪临窗,朔风吹树,温度翻转。
13、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扩展资料此词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15、嫦娥舞袖,桂依玉兔,阆苑人间同喜。
16、李调元《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17、筑梦随波,时逢倦暖,一切听风雨。
18、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19、“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20、茸草初萌,花苞方露,只待春霖伴。
二、永遇乐李清照
1、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2、光绪十四年四印斋本《漱玉词》。
3、山涧回流,野原归绿,融雪春畔。
4、挂轻寒、鹅黄归柳,万丝舞风湖畔。
5、望中犹记(wàng zhōng yóu jì),
6、沐朝晖、春芽报信,只待百花争灿。
7、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8、甚匆匆,荣枯代谢,似同月生云起。
9、谁能限,苍茫宇宙,运行不已。
10、元宵庆贺,花灯五彩,到处笙歌劲舞。
1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与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以古喻今,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夜无眠,呼朋携侣,漫游小康琼苑。
14、③铿然一叶:铿金石声,此指叶声。此谓夜深人静,故叶落声也觉得是清脆的金石之声。铿:象声词,金石声。此状叶落之声。
1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7、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18、炒栗飘香,煎鱼传味,红薯堪甜软。
19、汤圆碗碗,香甜美味,送得真情温暖。
20、(解读)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三、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苏轼
1、九州乐,元宵佳节,笑容满面。
2、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5、水拍沙滩,轻弹春曲,绿染荒凉岸。
6、这首词运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抚今遥想,繁华胜地,以为梦中难现。
9、明月如霜,旧情如梦,此生不忘。
10、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11、忆童年、欢声雀跃,回眸似梦如幻。
12、乐融融,千家万户,举杯众歌春曲。
13、千古江山(千古照应怀古,古往今来之意,江山以大代小,指的就是京口,三国吴曾建都于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没有了当时的模样,这里应该代指吴国故宫),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景的夕阳下有草树的狭小街道),人道寄奴曾住(人们都说南朝宋武帝刘裕在这住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这三句说的是当年刘裕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14、雨中共伞,又生多少、蜜意浓情企望?
15、题目点明了词的主题是“怀古”,且怀古的地点是军事重镇京口北固亭,暗示了与战争有关。永遇乐,词牌,原是用于祝寿宴会等喜庆场合的宫廷音乐,可全词无一处写喜、无一字写乐,而是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乐写忧、以喜写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是三国时孙权建立霸业的重镇,一度为都城;生长于此的南朝宋武帝刘裕更是气吞骄虏一如猛虎。而联想到当前,朝中一些人只知赶快发兵出征,却疏于准备,更缺少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良将,怎能不让人感到深深的忧愁!
16、火树烟花,龙翔凤舞,瞩目琼宫灿。
17、西下斜阳,东升朝鲜,夕日悠悠去。
1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名句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全文如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宋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9、去日无多,争分夺秒,休要空悲叹。
20、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1、xié yáng cǎo shù,xún cháng xiàng mò,rén dào jì nú céng zhù。xiǎng dāng nián,jīn gē tiě mǎ,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2、(本篇理解性默写及真题检测)
3、yàn zǐ lóu kōng , jiā rén hé zài , kōng suǒ lóu zhōng yàn 。
4、旧梦新年,青春嗟叹,但莫心中怨。
5、“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完整的意思是“谢他”“来相召”之“香车宝马”“酒朋诗侣”,但这样说就没有起伏顿挫了。诗人安排的语序,才符合事理与心理的逻辑:先“召”,后“谢”。先是有人乘香车宝马来召我同去,然后,我辞谢了他们一番好意,对这些惯在一起作诗饮酒的朋友们抱了歉意。
6、竞猜谜语,浅吟诗赋,暗祝虎年丰稔。
7、流行曲调,悠扬评戏,技巧任凭施展。
8、春风十里,清香盈袖,尽锁怅情无限。
9、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11、(No.1785)经典一句
12、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13、这首词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14、小山村,清溪环绕,溪边小路回转。
1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1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17、潏水情波,少陵恩义,忆旧时同漾。
18、旧院楼空,伊人不见,蛛网如帘帐。
19、放眼江山,胸怀美好,迷幻风景。
20、雨打风吹去(yǔ dǎ fēng chuī qù )。
五、永遇乐千古江山
1、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2、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
3、永遇乐: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又名《消息》。
4、夜海茫茫,花灯闪烁,似梦犹如幻。
5、七九河开,雪融溪浣,天气回暖。
6、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7、日升月落,人生苦短,傲骨纵横无数。
8、争朝夕、吟诗品酒,笑迎寒暑。
9、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10、“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次第”不是《声声慢》的那“次第”,这里是“接着”“转眼”的意思。现在固然是天气融和啦,但一转眼,难道就不会来一场风雨?显然,这是硬找的托词,只为了谢绝别人的邀约,邀约她元宵夜去观灯。但李清照的惊悸自有道理。她的个人命运,不就是融和天气里突发了一场狂风暴雨么?
11、这首《永遇乐》,应是李清照中年之后在临安所作。南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她“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是可信的。
12、新诗作赋,旧词酬客,从此无争汉楚。
13、讥弹者如张炎,《词选》,评曰:
14、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借古讽今。
15、斗移星转,溪流山耸,其奈去留生死。
16、寂寞空庭,孤栏独倚,一寸柔肠断。
17、②紞紞(dǎn)如:击鼓声。紞(dǎn):象声词,击鼓声。
18、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19、柳条滋色,潇潇雨歇,待见泥塘飞燕。
20、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六、永遇乐
1、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2、岁月如梭,人生似梦,两鬓霜露。
3、①彭城:徐州。燕子楼,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序:"徐州故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按:白序未言张尚书为谁,一般认为乃张建封,实为其子张愔。
4、倏忽节去,终得分袂,又剩空巢翁妪。
5、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我现在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6、但是,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8、《江神子·恨别》苏轼|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9、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10、郦波杨雨,立群康震,评审嘉宾高见。
11、这两句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12、上元明月,团圆寄托,满是人间心愿。
13、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14、(1)内容:《永遇乐》抒写了作者抗敌救国的宏图大志,表达出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忠之心;《扬州慢》描绘昔日的繁华扬州由于受到金人的践踏而呈现的惨状,揭露金人的残暴。(2)情感:《永遇乐》表达作者坚决抗金和投身战斗的坚强意志和忠不为用、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扬州慢》体现出作者国亡土丧的黍离之悲和凄凉悲怆的心情。(3)风格:《永遇乐》苍凉中透露悲壮、豪迈;《扬州慢》则幽寂悲凉、婉约。(4)艺术手法:《永遇乐》主要是用典;《扬州慢》则主要是化用和反衬。
15、柳花低诉,黄昏泪满,片绣点茵芳乱。
1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北伐,反对议和。他一生所写诗文几乎都与抗金有关。这首词也不例外,他通过对六朝故事的回顾,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抗金主张。这是一首写得不同于一般的怀
17、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虽老,但是还能吃饭,赵王以为廉颇已老,所以不同。
18、同享春光,共描春色,田野鲜花绚。
19、踏青季,春风送雨,雨敲彩伞。
20、风流总被(fēng liú zǒng bèi ),
1、红男绿女,挤来涌去,一夜不知疲倦。
2、 元 嘉 草 草 , 封 狼 居 胥 , 赢 得 仓 皇 北 顾 。 四 十 三 年 , 望 中 犹 记 , 烽 火 扬 州 路 。 可 堪 回 首 , 佛 狸 祠 下 , 一 片 神 鸦 社 鼓 。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 饭 否 ?
3、《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诗酒趁年华
4、《永遇乐》作于李清照暮年,开篇渲染出绚烂但凝重的暮色,描绘出与往昔“中州盛日”避异的元宵氛围。词人以对比手法,写两宋都城、元宵景象,以少女时代“争济楚”的意气映衬老来“怕出去”的心情,看似在写闺情,其实蕴含着身世之悲和国势之叹,更显主旨厚重。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④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侣。
7、qiān ɡǔ jiānɡ shān , yīnɡ xiónɡ wú mì , sūn zhònɡ móu chù 。 wǔ xiè ɡē tái , fēnɡ liú zǒnɡ bèi , yǔ dǎ fēnɡ chuī qù 。 xié yánɡ cǎo shù , xún chánɡ xiànɡ mò 。 rén dào jì nú cénɡ zhù 。 xiǎnɡ dānɡ nián , jīn ɡē tiě mǎ , 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
8、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9、答:这句诗: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全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0、杏梢蝶闹,疏篱草嫩,乱点碎红风慢。
11、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12、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13、光阴似箭,匆匆而过,弹指鬓霜容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永遇乐李清照【13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