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78句文案】

一、诗词赏析

1、受印度古老文艺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人认为以暗示为主的、有重意的诗为好诗,何为重意?就是指诗句的多重意境。中国诗僧皎然认为两重意以上,皆文外旨。如“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有三重意境。后人的解释为:

2、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3、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4、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8、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0、端午•古诗词赏析芒种•古诗词赏析

11、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12、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13、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14、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1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6、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17、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18、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9、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20、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诗词赏析

1、考前点题佛脚班已经有五年历史了,

2、聆听|想你,是一种美丽

3、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绝句二首》杜甫)

5、:初步读懂字面含意是理解其深层含意的基础;

6、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7、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8、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10、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1、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1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准确分析诗词的题材。如登临.征行.赠别.赞美.庚合……,根据题材来赏析作品;

14、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15、落“花”流“水”传愁绪:

16、分辨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17、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1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9、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20、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三、诗词赏析答题技巧

1、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2、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3、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4、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在陆游心中,或许悔恨自己的轻易屈服,但他却始终不能对父母说一个不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亲情,只能放弃爱情。明知是错,也无法回头了 。

5、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6、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7、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8、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9、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绮筵、泪眼、长亭、寒蝉、秋雨、骤雨、兰舟、别路、暮雨、来帆、去鸟、散丝、杨柳、残月等等。

1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12、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3、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14、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15、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16、(步骤二)这样,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17、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0、《满江红·写怀》岳飞〔宋代〕

四、诗词赏析模板

1、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2、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3、小题1: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小题1: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答出反衬1分,合理解释1分)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4、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5、思乡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温馨、无奈、哀愁、悲凉。

6、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7、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

9、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10、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11、适当运用鉴赏术语。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鉴赏术语,使答案显得更技高一筹。

12、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韩愈)

13、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

1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17、茱萸(zhūy):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18、“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诗词赏析【7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