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和对仗的区别是什么【115句文案】

一、对偶

1、上联:檐下蜘蛛一腔丝意(方位名词、名词、数量词、名词)

2、(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3、这一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尤为令人称道。从这段文章中,不难看到“于、之、而”等虚词在对仗的上下句相同位置上重复使用的现象。但在格律诗中,到了中唐格律诗走向成熟以后,诗中对仗句就很少有这类上下句相同位置上重复用同一个字的情况了。

4、帘外飘洒着稀疏的春雨,雨幕中可见几株淡淡的春花。

5、疏疏一帘雨,淡淡满枝花。

6、把Lagrangian看做是速度的函数(暂时忽略其他变量).对应的勒让德变化是

7、(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8、(答案)DD

9、C、一忽儿间,映出天光的波影,妆容淡抹明丽起来的湖水;阵阵荷香,异常清朗的空气,混合成夏日早晨特有的气息。

10、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

11、首先说清楚,“对偶”和“对仗”虽然差不多,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对偶是一种修辞方法汉赋以及后来的骈文中很多对偶,要求比较宽松,仄声韵结尾也没什么问题。比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讨武曌文》中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些都是仄声收尾。又比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但仄声收尾,上下句中还出现了重复字。这些都属于文法中的对偶,用在赋,散文,议论文之中都可以,在对仗中都是不允许的。

1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

13、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

14、更为方便的是:傅里叶变换是线性的。

15、启事:欢迎朗诵作品投稿

16、应用于散文或其它文章中,大多是词或词组(短语)的对偶,也有句子的对偶,但较少见。

17、出租给他人,收取租金获得利润。

18、讲了半天,还是书上都讲了的东西。不着急,我们先“知其然”。接下来从方法论上来探讨对偶的“其所以然”。

19、古人的命名,还真是幽默而形象。

20、但和傅里叶变换一样强大的是:勒让德变换也能刻画原函数,但是,得加上一个限制条件:限制在凸函数的集合。

二、对偶和对仗的区别是什么

1、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在唐诗宋词中,流传下来许多唯美、经典的对偶诗句,今天,就跟着诗词君来读一读这些优秀的对偶词句吧!

3、律诗中间的颔联、颈联需要对仗,是律诗标志之一。……它要求‘字数相等,语义相对,平仄相反,词性相合,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特别要避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duìǒu)对偶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等。另外,在数学当中,还有对偶空间。对仗

4、“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运用对偶(对仗)的形式,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剪纸灯谜”“秧歌花鼓”均选择了典型的节日活动,由点带面,凝练集中地概括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缤纷多彩花样繁多的特点,“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形容传统节日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5、勒让德变换不是线性的原因是使用的代数系统不一样。傅里叶变换使用的我们通常的(+,x)代数,勒让德变换使用的是(max,+)代数。在这个代数里,加法定义为max,乘法定义为+。

6、在唐诗宋词中,流传下来许多唯美、经典的对偶诗句,今天,就跟着雪儿老师来读一读这些优秀的对偶词句吧!

7、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的主要方式有正对、反对、串对

8、简言之:可以把凸函数的勒让德变换类比于Schwartz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9、>>>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

10、凸函数在(max,+)代数结构下是封闭的。

11、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突出青少年要有理想,志向高远,并为之而奋斗的精神风貌。

1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13、C、林林总总连绵不绝风姿雅韵婀娜多姿

14、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接着就有了费马的leastactionprinciple(小作用原理),拉格朗日把它写成一个优化问题。

15、集合对偶律:A并B的补集=A的补集交B的补集;A交B的补集=A的补集并B的补集。集合简称集,是数学中一个基本概念,也是集合论的主要研究对象。集合论的基本理论创立于19世纪,关于集合的简单的说法就是在朴素集合论(原始的集合论)中的定义,即集合是“确定的一堆东西”,集合里的“东西”则称为元素。现代的集合一般被定义为:由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

16、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其基本要点就在于“字数上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的两个句子”。它主要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几种类型。

17、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8、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19、自己经营,卖出产品获得利润;

20、从形式上来讲,对偶问题就是变量替换,把原始问题用新的变量表示成另外一种形式。在对偶形式下,原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三、对偶广告词赏析

1、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2、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3、我们限制在优化问题的对偶这个范围内来回答这个问题。

4、(答案)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弟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5、对偶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6、对偶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是用两个字数相等、语义相关和结构相类的语句或语言单位并列起来,对称地表达相反、相对或相关的意思。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表现形式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7、对偶和对仗是两个常见的我国传统的语文现象,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区别。

8、(1)构成特点:“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对仗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其中“描绘”对应“传播”,“城乡风物”“时代精神”均为偏正结构、名词性质,对仗工整;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

9、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10、当然,现在的对联,也允许特定的情况下出现上下联中的虚字同时出现,比如,之,兮等对仗句,更多的是为全诗起到一个整体的窜联作用。

11、下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偏正—主谓—主谓)

1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3、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5、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6、下联:阁中弟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17、暑连连,荷田田,大明湖便是济南的清凉散。

18、对偶主要在于上下两句对称我们学的绝大多数唐诗所用的手法都是对偶而顶针则要求下句的开头内容与上句的末尾相同《木兰辞》里的比较典型: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9、七言律诗一共八句,分四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它们分别是: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20、对偶是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使用普遍,从古到今,在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对偶是什么意思

1、始终保持对偶问题的解的可行性,并不断改良原问题解的可行性,直至满足原问题。所谓满足对偶可行性,即指其检验数满足优性条件。只要保持检验数满足优性条件前提下,一旦基解成为可行解时,对偶问题和原问题均可行,由强对偶性证明,二者均有优解。

2、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

3、图为一幅二维全息图,当中储存了所代表物体的三维信息。上下两幅图画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张全息图。

4、(20山东,4分)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5、对偶:一种修辞方式——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或用两个对称语句加强语言效果(如“下笔千言,离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记得采纳啊

6、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7、对偶单纯形法是指从对偶可行性逐步搜索出原始问题优解的方法。由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理论,原始问题的检验数对应于对偶问题的一组基本可行解或优解;原始问题的一组基本可行解或优解对应于对偶问题的检验数;原始问题约束方程的系数矩阵的转置是对偶问题约束条件方程的系数矩阵。所以,在求解常数项小于零的线性规划问题时,可以把原始问题的常数项视为对偶问题的检验数,原始问题的检验数视为对偶问题的常数项。

8、每一句对偶诗句,读来都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如果你也喜欢诗词,一定也会喜欢这些精巧的对偶句呢!

9、用于谚语、楹联及章回小说的章回标题等。

10、自从孟德尔主义兴起之初就有一些生物学家(Riddle和Chiid)援引了看来是足够份量的证据反对基因的颗粒学说

11、A、形形色色络绎不断风姿绰约风韵犹存

12、对仗如果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上下句内容相同,又称为“并肩对”,并没有对意思有推进。而如果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样,既对仗,又有意思的推进,我们称之为“流水对”。这是从对仗内容上来分的。

13、(解析)既考考生对联常识,也考了对仗和词性的相关知识,但难度不大。对仗主要的词性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结构对结构(主谓、动宾、定中等)可知:“墙头”可与“水面”和“楼上”(名词性偏正结构短语)相对,“雨细”只能与“风回”(主谓结构)对仗,做选A。

14、船夫把竹篙插进水里,在落日的余晖下,水波轻轻闪耀,满塘的荷花迎风摇曳,散发出醉人的馨香。

15、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

16、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17、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这句诗是对仗。扩展资料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的意思。在语文中,对偶的种类很多,分为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等。参考资料

18、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

19、对偶在文献中出现较早,先秦古诗文已有不少对偶句,比如,《易传·乾》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是人们常举的例子。

20、在唐诗宋词中,流传下来许多唯美、经典的对偶诗句。

五、对偶句是什么意思

1、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2、上下联的语法特征要一致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顺利完成,中国人在这奔流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线性规划模型的对偶性,对线性规划模型理论、求解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特别在应用上,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优解,就是资源的影子价格(见“影子价格”),它对于线性规划模型的经济分析,用于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7、(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8、近些年来,联律理论界出现了许许多多奇谈怪论,原因之是许多学人匆匆忙忙立论,长篇累牍地论证,却忘记给自己的基本论点的概念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概念是构成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是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它是立论的基础;概念不明,立论必错。“对称美”对偶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可迄今为止,从来没有人对这一重要概念给出精确的定义,许许多多似是而非的奇谈怪论就由此而生。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10、任意一个LP问题,都存在一个的对偶问题,且二者互为对偶。

11、上下联组词要相同。

12、这里是所有满足边界条件的曲线组成的集合。边界条件可以是起始的位置and,也可以是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对此优化问题求变分,就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

13、举个经典的例子(经典是可以也必须背下来的)。大家都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包罗万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刚出道就一统力学江湖。但为什么有这个定律呢?能否从更根本的原理(firstprinciple)出发推导出来呢?

14、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可能很难区分对偶句与对仗句及对联的差异在哪里,甚至还可能以为是所指同一种形式的句子,现在我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对偶,对仗,与对联三者间的相似处和不同处,我给大家看两组不同的句式大家就会明白了:

15、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空间的一条曲线.时间时的位置是,那么速度就是,加速度是二阶导数.记物体的质量为.那么动能是,势能是的函数.简单的势能例子是.Lagrangian.Leastactionprinciple是说物体的轨迹是下面小化问题的解

16、(2)语言上追求凝练典雅,比如“抔却一手黄土,献上一束黄花,叙罢几句闲谈”,再如“回望来时之路,议起英雄之人,重提奋斗之事”等,用词洗练,节奏鲜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映衬,增强了语言的感人效果。

17、(解析)首先要对这五个句子的外部顺序进行调整,即调整为: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其次,上联“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为顶针修辞格,故下联也应作如下调整: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后,根据对联的特点,作进一步调整。

18、第五点,对仗在内容上的要求。作为对仗的颌联、颈联要符合律诗中整体意思,要注意衔接首联和尾联,完成诗意的刻画和表达。对仗的类别按照文字对仗严谨的称为“工对”,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工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还有些对仗就没那么明显,比如同样是杜甫的诗句“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这个看上去就有点散,但是仔细看,还是对仗的。这种就称为“宽对”。这是从对仗工整上来分的。

19、对偶法则它可描述为对任何一个逻辑表达式F,如果将其中的“+”换成“*”,“*”换成“+”,“1”换成“0”,“0”换成“1”,仍保持原来的逻辑优先级,则可得到原函数F的对偶式G,而且F与G互为对偶式

20、觉得不错,请点赞↓↓↓

六、对偶

1、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絮蒙回。

2、(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3、也有的人会问,律诗中的两联,应该是对偶还是对仗?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是对仗。

4、孙逐明,中国楹联论坛联话清谈版版主,潜心研究对联美学,有著述若干。

5、(201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6、翻了好些书,知乎、Quora、mathstackexchange也查了,没见到哪讨论“其所以然”。现在我就来讲讲自己对“其所以然”的思考,给中文知识库增加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囿于自身水平,行文不求深刻,但求易懂。

7、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

8、经过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努力,将对偶整理成格律诗中的对仗。“对仗”出现在律诗的颌联和颈联,也就是五律,七律的第三四句和五六句。由于太过严格,后来的律诗就只要求颈联对仗了。但是这是一个低要求,如果你写古诗,第五六句不能严格对仗的话,就不能称为律诗。

9、(答案)(1)构成特点:该对联“有”“无”相对,都是动词;“梦”“声”相对,都是名词;“少年”“春雨”相对,都是名词;“存”“润”相对,都是动词;“志远”“花红”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对仗工整。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可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上下两句构成一组对偶。

10、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问题本质性的困难还是在,只是换了个角度,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一些结构,也能用上更多的工具。

11、(2)第二联上联:“祖国江山好”,整体为主谓结构。“祖国”为名词性偏正短语,应对名词性偏正短语,甲学生的答案犯了“重”字的大忌,(重“国”“山”)。“江山”为并列短语,名词,“好”是形容词,对句基本上应以词性相对的“名名+形用词”格式,故“大地气象新”为好。

12、落日一篙桃叶浪,熏风十里藕花香。

13、对偶修辞手法构成及表达效果

14、三维的反德西特空间就像是一叠双曲圆盘,每一片圆盘代表某时间的宇宙态。而由此形成的时空看起来就跟圆柱体很像。

15、对仗也可以重字,包括现在的对联也可以重字,但是这个重字只能在各自的半片中出现,不能在上下句中同时出现同一个重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对偶和对仗的区别是什么【11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