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
1、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本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具体全诗如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4、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当人登上山的绝顶,就会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
5、碑文记毕,天雨滴泣;抬首注目,万千思绪。其时天色渐晚,我们与对面山遥遥相视,防御寨墙依稀可见,但要到达还需一段时间。年轻的村支书脑子灵活,他说:“不早了,各位一日劳顿,你们都是老者,登山一路辛苦,再说你们不是悠闲自在地爬山观风景,而是一天的紧张工作,不容易,对面的寨墙今天暂时就不去了,有心拜年不怕迟;你们下山还得好一阵子,太晚回程不安全。我建议现在返程。”村支书谦逊地把征询的目光投向街志办主任李香顺和主编吴老师。他们表示应允。
6、董其昌说,读了整整六大本写泰山的诗,我喜欢的就是“齐鲁青未了”,太牛了。
7、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会当凌绝顶《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览众山小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
8、两日一诗: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苏轼
9、在道教神话中,南天门是人界和神界的入口处。往西,是佛家的地盘;往北是不周山,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把天弄塌了,才引出女娲补天那段故事;往东,是仙岛,为散仙住的地方。实际上,它标志十八盘之尽处,上即绝顶。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门侧有楹联曰:
10、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11、再次提及从我们身边不紧不慢地走过的挑山工,心里依然充满敬佩。我们空手上山,都已经力不从心气喘吁吁,可他们挑着百多斤的东西从容而上,这不仅仅是体力的问题,更是意志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怨天尤人,好像谁都对不住自己,但看看他们,有的,近60岁,挑重物上一次山5个小时,报酬只有80元,你做得了吗?回家好好工作吧,扎实做事,老实为人,才是正道。
12、对泰山的初步整体印象,是从杜甫的那首五言诗《望岳》开始的,因为要给学生讲解,我不得不先来细致的了解有关的背景、主旨、艺术特色以及每一句的内涵。“造化钟神秀”,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于是才有了我们看到的一切;“决眦入归鸟”,鸟儿往山上飞去,以致于使劲睁大了眼睛看,眼角都快要裂开——类似这样的解释没有错,但如果你没有到过泰山,就很难领悟泰山是何等神奇秀美,也很难理解杜甫为什么使用了“决眦”二字。杜甫没有登上泰山,结尾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我认为还有些许的遗憾。而我,终于在年过花甲时,实现了杜甫的愿望——我登上了泰山!
13、来到赶鸡山,使我想起了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孤峰突起,互不相连,由此你会想到它的傲视穹天、和独立不依的盛气,要不,它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嘿!
14、我自然不去跪拜,倒是想到百年前,千年前,泰山是没有如现在的台阶的,人们当是沿着崎岖坎坷的沟坎攀爬,是何等不易!皇帝应该是坐轿子的吧,那么,那些轿夫就更辛苦了。那时候,车马劳顿,几个月甚至更长地兴师动众,原来是为了“封禅”。
15、水越深,越是波涛汹涌。
16、今天,我们一行面临的既不是世界的名山大川,也非全国久有盛誉的奇山异景,而只不过是海拔才201米高的小山——赶鸡山。然而,在它苍黄的岁月里,却怀揣着历史的横断面:一是赶鸡山上的寨墙,听陶田村原任老书记讲,那是太平天国时期为抵抗长矛的进攻而筑造的;二是解放前夕,曾冒死两次救过原国家主席的刘孝峰及上古寺的历史沧桑。我们正是冲着这几个兴奋点而来的,吴恒启老师早就对此情有独钟。这样的历史片断不能说不是罗汉寺街不可多得的文化元素。在罗汉街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511个自然村的地理版图上,赶鸡山上的太平天国寨墙和刘孝峰老人的恩父(称)义举,还有上古寺的变迁,这些都镌刻着历史的痕印,无声地演绎着朝代的转折。
17、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8、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19、(6)曾:通“层”。(7)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8)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
1、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的“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痴迷的程度,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看得透彻,所以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望到什么程度呢?感觉到眼眶都要决裂了眼睛都要凸出来了。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我们就能想象得到,天都要黑了,薄暮时分,诗人还在望,望不够,这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长河落日圆指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5、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6、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7、过五大夫松,至朝阳洞,上对松山,到十八盘。十八盘的台阶那叫个陡,太太看看都眼晕。我好不好奇,那么高那么陡的石级,是怎么砌上去的,真真让人佩服。据介绍,泰山十八盘全长800米,垂直高度居然有400米,台阶1827级,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看此处两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块,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明祁承濮说:“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不到此处,没有真实感受,是写不出的。
8、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9、碧霞祠离玉皇顶已经不远,但对于许多步行一级级台阶登上来的游客来说,那不远的路程也还上一段距离呢。人人面色疲惫,老者犹甚,但又人人脸上挂着喜悦,那是经过了跋涉后就要见到航船的桅杆,也如马上可以看见喷薄欲出的红日了一样——我们,也终于到达了泰山极顶——玉皇顶。
10、鹿柴是王维在终南山下的辋川别业的胜景之那真是一个无比空静美好的地方,哪怕王维写到了人声,写到了光照,反而称的越发幽静。网上看来的一段故事:据北宋词人秦观在《书辋川图后》中自叙,他在汝南做官时患病久不愈,看到朋友带来王维的《辋川集》画卷,其中绘有鹿柴等景,如身历其境,同时又读王维《鹿柴》等诗,久病竟然不治而愈,足见其非同寻常的美的感染力。
11、齐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齐国和鲁国,在秦朝以前的古代是分开的。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的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而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齐、鲁两国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古代的齐国,以山东淄博为国都,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古代的鲁国,是以山东济宁曲阜为国都,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所以齐国大鲁国小,齐国靠海,鲁国靠山。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因文化的一体,"齐鲁"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由统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齐鲁"的地域概念。这一地域与后来的山东省区范围大体相当,故成为山东的代称。
12、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1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4、此诗是作者北游齐、赵,在游览途中所作。诗的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全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5、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6、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7、是山就有石有水有树,泰山也是,但泰山给我的独特感觉,是台阶,一级一级的台阶,上也上不完,已经气喘吁吁,一抬头,还是看不到头。有时前面绿树浓荫,似有屋舍,可一转弯,又是看不到头的台阶,真是曲径通幽,没有尽头,犹如一个神秘之所在,让猜谜的人就那么吊着胃口。
18、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19、D(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20、李白真是诗仙,随意两句,便是流传千古的诗句。难怪后人说:“随心趁口,不经思维,苍词古意,自成天籁。非谪仙人何得此不食烟火语!”。(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三、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是啥
1、到国外的这几年,也爬过或去过一些山,但似乎都不太够味。除了那些有城堡坐镇的矮矮山头,其他的山便是纯粹的山了,山的原始、荒凉,总是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我爱不起来。于是,我便越发地想念国内山水的曲径通幽,想念沿途的亭台楼阁,哪怕是收费的、还被香火缭绕的一派世俗的寺庙道观也让我心生惦记,想来,不管是其山林风貌,还是沿路景观,应是源于一种文化上的积淀,方得彼此心意相通,并无隔阂。
2、敬亭山有“江南诗山”的名号,从南齐谢朓《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开始,便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分明是视敬亭山为人了。每次读到这两句,我还会想起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唐一宋的两位诗人,脸皮还真是够厚的。
3、1望岳中会当凌绝顶的凌有何表达作用
4、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是“会当凌绝顶”。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望的高境界:决眦入归鸟)
6、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7、上一句:会当凌绝顶望岳(作者)杜甫(全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也许是为了节省体力,他用尽量简短的语言回答,就这九个字,却给我和听到我们对话的上下山的人以很大的震撼:我们空手上山,尚且是那么深切感到攀登不易,甚至怀疑,此行是不是值得,他们可是挑着百多斤的重物,从岱宗坊至南天门,再到玉皇顶,四五个小时,基本不歇息的攀登,得到的报酬仅仅有80元——给你800元,让你挑一百多斤试试?有位下山的女同志说了句富有哲理的话:年轻人可干不了……
9、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是会当临绝顶。出自杜甫的诗《望岳》
11、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作为“杜审言”的后代,杜甫也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是他的追求,因为这与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息息相关。
12、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诗圣!
14、古人,特别是唐朝的名人,都喜欢登高望远,让我们铭记的,就是留下了极多的优美诗篇。牛的一句,乔帮主觉得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人人皆知,其雄浑气势无人能比。犹记得,我在小学六年级,富裕小学,那时候我的班主任乔殿玉老师,在我们自习的时候,练习书法,有时候是粉笔,有时候是毛笔,常写的一句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时候的我,觉得帅极了!
15、荡胸生曾(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16、下面是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17、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9、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著有《杜工部集》。
20、只要你肯努力,上天都会帮你。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支持你,帮助你,鼓励你,因为你是那个靠谱的人,大家相信你,小七就是那个被上天眷顾的人,也是受大家帮助的人。在此,谢谢帮助我的好朋友们,爱你们,也谢谢大家近送来的礼物,爱你们。
四、一览众山小 的上一句
1、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考取进士没考上,曾经任职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都称呼他为杜工部。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和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合编成一本书叫做《杜工部集》。
3、更多了解,请点击对话栏右下角的一起
4、●关于“有眼不识泰山”。传说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5、类似的联对和故事等比比皆是,据说,有2500百多处,如果有时间,请用几天时间慢慢欣赏,也可分几次游览不同线路。可别错过,否则,登泰山的意义将大大削弱。
6、写景人物写鸟唐诗三百首写人初中古诗哲理动植物励志景色其他写山
7、一览众山小上一句:会当凌绝顶望岳(作者)杜甫(朝代)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这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
9、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10、霞光普社稷东南西北国泰民安
11、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是会当凌绝顶。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望岳》。全诗原文如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该句诗的原文如下:
13、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4、大家依依不舍,意犹未尽。回程不闲眼光远,一路抒发感叹。当我们四处远眺赶鸡山那苍然质朴,默无声息的自然生,它的青松挺立,秋草披肩,山谷低回、堰坝横月,众峰仰天,无不让我们一饱眼福,令人心波荡漾,志趣交融,遐想连翩,把刚才从刘孝峰墓地了解到的历史事况同赶鸡山联系起来,就自然想到这山小而精神不小,它将激励陶田村村委会,陶田村村民和罗汉寺街人民以不辜负大自然对人的赐福而辛勤劳作。
15、认可苏东坡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哲理,但多少还是想亲自去看一看,没准,就能识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16、示例: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
17、(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18、不知道是不是内陆长大的原因,对于山的热爱一向在水之上。平生很喜欢,也很容易得来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便是爬山登高。回忆那些爬山的经历,似乎每一个都是很开心的。我想念泰山的日出,黄山雪后的泼墨山水画,华山的壁立千仞,峨眉山的渺远暮色;想念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小山头,甚至家乡的那些小土坡。
19、(答案):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出处):《望岳》(作者):杜甫(原文):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泰山,实在算不得一座多么高的山,但在中国文化里的意味,不仅是五岳之首,只怕也常常被认作群山之首。所以,杜老夫子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事实上,只因泰山周围真没有多少山,有也都是不起眼的小山包。
五、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是啥子
1、抱怨生活是浅薄和无能的表现。
2、接下来“齐鲁青未了”,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3、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5、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
6、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是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后是俯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7、(作者)杜甫(朝代)唐
8、世人都以为,诗圣杜甫永远都是一副忧国忧民、愁眉不展、穷困潦倒、时运不济的老头,其实,杜甫也曾年少轻狂,也曾登临绝顶,也曾仗剑天涯!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1、这泰山,岂止是这眼前的泰山?这泰山是他的人生抱负,是他的追求与向往。只是此时子美没想到,人生的不如意十之八生活的种种苦难还在等着他。“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三十年后他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不知他是否会回忆到20岁登上泰山的意气风发?虽然命运如此无常,他却一直拥有一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圣贤心,成为我们崇敬的“诗圣”。
12、是:会当凌绝顶《望岳》杜甫(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4、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么形容才好,虽无赞叹之语,却让我们读出作者对泰山的惊叹仰慕之情。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1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站在泰山之巅,烈烈的风吹起他的一袭白衣,张开双臂,感觉拥抱了整个天下。“岱宗夫如何”,一声发问,惊天动地,不登山顶岂能知晓?你看脚下,齐鲁大地郁郁葱葱,山色连绵不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一切的美,一切的灵都给了泰山,你看它高耸入天,遮天蔽日,同一个时候,却有昏晓之别。这,岂止说山呢,难道不正说他自己吗?他敏而好学,满腹经纶,他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满心抱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站在泰山上,心中豁然开朗,这心胸就如这云海一般辽阔,这美景怎么看得够?他要拼命睁大他的眼,将这气象万千,一石一鸟尽收眼底,哪怕眼睛被撑破。这是何等豪迈,这是何等雄姿?
18、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19、dàngxiōngshēngcéngyún,juézìrùguīniǎo。
20、山,是诗歌里的一个常见主题,也是我所热爱的一个主题。
六、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
1、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钟在我们日常想象中,是个静物,大钟是用来敲的,可是在诗里,这个钟就是钟爱的神韵,动词。可以说,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雅致和情趣,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杜甫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就活灵活现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主宰阴阳的力量,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妙笔达到这种,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呀。
2、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10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