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什么季节【129句文案】

一、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

1、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后一句详细描述了夜景,因为是月初,所以月亮还是弯弯的,像弓一样高悬夜空。

3、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

5、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6、您还读过哪些意境相似的诗词?

7、整首诗虽然是静止的文字,可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却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时光的流转、风景色的变换。先是铺江的夕阳,接着是一半红色,一半碧色的江面,而后是可爱迷人的秋夜,后是珍珠般的露水、弯弯如弓的月亮。所有这一切组合起来,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安宁、唯美的世界,惊艳了千年。

8、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9、“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10、后两句,描写了新月初升的夜景。

11、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误把珍珠写为真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这里的真珠即珍珠。

12、诵读者:沙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

13、江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4、从时间的跨度上看这首诗,诗人由描绘夕阳余晖映射的江面,到赞美深夜的弯月和江边的露水,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

15、第二句,天朗气清,江水缓慢流淌,江上掀起了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地方,呈现的是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的是深深的碧绿色。

16、Ps:全是自己背的。。。。

1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8、书法:中央党校教授钟国兴

19、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它是:秋季,农历九月初三就是秋季了。意思: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20、诗人纵横文字,捭阖才情,他从浩如烟海的记忆词库中甄别多个具有相同义项的文字,终遴选出了一个切合情景、能表达出理想的艺术境界的字,这个佳选择当然只能是“铺”字,是贴切与传神俱佳的不二选择。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什么季节

1、用这个观点去观照白居易的《暮江吟》,别有一番风味。

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了寒露名称的由来:“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就是说,农历九月,天气比白露时更冷,地面上的露水都要凝结成霜了。

3、长期招收小学阶段6—12岁适龄儿童

4、群策群力携手打赢疫情阻击战

5、《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

6、欢迎在评论中给我们留言!

7、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8、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9、想着,合黑下露水的时候和新月当空的时候,我是不方便再来湖边散步的,竟有一种恋恋不舍之意。

10、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1、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

12、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3、2020年10月19日庚子九月初三22:30

14、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尽百花杀

15、两幅画面各具美感,合起来和谐自然。本是萧瑟凄凉的寒露时节,在诗人笔下却显得爽朗畅快,让深秋不再凄苦悲凉。

16、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状如弯弓。 原文: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17、可爱。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其中“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18、“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19、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2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作品):暮江吟(内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三、可怜九月初三夜 下一句是什么

1、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我是一个很念家的人,我经常认为乡愁在离家日。刚读研期间,到了浙江,一个人都没有认熟的情况下,我又觉得这首诗又何其惊艳。

4、每日17: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6、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7、“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8、“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农历九月初是深秋时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9、这首诗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是成功:诗人把秋晚的江水比作碧绿色的宝石,把秋夜的露水比作晶莹剔透的珍珠,把九月初三深夜的新月比作一张弯弓。这三个比喻不仅贴切自然,而且新颖生动。

10、如果换用“落”或“洒”,则显得太生硬,光线融泄的美感也就荡然无存了,而且还会在行文上造成硬碰瓷的感觉。因为这两个字通常用来描摹落叶、落红、烟雨、飞雪等,形容光线的话,在视觉上还是缺少一些既视感。

11、突然想到飞花令“月”之一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以下。江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尽百花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s:全是自己背的。。。。

1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13、绢本墨笔15cm×6cm

14、再来看诗中的“瑟瑟”一词,这个词的运用,既有功力,又富有韵致。“瑟瑟”是“瑟”字的叠词形式。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与琴相似,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瑟的每根弦上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

15、形容光线,“照”或“映”这两个字都是可以的,但“照”字太直白,少了一丝诗意;而“映”字又显得太平淡了。还有一点,如果选用“照”或“映”这两个字中的任何一个,就是这两个字都缺少了天际间辽阔无垠的境界,这样在无形中就与浑然天成的诗境不相匹配了。

16、(挺好的一个纪录片,用声像形式,再看一遍诗词人生路)

17、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8、《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19、何谓“可怜”?即可爱、令人怜爱。它与“九月初三夜”一起,不仅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了夜晚,而且在看似随意的语调中,让读者明确地感受到了时间推移,吸引着读者继续欣赏后面的美景。在心情大好的诗人眼中,秋日的夕阳很美,夕阳下波光荡漾的江面也很美。而美的却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20、寒露既是白居易笔下的轻松惬意,也是沈士充笔下的清冷凄凉,这两种大相径庭的美感使得寒露这个节气有了万千韵味。本是萧瑟单调的寒露节气,在脍炙人口的诗画作品中变得丰富多彩。

四、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多少

1、我是一个喜欢闲逛的人,每每走到山水之间,看到那景那情,不禁想起这些诗来,对我而言,他们都是惊艳的。

2、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也是伴着命途多舛的,但是她觉得,诗词之于她,是慰藉和力量。九十多年的漫漫人生路,兼有漂泊之不易,真可谓是前尘若梦、往事如烟。幸好她有作诗的习惯,内心里的感动,用一首诗记录下来,就成了岁月里一只酒醉的蝴蝶。

3、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6、突然想到飞花令“月”之一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以下。

7、《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8、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9、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10、“一道斜阳铺水中”,夕阳照射在江面上,用“铺”而不用“照”,这是因为日落时分,斜阳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耀过来,就像一块光滑的绸缎铺在江面上。这个“铺”字用得委婉柔和,给人一种舒适安逸的感觉。

11、深秋,气温降低,水平运动的暖湿气流经过地面,冷却形成雾气,而寒露时节更是雾天频繁的时期。

12、一候时,也就是寒露节气的前五天,鸿雁排成队列向南迁徙。

13、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5、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全文作者:白居易(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全文作者:白居易(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7、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1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9、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20、诗人把这天上和地下两种奇妙之景,浓缩在一句诗里,从像弓一样的新月,突然想起此时正值“九月初三夜”,对其赞美油然而生,直抒胸臆,把感情推向高潮。

五、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

1、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2、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诗人在去杭州任职刺史的路上创作的。此时朝廷政治灰暗,牛李党争猛烈,诗人尝尽朝官滋味,自求外任。诗人远离朝堂后心情轻松愉快,便作得此诗。

3、假如情景再现,站在诗人的角度试想一下的话,这个问题或许就不言自明了。如果要将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的景象描摹出来的话,既要做到贴切又要做到传神,这时候可以选用的字或许不止一个。

4、农历九月初三正处于寒露时节范围内,我们读一首白居易在九月初三这一天写的诗,正好写的也是寒露时节的景状。

5、用比喻的手法,把露珠比作珍珠,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也写出了在初月的映照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6、古人通过观察,总结出寒露节气的三大物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7、从诗中所用到的事物可以知道,这首诗写了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场景,残阳是傍晚时分,弓月则是入夜不久,而露似真珠则要到深夜。前面两句写了夕阳斜照江面的场景,“一道残阳铺水中”,“铺水中”而不是“照水中”,因为夕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就像轻轻地把光线铺在水面上,亲切、柔和。“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是碧绿色,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唐代的长江是一条清澈的大河,所以夕阳没有铺到的地方是碧绿色的,夕阳铺到的地方是红色的,很形象吧。后面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是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月亮像一张弓,都很可爱。在诗人白居易眼中,“寒露”节气,夕阳下的江水,草叶上的露水,天上的弯月,都很美。这种美,是他轻松愉悦心情的写照。

8、是时盗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扰。白居易上疏,请亟捕贼,洗刷朝廷耻辱。小人言白居易越职上疏,并拿他的文章《新井篇》说事。一贬再贬的白居易,写了《琵琶行》。白居易的不易处在,他失志后,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超脱形骸之痛。河北兵乱,白居易再进忠言,不被采纳,这一回,他请求外任,去杭州做刺史。这首小诗就是赴杭途中所作。摆脱了纷扰的政事,天地之间似乎只有一个快乐的小我。照朱自清所说,就是“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从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傍晚绚丽,到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夜深朦胧。时间的跨越剪辑,可见心情之愉悦跳跃。任世事纷扰,我自逍遥。

9、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白居易(唐)的暮江吟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11、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12、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景,也不得不让人叹服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形与色的敏锐的捕捉能力,也更让人叹服诗人对景物精准的语言描摹能力。

13、这首诗构思巧妙,诗人摄取了两幅优美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斜、晚霞映江的江天景致,一幅是月牙初升、露珠点点的朦胧夜色。

14、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15、江边空气湿润,草木上凝结着露珠,这些露珠像珍珠一样洁白莹润。诗人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16、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17、九月初三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他陶醉在这壮美瑰丽的景象中,不忍离去,直到月牙当空,才回过神来,然后吟成一首七绝,让这转瞬即逝的美景成为了永恒。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暮江吟》。

1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可怜的意思是讨人喜爱,整句意思是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19、我写过很多回的这个公园,其实,我到的次数还不够多,到的范围也不够大。真的挺向往,我退休后,每天像上班一样来这里消磨时光。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固定的节奏和主题,随大流生活,有一种放心的安稳。

20、二候时天气寒冷,很多鸟雀都飞到南方过冬了,而这时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因为蛤蜊和鸟雀的花纹颜色很像,所以古人认为蛤蜊是鸟雀入水化成的。

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

1、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唐)的静夜思

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刻画,营造了和谐、宁静的境界,用新颖精巧的比喻为大自然敷彩着色,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绝妙画卷。

3、标签:#给孩子的诗#水#长江#小学诗词#小学七册#长江#小学北师版#小学沪教版#小学语文版#小学语文版#初中沪教版#江

4、一个极普通的“铺”字,放到秋晚的江面这个特定的情境中,便神形毕现,光彩夺目,既无雕琢的痕迹,又无牵强扭泥的姿态。一个浅显平易的“铺”字,彰显了诗人平中见奇的语言运用能力。

5、江面上受光照射的部分呈现出红光闪烁的状态,犹如旖旎的霞光一样令人陶醉。红色渐淡,到红绿交融为一体,再过渡到绿色、碧色,色彩的感染力十分强烈。

6、《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7、由写暮江到赞扬月露,这中间看似缺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连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之中便把时间连接了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意味着诗人从黄昏到月上露下,一直都在玩赏,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欢、热爱之情。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11、中景的悬崖峭壁上草木稀疏,几座楼阁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好像是天界的仙宫。远景处,几座沙洲在江中隐约可见。

12、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1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4、当我在大一大二时刻,百无聊赖,毫无进取之心,那时我喜欢的一首诗,便是这首《渔歌子》。

15、这首《暮江吟》,在锻字炼句方面显然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先从第一句中的“铺”字说起,这个“铺”字,的确用得绝妙,它不仅写出了夕阳斜照的状态,也写出了江面流光的特点。

16、地址:经开区魏武大道与杜仲路交叉口

17、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18、今天九月初不由自主地,就吟诵起“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生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的,可一样也离不开风花雪月。我买好了萝卜白菜,决定去大桥公园走走。

19、白居易的这首写景小诗颇为后人称道,是唐诗中的千古名篇,也是白居易的一首经典代表作。整首诗意境唯美,如梦如幻,为读者描绘出了几幅不同的秋夜景色:夕阳西沉下的江面、晚霞倒映在江水中、夜半初升的弯月、岸边草间的露珠……所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透露出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20、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九月初三日,白居易赴杭州刺史任的旅途中。诗人将旅途所见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融入笔端,写成这首小诗。

1、下面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在这里是“可爱”的意思,表现出夜色的动人和诗人对这夜色的喜爱。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映入眼帘的是流光溢彩的协调与匀称,带给人的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与情感体验,这种美让人身临其境,让人如痴如醉。

4、“瑟瑟”有两个义项,一指风声。如初唐诗人杨炯《庭菊赋》一诗中的“风萧萧兮瑟瑟”;还有如在白居易的《瑟琶行》一诗中,也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句子。这都是用“瑟瑟”一词来表现风声的例子。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6、我们知道,诗重意境。白居易这首写景小诗给人直观的印象就是:柔美、幽静、安闲。你看,诗作开篇就说“一道残阳铺水中”,秋日的残阳,与夏日的残阳相比,没了爆烈和炙热,只有柔和与亲切。一个“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铺床、铺被。床铺好了,被子铺好了,人就该舒服地躺着休息了。

7、白居易写的诗语言浅近平易,在平易之中,不仅有意到笔随的美妙动人之处,而且还有对关键字的恰当运用。在诗歌创作中选用恰当的关键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锻字炼句。

8、中国诗歌的传统,历来注重对意境的营设,景中生意,意中含景,情景交融。有意境的诗歌,会营造出一种极具诗意的画面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什么季节【12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