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长征的诗
1、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2、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
3、此词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4、白话文释义: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的路途。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5、以及,穿越了八十年的长征
6、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在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首《七律长征》把我们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长征途中,戎马倥偬之间,挥笔写下了一批雄奇豪迈的诗篇。让我们高声诵读的长征诗篇,重走红军长征路,重回当年的战场,重温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7、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8、可以说,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始终是以山岭为依托的,在战略退却时,则更是以山岭为掩护。山岭是和红军的好朋友,和红军喜欢山,而蒋介石则在特定历史时期里,相当畏惧红军喜欢的山。
9、红军“长征”一词的由来
10、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11、《七律长征》——
12、这三首小令所写重点不同,合起来却是完整的组诗。它们共同的显著特点在于运用了整体象征的创作方法。象征是人们常用的艺术方法,如有人用狮子象征力量,有人用鸽子象征和平,有人用香草象征美人,有人用同海的搏斗象征人生拼搏等。在此则用山的形象来象征红军形象,通过他的精巧艺术构思,让象征者与被象征者在气势、气概、精神、气质诸方面,获得了内在联系。它们既都是写山,同时又都是写红军,既是咏山曲,又是歌颂英雄红军的乐章。三首各写出一个侧面、一个特点,表面上处处写山,写山峦姿态,山野情趣,翻山滋味,实际上是处处借山象征红军,通过咏山来歌颂红军。
13、总括全诗内容的两句诗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能表现红军英雄气概的诗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诗共有(8)句,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来展开叙事抒情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小则愈显红军之不怕。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14、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15、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16、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17、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
18、这首词是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全词只写了中央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19、D.“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均发生于长征期间
20、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二、关于长征的诗词100首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3、山,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把青天刺破却没有折损了剑刃。青天好像要倒塌下来一样,但是幸好有这座山像柱子一样支撑在天地之间。
4、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
5、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6、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7、B.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8、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9、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好。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10、《七律》——
11、长征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
12、从新四军,到解放军……
13、《江城子·忆长征》——近现代李志民
14、投稿须知:本刊只接受原创文字及音频。严禁一稿多投。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15、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16、这首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17、再一步,就到了太阳升起的地方!
18、飞翔在雄鹰都胆怯的高度
19、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20、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三、关于长征的诗朗诵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2、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3、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5、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8、《无题》——杨成武
9、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10、奔跑,有一种追赶叫夸父逐日
11、蒋介石曾屡次妄图凭借水的天险阻挡和消灭红军,例如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而相对来说,红军则对山更有感情,尤其是,对山的感情更深。
12、投稿邮箱:695591469@qq.com
13、(解析)A。A项错误:在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是长征的直接原因。
14、C.长征时期红军的三大主力是红红红四方面军
15、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16、奔跑,有一种运动叫马拉松
17、按现在行政区划,西康已不存在,重庆成为直辖市,原甘肃部分地区划归宁夏,红军长征经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河南、湖北、宁夏、陕西。
18、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20、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四、关于长征的诗自创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2、《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
3、太多的历史,在时间里蒙尘
4、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您对我的答案满意,请给好评,谢谢~~)
5、千里荷枪走黔山,四番迷敌渡赤水。七舟抢渡金沙江,万马直奔安顺场。彝汉结盟过绝域,民族政策谱新章。大渡河中浪花激,泸定桥上弹雨穿。二二勇士叩雄关,熊熊烈火赤县天。骡马盘旋步履艰,雪飞雹打夹金山。铁流滚滚层峦破,壮士攀登只等闲。风雨泥泞地动荡,饥寒疲倦身摇晃。草根皮带充饥餐,抗日英雄仍北上。腊子口惟一路通,四团战士屡强攻。会宁会师红旗舞,立马六盘山葱茏。清漪延水濯长缨,灯火昼夜明窑洞。山河遍洒英雄血,润沃繁花烂漫红。迢迢漫漫长征路,屈指行程二万五。勇士当年脚踏过,红军长征亘万古。今日续走长征路,十三亿人气若虹。倡荣摈耻树正气,开拓创新百业荣。祖国昌盛富万民,扶正党纪沐世风。但得众心擎大厦,争为小康竞奇功。
6、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7、白话文释义: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8、按照律诗要求一般是颔联、颈联对仗,这首七律正好符合中间两联对仗的要求,而且对仗工整,乌蒙磅礴走泥丸对五岭逶迤腾细浪;大渡桥横铁索寒对金沙水拍云崖暖。这首诗入韵的是难、闲、丸、寒、颜。
9、让他日思夜想了整整十五年
10、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1、——死亡,死亡,死亡!
12、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3、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5、“远征难”三个字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间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然而面对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铿锵有力的“不怕”二字,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勇敢顽强。
16、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17、迎着弹雨,飞奔两万五千里
18、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19、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20、陈天虹,网名:谁解杯中物。客居金陵。好酒、摄影、诗书。80年代在大学时发起过诗社,属老文青。工作后曾获得过摄影奖。作品不散见。2016年,获《光明日报》第二季“诗意故乡”诗影征文一等奖、第三季“诗颂长征”一等奖。
五、关于长征的诗
1、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2、《十六字令》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山,气势博大雄浑,豪放洒脱,气韵天成,尽显山之体势、风骨,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负。
3、B项正确: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4、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艰险,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第二句:五岭山脉(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是翻腾着细小的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第三句: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按,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第四句:更高兴的是看到了岷山千年不化的白雪,长征胜利了,红军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长征的诗词100首【84句文案】